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少尉

注册:2017-7-41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11-25 10:54:2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在电信诈骗愈发猖獗的当下,缅北诈骗电话凭借高频次、高迷惑性成为影响民众财产安全的 “重灾区”。不少用户都有过这样的疑问,国内四大运营商手握通信网络的核心管理权,为何没能彻底拦截这些来自缅北的诈骗电话?

从通信行业的技术监测逻辑来看,缅北诈骗分子的反侦察手段精准避开了运营商的传统防控体系。诈骗分子使用的电话号码有着极短的存活周期,大多不超过两天就会被废弃。

在通信行业中,运营商对诈骗号码的识别依赖于数据积累与行为分析,通常需要监测号码的拨打频次、通话时长、被叫用户投诉量等多个维度,才能精准判定其是否为诈骗号码。而这些短期使用就丢弃的 “一次性号码”,往往在运营商的监测系统完成数据采集与分析前就已失效,让拦截系统根本来不及作出反应。

更关键的是,诈骗分子大量使用网络电话、虚拟号码等技术手段,篡改来电归属地信息,使得电话显示的归属地与实际呼叫位置完全不符。运营商的归属地核验系统基于传统基站定位和号码段备案,面对这种技术伪装,很难实现精准溯源,自然无法针对性开展拦截。

通信行业的合规底线与监管边界,也让运营商的拦截行为受到严格限制。我国通信行业始终遵循 “通信自由” 原则,运营商作为基础通信服务提供商,核心职责是保障用户正常的通信权益,无权随意拦截任何号码。如果贸然扩大拦截范围,极易出现误拦正常跨境通话的情况,不仅会影响外贸企业、跨境务工人员等群体的正常通信需求,还可能引发大量用户投诉与法律纠纷。

同时,跨境通信涉及复杂的国际法规与主权问题,缅北诈骗电话的呼叫信号大多经过境外通信网络传输,我国运营商没有跨境执法权,也不能未经许可擅自拦截境外通信信号。这种跨境监管的权责划分模糊,成为运营商难以突破的行业性瓶颈,毕竟单一国家的运营商无法逾越国际通信规则开展独立拦截行动。

需要明确的是,电信诈骗并非中国独有的难题,而是全球范围内难以根治的 “毒瘤”,即便是通信技术和监管体系相对完善的美国,也长期深陷这一困境。

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发布的年度诈骗报告显示,2023 年美国民众因电信诈骗遭受的损失超过 100 亿美元,常见诈骗类型包括 “虚拟绑架” 勒索、技术支持诈骗、冒充政府机构诈骗等。美国的几大运营商同样面临类似的拦截困境:诈骗分子利用 VOIP 网络电话篡改号码归属地,伪装成美国本土座机或手机来电,甚至冒用银行、税务局等权威机构的官方号码,使得运营商的监测系统难以区分合法呼叫与诈骗呼叫;跨州乃至跨国的呼叫传输路径,让美国运营商同样缺乏跨境拦截的权限,且美国各州的通信监管政策存在差异,行业协同效率大打折扣。

此外,美国的诈骗团伙同样擅长快速迭代作案工具,频繁更换虚拟号码和呼叫渠道,导致运营商的防控系统始终处于 “被动跟进” 状态,难以实现源头阻断。这种全球共性的困境,恰恰说明电信诈骗的治理难度,本质上源于通信技术的无边界性与犯罪手段的跨区域性,并非单一国家、单一运营商能够独立解决。

行业协同机制的不完善,进一步加剧了拦截工作的难度。电信诈骗是一条完整的跨境犯罪链条,而运营商只是其中的通信环节,上游涉及虚拟运营商、境外网络服务提供商,下游关联诈骗团伙的资金结算、人员组织等多个环节。

目前通信行业内,跨境通信数据共享机制尚未健全,各国的通信技术标准、号码管理体系存在差异,我国运营商与缅甸当地通信机构难以实现诈骗号码库的实时同步。即便国内运营商监测到某一号码涉嫌诈骗,也无法快速联动境外机构进行源头阻断。
此外,部分境外通信渠道缺乏有效的监管约束,成为诈骗分子的 “避风港”,这些渠道游离于国内通信监管体系之外,使得运营商的拦截措施只能针对国内环节,无法触及境外的诈骗呼叫源头。

从行业经营现实来看,成本与效率的平衡也让运营商的拦截工作难以做到 “全覆盖”。搭建一套能实时监测、精准拦截跨境诈骗电话的系统,需要投入巨额资金用于技术研发、服务器升级和专业人员运维。

当前通信行业竞争激烈,语音业务本身利润微薄,运营商在反诈投入上需要考量成本收益比。同时,诈骗手段迭代速度远超技术升级速度,诈骗分子会不断更新呼叫方式、更换号码资源,运营商需要持续投入资源更新防控算法和号码库,这种 “被动追赶” 的状态,让拦截工作始终存在滞后性。

值得注意的是,运营商并非毫无作为。目前行业内已形成多项反诈协同措施,比如配合国家反诈中心推广反诈 APP,为其提供技术支持,实现诈骗电话的实时提醒;联合手机厂商在系统层面嵌入反诈预警功能,即便用户未安装反诈 APP,也能收到风险提示。

同时,运营商也在积极参与国际反诈协作,配合跨境执法行动,比如此前缅北警方突袭涉诈园区时,运营商就协助提供了涉诈手机等通信设备的相关数据支持。

说到底,缅北诈骗电话的拦截问题,并非四大运营商单方面能解决的行业难题,而是需要通信行业、跨境监管部门、技术企业等多方形成合力。未来,随着跨境通信数据共享机制的完善、AI 智能监测技术的升级以及国际反诈合作的深化,通信行业在拦截跨境诈骗电话上的能力必然会逐步提升,但这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

杨敢 通信敢言

举报本楼

本帖有 4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25 17:51 , Processed in 0.122288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