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中将

注册:2016-11-173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11-10 08:47: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芯谋研究

10月30日中微和北方华创发布三季报,中微营收同比增长46.40%,净利润同比增长32.66%;北方华创营收同比增长32.97%,净利润同比增长14.83%。但是在这份业绩亮眼、形势大好的季报背后,是中小设备企业的挑战越来越大。

虽然都是国产设备公司,都有国产光环,但生存状态已经分层分类。简单来说,在中国设备市场的发展问题,国际巨头是多和少的问题,国内龙头是快和慢的问题,中小设备企业则是生和死的问题。虽然中小设备企业也有国产替代的光环,有着中国巨大市场的概念,但在设备世界里,国际公司是巨头,国内头部是龙头,中小企业则难出头。明年将会有不少中小设备公司走到生死边缘,这个冬天,对他们来说有点冷,更有点漫长。

01
中小设备企业的难题

首先,国际巨头主导国内市场。虽然芯片战越打越激烈,但国际设备依然是中国市场的主流产品,中国市场实质还是由五个国际巨头ASML、AMAT、LAM、TEL和KLA主导。由于光刻机过于特殊,只看ASML之外的四大巨头。最新财报显示四大巨头中国市场的占比分别是:AMAT为35%(2025Q3),Lam为43%(9月季报),TEL为38.6%(2026财年Q1),KLA为39%(2026财年 Q1)。由此可见,中国大陆现在还是这四家国际巨头的最大市场,国外巨头技术先进,产品齐全,具有全方位的、绝对的优势。

其次,国内龙头主导国产替代。北方华创、中微、拓荆、盛美、新凯莱、晶盛机电、华海清科几大龙头是国产攻坚的主力。他们在技术、产品相对中小企业都有领先优势,它们还拥有中小企业缺乏的政府支持和客户关系。由于国内企业在技术、市场、人才等方面有很高的重合度,中小企业在面对和自己非常相似,但又强大得多的国内龙头时,除非有极致的差异化,否则很难立足。

三,竞争格局已经形成,大厂讲究门当户对,中小设备公司很难打进一线大厂。当初国内头部企业替代国际企业时,出于产业链安全的考量,国内芯片制造公司愿意提供试错机会。但是当后来的其它国内企业开始尝试替代这些先发的设备企业时(业内称其为“替代国产”),除非价格非常有优势,否则芯片制造企业接纳新客户的动力不足。在国内设备企业具备一定水平后,一线Fab对于对设备的精度、稳定性、可靠性要求也提高了,要求设备企业具备同等级的研发体系、工艺积累。当Fab和设备厂商讲究门当户对时,中小企业的机会就非常小了。

四,即便能进入Fab,中小设备企业基本只能免费demo,回款难度大,很难从大厂挣到钱。购买国际设备时,交易流程是按照国际公司的付款规则:先有预付款,收货后有中期款,只有少量的验收后的尾款。甚至有的产品需要100%的预付款,交货周期还很长。少数国内公司(可能如北方华创和中微)可以享受类似待遇,多数国内公司,尤其是中小公司,又要面临十多年前免费demo、难验收、难收款的困境。但即便如此,现在Fab能给中小设备企业免费demo,已经是关照有加了。

五,由于竞争激烈,上市门槛依然很高,加之国产替代光环成色不足,中小设备公司融资艰难。首先,由于上市机会渺茫,投资设备的资金大幅减少。虽然今年二级市场火热带动了一级市场,但是一级市场基本都投向算力和AI,很少有资金继续投资设备。其次,由于同一赛道企业数目众多,很多中小设备公司处于不盈利或盈利水平较低的境地,营收数据很难打动投资人。

02
应对与思考

设备产业将无可避免地迎来残酷的淘汰赛,中小企业如何避免与龙头硬杠,做出差异化,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至关重要。

一,选择适合自己的客户,寻找长尾客户,和大厂错位竞争。市场竞争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要去做最前沿的设备,都要进入一线大厂,更不要说与一线设备大厂硬杠。实力有限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定制化、低成本、快速交付的方案,去获取最适合自己的客户。随着智能化、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功率半导体、封装测试、MEMS等细分环节的长尾客户市场仍然在增加。虽然这些市场单个订单可能不大,利润也不够丰厚,但这种利润洼地数量足够多,可以成为中小设备企业的生存土壤。

二,主动与大厂联姻,将自己纳入大厂的平台。国际设备巨头无一不是平台化经营,未来国内半导体设备竞争也必然是平台化的竞争。现在国内设备公司平台化运营的可能只有北方华创和新凯来,但未来肯定还会有“南方华创”和“旧凯来”出现。为了实现平台化,国内半导体设备大厂正在追求产品多元化,从原来的单项冠军向五项全能或者七项全能转变。大厂完全靠自己打造多品种平台时间很紧迫,此时中小设备企业的机会就出现了。如果中小企业能够以合适的方式与国内大厂深度绑定,通过合作增厚大厂的产品体系,将自己纳入到大厂的生态体系,也就解决了渠道、资金等问题。

三,依靠自己的核心资源,投入到难度适度,但有门槛的生意。中小企业要极致、专注地做好那些需求量相对较小、但技术壁垒高、竞争者少、利润率高的利基市场。市场上有那么多新的非标需求,虽然一开始都很小众,但只要深耕一公分宽但一万米深的极致赛道,再加上坐得十年冷板凳的定力,就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03
结语

尽管形势严峻,但新技术层出不穷,中国市场潜力无限,中小企业依然有很多机会。如果能够聚焦局部,做精做深,在细小领域做到无可匹敌,中小企业也能活得很好。目前中小企业确实很艰难,但是巨头和龙头,未尝不是成长的磨刀石;困难和寒冬,未尝不是为来年丰收蓄力。方寸之地,也有大千世界;巨头林立,也有立足之本。中小企业只要找准方向,破釜沉舟,苦练内功,春暖花开就在不远处。

举报本楼

本帖有 2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10 11:55 , Processed in 0.114334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