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原创]我的“中华”情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06-3-3 09:10
作者: freemail     标题: [原创]我的“中华”情

Freemail申明:本文仅作回忆录而已,权当虚拟的东西,本文不承担事实保证责任,不承担法律相关责任,请勿对号入座。

写在前面
总想写点什么东西,用来回顾我这5年的通信职业生涯。要记载的东西不多,像流水帐一样也许毫无意义,可是,我不想让这5年时光从我的记忆中抹去,就当自己把它作为记忆,存在于这文字之间吧。
这里,我描述的全是美好、正面的东西,没有一点关于办公室政治、关于猜忌、关于攻击的东西。我觉得那些东西是有助于我成长,留在心里就行了,却没有任何值得回忆的地方。我也没有标榜什么,包括自身、企业以及其他,仅仅是有感而发,把这五年的通信生涯中遇到的一些事、一些人记录下来,使我不要忘却这段难得的日子。感谢华为、中兴,是她们让我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大学生,逐渐练就了一身职业化的素质,这些,都使我终身受益。
当然,我不是厌倦了通信行业,相反,对她我依然激情澎湃。没有通信业,就没有人们的沟通生活;没有通信业,就没有现在的我。从事这个行业,我感觉自己是在从事一项光荣而又崇高的使命一样,从我经历的两个国内顶尖通信企业中,我发现我和许多一起在国内企业和我同样一起工作的同仁一样,正在改写一段历史……

进入通信行业
其实我的大学和通信行业基本不占边。因为,我上的是师范大学,可恰恰学的是计算机,和通信行业真正是既不关联也有点关系的一个尴尬境界。下面我将描述一下我怎么样进入通信行业的,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这样的尴尬。
师范大学的我毕业后,就进了一家非常有名的高级中学担任计算机老师兼学校网站、学校管理系统的开发人员。经过半年多的实际开发、上课等经历后,学校网站、学生学籍和综合管理系统终于上线,而且非常成功(到目前为止,那所学校还在使用我走时候的版本),但是我上的计算机课程确实惨不忍睹。于是乎,我发现我并不适合做老师,不适合在中学这样的校园中“游荡”。(因为平时我总是像在大学一样,游荡在美丽的校园中,很多时候,学生家长都问我“同学,请问一教楼怎么走?寒~)
恰恰这个时候,华为和中兴在我所在的那个城市同时打出了“成立XXX研究所,急需人才,XX月XX日在XX进行现场招聘”的广告。说实话,当时,我根本不知道华为和中兴是干啥的,仅仅听了一些传言说工资有多高多高(在当时,相比内地的中学老师来说,真的是高了很多)。我觉得我的编程水平还可以(至少大学的时候还是计算机学会某个部门的部长嘛,而且也编了N多小的软件出来),到他们企业中做做软件开发也不错啊。真的,当时想法就这么简单,于是打印了一份简历,就直奔中兴的招聘现场而去。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我真不知天高地厚,要待现在,我指定不敢把简历递交上去。到了中兴的招聘现场,递上简历给第一关,收到的答复直接是:对不起,可能您不太适合我们公司的职位要求,请回吧。我说:你们不是招研发人员吗,我的计算机编程水平还不错的,您给面试一下看看吧。他们更直接:您的毕业院校和工作经历都不符合我们的招聘要求,实在抱歉……我也没有胆量同他们争论,灰溜溜的走了。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在社会上求职,惨痛的失败对我打击很大,以前技术牛人牛气冲天的“豪情”一下子被打得支离破碎。
此处不要我,那再试试华为吧。发了封电子邮件给华为的招聘邮箱,过了两天就收到华为从深圳打过来的电话。入职后才知道那就是所谓的“电话面试”,寒暄了几句,问了一下基本情况,然后再问了几个简单的编程问题,最后汇报了一下自己的编程心得和成果。就这样,被告知:XX号我司将在两路口希尔顿商厦XX楼进行现场招聘,您到时直接去那里面试吧。呵呵,就这样电话面试通过了,我当时还着实兴奋了一下,但是又不敢告诉别人。最终顺利通过面试,加入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开始了我的“通信人”之旅。

