| 
 近日,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中国加速服务器市场报告,报告显示该市场半年内实现翻倍增长,规模达160亿美元。在这看似火热的数字背后,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正悄然展开。  
报告亮点并非传统格局——浪潮、新华三、联想等巨头占据近半市场,互联网行业贡献近七成份额,而是两个关键数据:非GPU加速卡市场份额达30%且增速远超GPU,本土芯片品牌市场份额攀升至35%。  
 
这表明中国AI算力底座正从过去几乎完全依赖NVIDIA GPU的“单极”模式,向“开放GPU + 自主非GPU”的双轨并行格局转变。这一趋势是市场需求、供应链安全和国家产业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互联网大厂为支撑千亿参数大模型持续训练,仍追逐NVIDIA GPU顶级算力,这是存量市场惯性及性能驱动的必然。另一方面,高端GPU供应受限,以华为昇腾等为代表的本土AI芯片构成的“非GPU”阵营强势崛起。30%的市场份额显示其已成主流力量,更快的增速表明在推理、行业模型训练等场景中,市场正倾向这些方案,背后既有供应链安全考量,也有本土方案性价比和定制化优势。  
IDC预测,到2029年该市场将超1400亿美元,仅靠一种技术路线或一家供应商难以支撑。本土芯片35%的份额意义重大,意味着中国AI应用开发者和企业客户正加速适应非CUDA计算生态,关乎能否建立独立可持续的软件和应用生态护城河。  
从行业分布看,金融、教育、运营商等传统行业加速采购,为本土算力提供落地场景。这些行业更注重数据安全、定制化和成本效益,本土AI芯片厂商优势明显。  
这份报告揭示了中国AI服务器市场的一体两面:既有追赶世界顶级算力的激情,也有构建自主可控算力底座的务实。未来,市场看点不仅是规模增长,更是两条技术路线的生态博弈,以及本土算力能否从“可用”迈向“好用”。  
- 市场规模2025上半年达16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100%。
 - 市场预测到2029年,市场规模将超过1400亿美元。
 - 厂商份额(销售额)浪潮、新华三、联想位居前三,合计近50%。
 - 技术路线份额非GPU加速卡占30%,增速快于GPU。
 - 芯片品牌份额本土芯片品牌占约35%。
 - 行业分布互联网占近69%,金融、教育、运营商等行业增长超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