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查看: 468|回复: 1
打印

信号之源 [复制链接]

军衔等级:

  下士

注册:2007-4-256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11-27 08:56: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李明站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100层的会议室里,望着窗外璀璨的夜景。再过半小时,他就要向全球电信联盟的专家们展示中国在5G-A/6G融合网络领域的最新突破。这位32岁的电信集团最年轻副总裁,回想起七年前那个刚入职的自己,恍如隔世。

2018年,李明以硕士毕业生身份加入电信集团网络运维部,成为一名普通的技术员。那时的他,像所有新人一样,每天埋头于基站故障报表和网络优化报告。

“明哥,西区又有三个基站告警,去处理一下?”组长递过来一张工单,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

那是李明入职第三个月,他不再是纯粹的新人,但对基站现场仍心存畏惧。第一次独自爬上30米高的铁塔,他双腿发抖,手中的工具几乎拿不稳。但他咬牙完成了任务,还发现了一个被忽略的问题——同一基站反复故障的根源是电源模块设计缺陷。

当晚,李明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简单更换模块了事,而是详细记录了故障现象,对比了不同厂商电源模块的性能数据,写了一份详细的分析报告。

“你管这么多干嘛?按流程更换就行了。”同事不解。

但李明坚持把自己的发现和建议提交给了部门总监。出乎意料的是,总监不仅认真阅读了报告,还邀请他参加次周的电源模块优化讨论会。

这次会议成为李明职业生涯的第一个转折点。

“小李的分析很到位,”总监在会议上说,“我决定成立一个临时项目组,专门解决这个问题,小李你也参加。”

在项目组里,李明展现了与众不同的工作方式。他不仅分析技术数据,还走访了多个基站,与维护人员面对面交流,甚至自费报名参加了电源设计的线上课程。三个月后,他主导设计的电源优化方案在全网推广,当年节省维护成本超过三百万元。

2019年初,公司启动首批5基站建设,李明被调入5G规划建设部。这里工作节奏更快,挑战更大。

“李明,市政府要求半年内完成中心商务区的5G全覆盖,这个任务交给你。”部门总经理在会议上点名。

那时的李明只是一名普通项目经理,却要协调十几个内部部门和外部合作单位。第一次主持协调会,他紧张得手心出汗,被经验丰富的老员工质疑:“这么年轻,能行吗?”

但他很快证明了自己。李明创建了“五日滚动问题解决机制”,每天早晚两次站会,所有问题不过夜;他设计了可视化进度管理系统,每个基站的建设状态一目了然;他亲自编制了标准化施工手册,连最资深的技术员都佩服不已。

项目提前两周完成,成为公司5G建设的样板工程。李明在庆功会上收到部门总经理的短信:“准备好迎接更大挑战。”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突然爆发,网络压力骤增。关键时刻,李明临危受命,负责全市居家办公网络保障。

那是他职业生涯最艰难的三个月。每天工作16小时,协调网络扩容、优化流量调度、处理用户投诉。最难的是资源调配,当时设备供应链几乎中断,他不得不创新提出“共享带宽池”概念,将企业闲置带宽动态分配给居民使用。

“这违反了我们一贯的安全准则。”网络安全部门最初强烈反对。

李明没有退缩,他带着技术团队连夜设计出多层安全隔离方案,用实际数据说服了安全团队。方案实施后,网络承载能力提升了40%,成功渡过了流量高峰。

这次危机中的创新,引起了集团高层的注意。2021年初,李明被破格提拔为云网融合事业部副总经理,成为公司最年轻的中层管理者。

职位提升了,挑战却更大了。他负责的部门老员工占多数,很多人对他的快速晋升心怀不满。

“李总这么年轻,可能不太了解我们传统网络部门的困难。”第一次部门会议上,有老资格经理话中带刺。

李明没有直接反驳,而是花了两个月时间,逐个拜访部门关键员工,了解他们的工作和困惑。他发现部门的核心问题是传统网络与云业务各自为政,资源无法共享。

基于这些洞察,他提出了“云网一体化运营”方案,重新设计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改革过程充满阻力,有人公开抵制,有人暗中拆台。

最严重的危机发生在2021年底,核心系统割接失败,导致部分企业客户业务中断六小时。会议室里,各方指责如潮水般涌来。

“我早就说过这种激进改革会出问题!”
“年轻人为了政绩不顾风险!”

李明站起来,深吸一口气:“责任在我,我会全力解决。但现在最重要的是恢复业务,请给我24小时。”

他带领技术团队连续工作20小时,不仅恢复了业务,还发现了导致故障的深层次原因——一个多年未解决的系统兼容性问题。解决问题后,他主动向公司申请承担全部责任,扣除了自己当年30%的奖金。

这一举动赢得了团队的尊重和信任。2022年,他领导的部门业绩增长185%,获得集团年度创新大奖。

2023年初,集团CEO找到李明:“公司需要有人牵头6G预研和标准制定工作,我第一个想到了你。”

于是,李明成为了集团技术战略委员会最年轻的成员,负责6G前沿技术研究。他重组团队,与高校、研究所建立联合实验室,在太赫兹通信、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等方向布局。

此刻,站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会议室里,李明整理了一下西装。手机震动,是一条来自七年前那位组长的信息:“明哥,老同事们都在看电视直播,为你骄傲!”

李明微笑,回复:“永远感谢你们的帮助。”

国际电信联盟的主席步入会议室,李明迎上前去。五小时后,他的团队提出的“动态频谱共享”方案被写入6G框架文件,这是中国企业在国际通信标准制定中的又一突破。

回程的飞机上,助理问李明:“李总,您觉得为什么能这么快速成长?”

李明看着窗外的云海,沉思片刻:“不是因为天赋,而是我始终相信,无论岗位大小,都要站在更高角度思考问题。把每个任务都当作自己的事业来经营,机会自然会来找你。”

他顿了顿,补充道:“还有,永远不要害怕承认错误和承担责任,这是成长最快的途径。”

飞机穿过云层,平稳飞行。如同李明的职业生涯,经历过颠簸,终在蓝天翱翔。而他知道,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在电信这个日新月异的行业,学习永无止境,成长也从不停歇。

举报本楼

本帖有 1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11-28 06:43 , Processed in 0.10834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