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里,教育行业的讨论重心正在发生明显转向:从「数字化升级」进一步滑向「AI 原生化」。一个直接的体现是,美股三家具有代表性的教育企业「有道(Youdao)、多邻国(Duolingo)及 Chegg」在 2024 至 2025 年的财报中展现出三条截然不同但同样关键的转型轨迹,它们共同揭示了 AI 对教育商业模式正在形成的深度影响。
有道代表的是 AI 重塑业务结构,公司最大的收入板块已由学习服务迁至 AI 驱动的在线营销;多邻国代表的是 AI 重塑教育服务本身,内容生产、互动教学与个性化反馈全面模型化,传统教研与外包团队的重要性被显著削弱;而 Chegg 则代表了一种最典型的冲击,当大模型能够直接满足「作业辅导」这一核心需求时,传统付费答案模式就必须重建价值主张。
这三家公司构成了教育行业 AI 原生化的三种答案,也构成了这个行业在 2025 年分水岭上的三条路径。
有道:AI重塑业务组合,广告成为新主角
有道的真正转折点,藏在 2025 年前三个季度财报的结构变化里。
从整体数字看,2025 年一季度有道总净收入为 13 亿元人民币,同比略有下滑,但通过大幅优化费用结构,经营利润达到 1.04 亿元,同比增长约 248%,创下公司一季度历史新高;二季度收入恢复增长至 14 亿元,同比增长 7.2%,经营利润由去年的亏损 7260 万元扭转为盈利 2880 万元,实现历史上首次二季度盈利;三季度延续盈利,经营利润为 2830 万元,叠加 2024 年下半年,已经实现连续五个季度盈利,前三季度经营利润同比接近翻 2.5 倍。
有道 2025Q1–2025Q3 单季度收入(单位:亿元人民币)
更关键的是收入结构的「换挡」。2025 年第三季度,有道在线营销服务(包括广告与技术服务)收入达到 7.4 亿元,同比增长 51.1%,首次超过学习服务(约 6.4 亿元),成为公司最大的业务板块。这个变化标志着:AI 不只是帮有道「把课上得更好」,而是直接改写了公司最赚钱的那部分业务。
这一变化并非偶然,而是有道在过去两年持续推进「AI 原生战略」的结果。围绕自研的「子曰」大模型,公司在学习场景与广告场景两侧同时完成模型化重构。在学习端,作文批改、口语评测、个性化学习路径等高频动作已经由模型承担,订阅类学习服务因此保持稳定增长;但真正决定盈利能力的,是广告与技术服务的全面 AI 化。
「子曰」大模型在学习端的主要场景(图片来源:有道「子曰」大模型官网)
在广告业务上,有道已将 AI 从辅助工具升级为一条「自动运转的生产线」。这条生产线覆盖了广告从创意生成到投放复盘的全流程,而 iMagicBox 是其中最核心的入口:脚本、图片、短视频、数字人等素材不再依赖设计师、文案和视频团队分工制作,而是由大模型按广告主需求一键生成,多版本、多风格同时输出,速度和规模远超人工。大量创意在短时间内被批量生产,并自动接入海外与国内的广告系统,形成随时可用的「素材池」。
有道视觉魔盒(iMagicBox)案例展示(图片来源:有道视觉魔盒官网)
真正决定广告效果的,是创意之后的自动化投放链路。素材进入系统后,模型会立即开展小流量测试,通过受众细分、预算动态分配和出价优化找到表现最好的版本;投放过程中,素材之间的竞争几乎实时进行,优胜者自动获得更多预算,表现不佳的版本则迅速被淘汰。模型还会基于历史数据自动生成复盘报告,为下一轮投放提供直接可用的策略。
整个链路几乎无需庞大的运营团队或人工分析。复盘洞察从用户偏好到素材表现几分钟即可生成,对于广告主而言,这意味着更快的迭代、更稳定的 ROI,也使预算更愿意向有道集中。随着创意数量和投放数据不断累积,模型的判断能力也随之增强,形成典型的规模效应:经验由算法沉淀,而非人力堆砌。正是这条高周转、高伸缩性的 AI 链路,使广告业务在 2025 年第三季度首次超过学习服务收入,成为新的利润核心。
因此,有道并不是在「教育里接入 AI」,而是反过来,用 AI 打造出一个高毛利、更具规模效应的广告与技术服务引擎,让教育服务退居到更轻、更工具化的位置。在在线教育监管趋严、智能硬件竞争同质化的背景之下,这种「向外」寻找新的、高弹性的盈利中枢,几乎是有道可行的最优解之一。
多邻国:AI重写教学流程,老师不再是核心资源
如果说有道的变化发生在业务结构层,那么多邻国的重构则发生在教育服务的内部机制里。
多邻国在 2024–2025 年连续六个季度维持 40% 上下的收入增长。2025 年 Q3,公司收入达到 2.717 亿美元,同比增长 41.08%。毛利达到 1.969 亿美元,同比增长 40.24%,毛利率维持在 72.47% 的高位。公司管理层多次指出,生成式AI带来的效率革命,是其维持高增长和高利润率的关键。
多邻国 2024Q2–2025Q3 单季度收入(单位:亿美元)
原因在于,多邻国并不是在教学旁边放置一个 AI 助手,而是把 AI 纳入课程生产与教学流程本身。过去需要由语言学家、教学设计师与外包团队共同完成的内容制作流程,如今由模型承担了大部分基础性劳动。仅一年内,多邻国上线了 148 门新的语言课程,这一更新速度远超人力的可能范围。课程草稿、练习题、解释文案、对话场景与语音示范都由模型生成,人类的角色则演化为审核与抽检。这意味着,其传统上依赖的大量内容创作承包商已不再是核心资源。