第一章          三年华为
第1节        新鲜人

怀着无以言比的兴奋,我“雄纠纠”的到主任办公室辞职了(当时的我,居然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想想真是可爱,呵呵)。其实,我真的很舍不得XX中学,那里有那么多令我至今仍旧怀念的同事,还有那调皮的学生以及悠闲的生活。学校待我非常之好,副校长都没有同意我离职,只是让我请假,他说:你去吧,年轻人总喜欢闯,当你觉得不合适想回来的话,我们随时欢迎你!所以我不批准你的离职。除了感动,我还能怎么样呢?多么淳朴多么善良的老师们啊。我永远记得那天,2000年12月27日。
本来我是准备买火车票去深圳报到的,但是为了赶上华为2001年第一期的培训,忍痛买了飞机票,这样怀里就只剩200块钱了。当时啥也没想,车到山前总有路嘛,也是年轻气盛的一种勇敢吧。要现在,我不敢保证只有200块钱就去闯一个陌生的城市。
刚下飞机,就被深圳的“热情”所倾倒。正值冬季,这里却温暖如春,害得我的在机场就把几件大毛衣全部给塞进了那只大旅行箱。事前联系好的老同学来机场接我,那个热情简直比深圳的太阳还温暖。当天,咱逛了深圳的“华强北”,晚上住进了同学的“桃源村”,总算感受到了传说中的深圳:高楼、美丽、整洁、天蓝、草绿、水清。
接着,就去华为公司报到,那时候总部在科技园1号楼。然后,就随着一大帮人,坐着一辆大BUS,开赴培训基地,现在的坂田华为总部。当时我根部不知道公司把我们往什么地方拉,同学打电话关心我,问我现在在哪儿,我只好说,在公司培训基地,具体在什么地方我也不知道。就这样,开始了华为的大队培训。细节就不在这里说了,网上很多地方都能找到相关的描述。就想提一下的就是,在培训15天培训快结束的时候,公司发了2000块现金,说是预支的工资,对我来说,这2000块简直就是雪中送炭啊。二话没说,就买了回家过年的机票。通过这些预支工资,可以看出华为对人的信任和替员工想得周到的地方。传说有些人就是为了这2000块钱来参加完培训就直接走人的,我没有遇到过,仅仅是听说而已。
培训完就分部门了。由于我是“社招”进来的,就不用参加华为的“一营”培训了,直接被分配到测试研究部,然后再分到XX测试部。这样,我三年的测试生涯就拉开了序幕。我得感谢这次分配,让我到了测试研究部。虽然测试部门没有开发那么受人敬仰,没有开发那么多的澎湃时刻,也没开发那么多的晋升机会,但是,3年后的我还是认为,是测试让我懂得了更多。

