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智讯
当OpenAI与博通达成合作,开启自研芯片,这是生成式AI领导者试图打破算力限制、实现系统级创新的重要一步;高通斥资百亿收购Alphawave,标志着芯片巨头构建“计算+连接”超级计算系统的开始;而特斯拉大幅增加AI基础设施投资,则反映出应用创新离不开计算、网络与存储的现实需求。
计算、网络、存储,依旧是生成式AI时代最重要的三大基石。只有“算力”、“存力”与“连接力”三力协同,才能激发生成式AI的长期潜能。
三年前,新紫光集团携手股东方控股的数十家科技企业,融合组成了“新紫光体系”,形成了覆盖芯片设计、封测、设备、材料、模组的半导体全产业链,以及ICT设备、云服务与数字化解决方案的数字经济全产业生态。在这一布局下,新紫光不仅夯实了自身在计算、网络与存储领域的业务覆盖,也为未来人工智能业务发展筑牢根基。
三年后的今天,当我们以AI时代的视角再次审视这家产业巨头,不难发现,基于算力、存力和连接力三大领域的持续突破,新紫光的生态优势进一步显现,在不断的技术革新与产业应用中,开启了生成式AI的创新裂变时代。
激活算力基石,赋能AI全链路创新
在生成式AI浪潮下,算力已成为决定创新速度的核心要素。新紫光集团通过旗下多家企业构建出从端到云的完整算力链条,实现从端侧芯片到智算中心的系统优化,显著提升了AI应用的效率和可扩展性。
聚焦端侧AI的紫光展锐,于今年年初发布了AI平台化解决方案。其端侧AI技术已全面支持市面上主流大模型,并深度应用于通信编解码、通感一体、音视频处理等多个领域;芯片平台也在手机、平板、手表等智能设备中广泛应用。这不仅降低了AI部署门槛,还为边缘计算提供了强劲支撑。
紫光展锐端侧AI平台化解决方案
新华三则在云端智算上不断刷新成绩单。目前,新华三的超节点产品已完成在多个大型项目的集群化部署,而下一代千卡及更大规模的超节点产品研发也在推进之中。今年正式发布的新一代无损网络解决方案及算力集群核心交换机S12500AI系列,不仅能够高效支撑千卡至万卡级别的高速无损算力集群互联,更将带宽利用率提升了107%,为大规模算力集群的稳定运行筑牢了根基。
紫光国微则基于全面的产品覆盖为高可靠场景提供稳定保障,其产品系列涵盖七大系列的800余款产品,在系统级集成、FPGA、存储器、电源等领域始终保持领先,核心技术与关键产品持续迭代升级。
这种端云协同的算力布局,让新紫光在AI时代脱颖而出,打破传统瓶颈,实现系统级效率跃升。
突破存力瓶颈,释放数据潜能
相对于备受关注的算力资源,存力长期被低估。但在生成式AI时代,存储墙问题日益突出。无论端侧AI、边缘AI还是云端AI,都需要更强大的存储支撑。
紫光国芯作为新紫光集团存储板块的核心力量,依托集团战略赋能与产业整合,聚焦存储芯片研发,为人工智能等多场景提供领先的存储解决方案。特别是其自主研发的三维堆叠DRAM技术,通过三维堆叠实现逻辑晶圆与DRAM晶圆3D集成,可为算力芯片提供每秒高达数十TB的访存带宽,并支持高达数十GB的内存容量,通过存储突破助力AI算力芯片性能的极致释放。目前,该技术已成功支持包括知名厂商在内的近40款芯片产品的研发与量产。
紫光国芯SeDRAM技术演进
而在智算中心存储领域,新紫光的优势同样引人注目。其下一代分布式存储技术获得业界权威认可。2025年8月,据全球权威AI性能基准评测组织MLCommons公布最新一轮MLPerf Storage v2.0基准测试结果,新紫光旗下新华三发布的新一代高性能分布式融合存储Polaris X20000以单节点158.92 GB/s、集群总带宽突破476.752 GB/s的优异成绩,登顶高性能RoCE AI存储解决方案榜首。
强化连接力底座,构建无缝AI网络
在2025年,云端AI与端侧AI的混合架构已成为共识,连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信与连接一直是新紫光集团的优势领域,而随着3GPP R18标准正式冻结,5G正式迈入5G Advanced(5G-A)时代,集团的优势也进一步扩大。
在行业标准制定上,紫光展锐牵头提出的两项eRedCap演进方案均被3GPP标准采纳,成为全球5G-A技术规范的核心贡献者。在业务合作上,紫光展锐进一步与运营商、方案商、终端厂商及行业机构等伙伴紧密合作,面向全球市场推出超百款行业终端。面向前沿的6G,新紫光集团也在联合产业伙伴,以IoT-NTN、NR-NTN为突破方向,稳步推进6G商业化。
而在智算中心的网络建设上,新紫光旗下新华三通过不断的网络优化提升,实现算力性能升级。面对行业所面临的集群规模快速跃升、复杂流量调度以及异构算力兼容等挑战,新华三先后推出了具有128个800G端口的AI智算交换机、实现智能网络调度的端网协同方案,以及面向万卡级算力互联场景的DDC连接架构,为优质连接赋能。
新华三 AD-NET 7.0解决方案
三力合一,驱动智能创新
手持算力、存力和连接力的新紫光不仅在业务层面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其在资本市场的突出表现,也成为集团实力的有力证明。
2025年前三季度,新紫光旗下上市公司紫光股份实现营业收入773.22亿元,同比增长31.41%。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298.97亿元,同比增长43.12%,延续了第二季度以来的良好增长势头,呈现出增速逐季攀升的积极态势。业内人士指出,公司在AI基础设施投资上的战略布局正逐步转化为可持续盈利能力,紫光股份的未来更加值得期待。
而集团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紫光国微的成绩同样亮眼。财报显示,紫光国微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9.04亿元,同比增长15.05%;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8.57亿元,同比激增33.60%;归母净利润5.71亿元,同比暴涨109.55%,扣非净利润5.10亿元,同比增长101.46%,单季盈利规模接近前三季度总额的一半,展现出强劲的增长爆发力。
这些财务数据不仅反映了新紫光在生成式AI浪潮下的高效执行力和市场竞争力,也印证了“三力合一”模式的经济价值。评论人士指出,随着AI基础设施与产业应用需求的持续井喷,AI业务的协同布局将进一步释放长期增长潜力。凭借算力、存力、连接力的三力协同,新紫光集团有望在推动AI技术全面创新应用的同时,为行业带来更多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