在学习端,Duolingo Max 的功能进一步强化了模型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Roleplay 让用户可以与模型开展多场景互动对话;Explain My Answer 能够即时解释错误原因,并结合用户的历史行为给出个性化反馈;AI 视频练习则让用户在虚拟面试、旅行、点餐等场景中进行沉浸式练习。这里出现的是模型直接承担教学,而不是传统教师的「辅助角色」。
因此,多邻国的 AI 原生化是一种更彻底的内部革命:它不是创造一个新业务线,而是把原有的教学流程拆开重写,模型成为主要的生产要素,而传统的内容创作团队从产品中心被轻轻移开。它的课程,不再主要依赖人类教师,而是依赖模型驱动的自动化内容生产链条。然而,这种激进的「AI 优先」战略也伴随着风险,引发了部分用户对于内容失去「人性化温度」的批评和信任危机
Chegg:Al冲击最直接的公司,转型中的「阵痛样本」
与多邻国和有道在 AI 推动下实现的结构性增长不同,Chegg 则呈现出一条更为陡峭、也更具警示意义的下降轨迹。当通用大模型的能力足以覆盖大量「作业辅导与题目讲解」需求时,那些建立在内容版权、答题库与人工讲解基础上的传统订阅模式,会最先受到冲击。Chegg 在 2024–2025 年的财报,就是这一趋势的残酷体现。
从季度数据来看,自 2024 年以来,Chegg 的收入持续下滑,且降幅逐季扩大。2024 年第二季度收入为 1.631 亿美元,同比下降 10.78%;第三季度降至 1.366 亿美元,同比下降 13.47%;滑坡在 2025 年加剧:第一季度为 1.214 亿美元(–30.38%),第二季度 1.051 亿(–35.57%),到了 2025 年第三季度,收入进一步跌至 7774 万美元,同比下降达到 43.08%,创下公司上市以来的最大年度跌幅。与之对应的是,其核心的订阅用户数已降至约260万,较去年同期下降约 40%。
Chegg 2024Q2–2025Q3 单季度收入变化(单位:亿美元)
在这一背景下,Chegg 将战略重心押向「CheggMate」,一个基于 GPT-4o 与自有课程内容库构建的 AI 学习伙伴,希望从「提供答案」转向「提供解释、步骤与个性化教学」。
CheggMate 能够生成练习题、识别薄弱点、进行对话式讲解,是 Chegg 对抗通用大模型侵蚀的核心尝试。但从财报表现来看,这一转型仍处在早期。其根本挑战在于,当学生已经习惯于向 ChatGPT 直接提问并获得免费且即时的解答时,让他们重新回到一个需要付费的、流程类似的平台,变得异常艰难。
与有道不同,Chegg 没有通过 AI 打开新的业务结构;也不像多邻国那样在「内容生产环节」和「教学机制」上形成强规模效应。相反,它是最早被 AI 触碰到「价值核心」的教育公司,当通用大模型能免费、即时、个性化地回答问题时,Chegg 过去十多年所依赖的「付费答案」模式便面临削弱,而其新产品 CheggMate 尚未完全建立新的价值认知。
因此,Chegg 的意义并不在于它的「下滑」,而在于它揭示了教育行业 AI 原生化的另一面:当 AI 能直接替代传统学习服务的核心要素时,企业的挑战不只是做出新的 AI 产品,而是重建自身的价值主张。没有新结构,就难以定义新增长。
三种路径,同一种方向
把有道、多邻国与 Chegg 放在同一张版图里看,会发现它们代表了教育行业迈向 AI 原生化的三条路径。它们并不相互替代,而是共同揭示了一个被忽视已久的事实:教育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正在从「产品形态」迁移到「AI 能力如何重写价值链」这一更深层的位置。
对于有道而言,AI 重构的是业务结构。公司最具盈利性的收入来源,正从学习服务迁向 AI 驱动的在线营销与技术服务,广告成为新的主角。它所改变的,是公司的赚钱方式,教育服务不再是利润中心,而是成为展示 AI 能力的应用场景。
对于多邻国而言,AI 重写的是教育服务本身。模型接管了课程内容生成、练习题设计、语音互动与个性化反馈,传统的教研与外包团队被轻轻移到舞台边缘。它所改变的,是公司的 教学方式,学习体验由模型驱动,而非由教师或内容团队驱动。
而 Chegg 则代表了被 AI 冲击得最直接的那一类:当大模型足以满足学生「作业讲解与答题辅导」的核心需求时,基于答案库与问答服务构建的订阅模式就必须被重写。它所面对的,是价值方式的重建,AI 能力不是加成项,而是会直接重塑一家公司存在的理由。
在教育行业,AI 已不仅是功能升级,而是一种决定商业模式走向的核心力量。在这个预计2025 年市场规模突破 700 亿元的中国 AI+教育市场里,AI 原生化不是教育行业的附加项,而正在成为下一代教育公司的真正分水岭。
来源:36k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