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同步在个人公众号:梧桐山下的精彩。和知乎个人号。 坐标0755,结合本人身边的真实案例:小区商品房2023年9月正式入伙,师傅骑电瓶车来安装宽带的,电信五台电瓶车,联通和移动就一台。 小区总共1600户,安装电信的超过800户,移动500左右,联通最少。这个数据比较有意思,某运营商没有通过审批就私自开始装宽带,后来被罚款和通报批评,通信局挨家挨户上门检查后统计出来的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应该无疑。 当时三大运营商都来入伙促销,三家的融合套餐,电信269元千兆宽带80G 700分钟,IPTV,四张副卡/299元2000兆宽带,120G,1500分钟,IPTV,四张副卡。当时促销力度不大,海报上写的电信宽带优惠千元,实际上是每个月减免30,总共2年,相当于套餐变成239/269,但是两年后恢复原价。 而移动联通则是差不多,58元200兆,200分钟,30G,副卡免费一张,90元500兆,500分钟,60G,以及129元1000兆,80G,600分钟,IPTV,副卡等。 我当时办的联通套餐则更加优惠,60元月租,1000兆宽带,1000分钟,60G流量,IPTV,免费三张副卡。 综合对比,电信融合套餐比另外两家贵2-3倍的情况下,用户依然最多。深圳这个案例非常典型,为什么北京,上海,广州的电信宽带都没有深圳这么贵,而深圳电信应该是全国最贵还能稳定地拥有这么多用户? 对于我这样稍微懂一点网络知识(之前在某知名路由器公司上班),十几年网龄的用户来说,还是有些不可思议! 从宽带质量来说:联通宽带是用的以前网通的资源,网通是电信南北分拆的电信宽带北方公司,后来合并给联通,所以现在的联通宽带,相当于就是电信宽带北方公司的资源,跟深圳电信,也就是中国电信南方公司以前就是一家的,联通宽带和电信宽带实际使用,质量相差无几,而价格差了两三倍。当然,移动宽带在质量上就差很多了,以后会专门写一篇来说移动。 至于广电宽带,就是天威,以及长城宽带,这些无论是价格,质量,都无法与三大运营商相提并论,强烈不建议。 从手机信号来说:深圳联通和电信共建基站,信号在深圳基本上一模一样,移动由于基站较多,信号比电联明显要好,所以电信信号并不占优。 电信在宽带质量和手机信号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为什么用户反而是最多的? 带着这个疑问,我走访了很多小区住户,同时也结合这20年在深圳的各种体验,力求全面,客观,务实地分析。 先说结论: 深圳电信=体验最稳 + 故障率最低 + 售后最好 + 用户换网成本最高。
即使贵 2–3 倍,很多中高端家庭仍然“懒得换 / 不敢换 / 没必要换”。 深圳电信为何更贵还更受欢迎?
① 电信在深圳的覆盖能力最强(尤其老小区)虽然理论上“联通=北方电信”,但在深圳实际情况完全不同: - 深圳的光纤入户(FTTH)建设前期电信是绝对主力
- 很多 1995–2015 年的小区,电信光纤最早铺设
- 联通/移动往往是后来加进去的,光纤管道资源不如电信丰富
结果:
在很多小区,三大运营商就只有电信宽带有覆盖,另外两家无法安装。如果搬家,很有可能宽带无法迁移到新地址,最后被迫用回电信。 即使移动在最近十年发力光纤宽带,覆盖率已经赶上电信,但是宽带质量明显不如电信,而联通就比较佛系,截止2025.11月,依然有很多老校区没有覆盖联通宽带。 这造成一种强烈的认知: “电信更稳,不折腾。” 而宽带这种服务,只要稳定,就不愿意换。 ② 宽带的“感知质量”差异被普通家庭无限放大大部分普通用户的逻辑很简单: - 电信偶尔掉线 → 很少出问题
- 联通或移动偶尔掉线 → 他们觉得是“宽带质量不好”,就是没有电信好,早跟你说了别人都装电信的,你非要装联通/ 移动。
在一个家庭里: 网课、远程办公、打游戏、智能家居控制
任何一个瞬间掉线,都可能家里争吵。 所以许多人愿意多花几百块,只为求个心安。 ③ 大量租售房东捆绑电信(你看不到的链路)
深圳租房市场巨大,有大量宽带垄断: - 房东固定用电信,懒得换
- “打包出租房”直接强制电信宽带,不用也要扣钱。
- 长期绑定合约,房东不换,租客也没得选。
- 部分城中村,即使是2025年,依然只能安装电信,村委不同意别的运营商进来,媒体多次报道依然现状不改。
即使租客想换,也会碰到: 所以很多人干脆认命继续用电信,要么就只能搬家。 ④ 电信的售后反应速度确实全深圳最快这一点无可置疑: - 电信统一外包 + 自建维护队伍
- 维护成本更高、但响应速度更快
- 当天付费当天就能装好,出故障也是几个小时内就能上门解决
这是“贵但踏实”最重要的因素。 而联通、移动在深圳的运维往往: - 需要调度
- 师傅不是常驻
- 有些师傅一天跑多个区
- 最后的结果就是,安装,售后都要等好多天才能解决,给人的感觉就是便宜没好货。
用户真正体验的是售后,不是理论带宽。 ⑤ 电信的品牌信任度最强(老用户多)很多深圳家庭从 2000 年代就用电信: - ADSL → 光纤 → 融合
- 手机号、宽带、家庭全部在电信体系,电信的套餐看起来动辄200多300多,但是一家人三四个人用,折合下来一人平均100元,好像“看起来不贵”。
他们有强烈的“路径依赖性”: 换联通?怕不稳定
换移动?觉得廉价
换不了,因为全家号码都在电信 → 融合套餐最划算 电信消费者大多是“非价格敏感 + 重视体验”的群体。 ⑥ 电信的 IPTV(天翼高清)比联通/移动的体验好很多家庭用户关心: 天翼高清的内容库、播放稳定性、UI体验都领先联通/移动 IPTV。深圳电信最早上线本地频道,4K频道,得益于跟广电的关系做得好。而移动联通的IPTV内容丰富性则差了很多,联通的IPTV甚至跑了七八个营业厅都没有一个能正常试看。 一家人看电视有问题,比上网掉线更火大。 ⑦ 深圳移动/联通的低价套餐经常有隐性条件例如: - 只能携号转网才有很大的优惠
- 优惠期后恢复原价
- 装机,售后都比较慢
- 固有成见:联通信号差,身边的人都说电信宽带好+玩游戏稳定,移动信号好等等。
很多家庭看到这些“套路”,宁愿不折腾。 (8)电信垄断了政企客户 深圳的政府企业客户,几乎清一色100%在用电信的服务,而政企用户给电信的利润贡献了80%,因此家庭宽带,电信没有任何动力去降价求市场份额。 一句很现实的话:深圳家庭用户不是因为电信便宜、而是因为“不想折腾、不敢冒风险”。 所以为什么电信贵三倍还有人用?因为: “体验最稳 + 故障最少 + 不想折腾 懒得换+ 心理安全感最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