第2节        新时代的日子
新人的成长

新年过后,我来到了深圳蛇口新时代大厦。就好像刘老老进大关园一样的我,第一次看到这么现代化的办公楼,心里着实激动了一把。新时代大厦,是深圳西部的标志性建筑,总共35层,是深圳西部最现代化的写字楼。她位于蛇口人工海滨浴场旁边,紧靠她周围的包括鼎鼎大名的“海上世界”、南山、蛇口港、女娲补天、蛇口酒吧一条街等等。不过今日的新时代广场周围,已经变得连我都无法认识了。海滨浴场没了、女娲补天也远离了的大海、海上世界也重新翻新了、人工跨海大桥也直通香港了……经济发展了,海被填平了,但是生态却不可避免的被破坏了。每次再去蛇口的时候,都不免会伤感一阵,昔日的感觉已经不复存在了。
到部门后,领导把Mr. Chen分配给我做导师。Chen是一位非常有趣的人,踏实又不乏幽默,友好而又热情。第一天就把他的传世之宝“红宝书”借给我看,那本红宝书就是华为XX产品几乎人手一册的由电信总工韦XX先生呕心沥血之作《光同步数字传送网》,也被我们誉为“韦氏宝典”。初入电信之门,宝典把我搞得晕头转向,前面几章来回看了N遍,还是一头雾水,谁叫咱是门外汉呢。不过,那时的我,是很有冲劲的,花了将近1个月的时间,终于入门。当时华为内部有位高人写了一本非常幽默、流畅而且又有指导意义的“从新鲜人到新仙人”,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于是,我也很快的就成为了“新鲜人”。
在Chen老师和项目经理Mr. Yuan的苦口婆心之下,从第二个月,我便开始接手正式的“测试任务”。其实,就是作简单的系统测试,而且测试的是最稳定的那部分特性。导师和经理这样安排,是为了让我们这些新鲜人尽快熟悉系统、熟悉测试环境和流程。终于有实战的机会了,岂能放过,每次的测试总是“火眼晶晶”的盯着,每一个小问题都不放过。后来的事实是,那些都不是问题,而是我的理解出现了错误。不过,正是这样的穷追不舍,才使我有了更多的和部门牛人以及开发牛人沟通的机会,才使我很快的对整个产品进行了熟悉。记得我发现的第一个真正的问题的时候,填写问题单时是何等激动和小心,用后来经理的话说,就是:每个字、每句话都是经得住推敲的。
除了技术工作让我整天忙得不亦乐乎外,转正的压力也不小。华为的传统是转正就得答辩。第三个月的时候,我是加班加点的学习理论和产品,希望能够作一份优秀的答辩胶片和进行一次精彩的答辩。感谢Chen和Yuan的热心帮助,在答辩前给我进行预答辩,进行详细而又严格的指导。那段时间是我截至目前为止最充实的一段日子,也是充满了兴奋和成就感的日子。最后,我的答辩终于顺利完成,成绩排在中上,对于我来说,我已经非常满足了。
几个不得不提的人
在我所在的项目组,有几个人不得不提到,和他们既是同事有是朋友,每每回味起和他们在一起的日子,心里总是充满了怀念。朋友们,你们都还好吗?
No1. Ma。Ma GG是和我同时进部门、同时进项目组的。哥们以前的工作经历比我丰富多了,在国内很多大公司都呆过,但是他却是一个异常单纯的人。此哥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美女(马兄弟,千万别怪我抖搂你的这个特点啊),和我在一起的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讲述哪个美女怎样了,这个美女又怎么样了。他还保持了一个至今都令我佩服的追女孩子的记录,以至于我不得不把他的名给换了,从“jian”(阴平)换成“jian”(去声)。考虑隐私原因,就不描述细节了,总之,令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No2. Zhou。周GG是成都人,潇洒异常,貌似潘安。此哥们最大的特点就是“迷信”。记得有一次在食堂吃饭,周GG一不小心摔了一跤,他二话不说,爬起来就掏出他那个会算命的手机,开始算他今天的运气如何。哥们能说会到,C++功夫一流,我们项目组中的很多小“发明”都是他搞出来的,深的大家的敬仰。可惜他在华为呆的时间不长,01年就辞职回成都了,走的时候,留给我一包“骄子”,那香烟的味道至今令我回味。听说周GG在成都现在过着幸福的生活,真心祝福你啊。
No3. Gao。 高GG是陕北人,没有高大挺拔的身体,但是却有特有的陕北人的豪爽和热情。高GG说话不瘟不火,看问题却着实透彻,有着男人的沉稳,这也是我最佩服他的地方。还有就是他唱歌的风格变化真是多,开始的时候喜欢唱刘德华的,后来唱伍佰的,现在不知高兄还在唱谁的呢?现在每次去OK的时候,都会想到他红着脖子吼歌的豪情;每次喝酒的时候,总会想到他一杯干完的爽快;每次抽烟的时候,总会想到他吞云吐雾的朦胧。
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像女孩子一样害羞的Mr. XiaoMa,具有大局观的Mr. Huang,又一个回成都的帅哥Wen,做事永远都兢兢业业的Ms. XiaoMM,早已跳槽的可爱女孩Mary……每次想到你们,心里都是温馨。
曾经有一次机会
世上的事总是那么奇怪。当你不想的时候,它悄悄的来临;当你追求的时候,却又要不可及。
有次项目组开会,Yuan在开会的时候顺便提了一下,说公司准备派人到印度研究所学习项目管理、CMM以及质量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我当时也没有怎么留意,后来不知不觉的觉得到外面去见识一下也好啊,于是就稀里糊涂的给袁总发了封邮件,申请到印度所去锻炼学习一下。我对这个申请根本没有抱任何希望,原因不言自明:我是Freshman,怎么也论不上我。就在我快要淡忘这件事的时候,部门经理突然叫我去谈话,说公司打算派一批人去印度所锻炼,光网络测试部就派我去了。当时我那个吃惊啊,真的好像天上掉下了馅饼,一连兴奋了好几天,见了同学就说我要去印度学习软件了。
为此,测试部还专门把我们几个准备派去学习的人进行了一番培训,也可以说是动员,说得大家热血澎湃,恨不得马上就动身。华为在印度的研究所早在2001年就通过了CMM4级认证,对于CMM,我当时的认识根本不是很清楚,特别是对于软件质量管理这块。公司当时的意图也是要从研发部门中培养一批软件研发质量管理的专家来充实到产品研发中,确保公司的研发高质量高效率的交付。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去印度所工作后回来的那帮研发人员,都成了公司研发变革的骨干人员,为公司后来的IPD-CMM的推行立下了不少功劳。
于是乎,我兴致勃勃的回户口所在地办完护照,然后递交材料开始办理印度的签证。一个月的等待之后,我发现我的签证进度还是没有动;一个半月之后,依然如此……终于在2个月的时候,收到测试部的邮件:由于公司政策变动,您被派往印度所的任务取消。终于,我又回到了现实中,失去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具体的原因,公司没有说,我想大概的原因不过是:2001年公司步入了“华为的冬天”。
如果我去了印度所,也许我现在依然在研发岗位发光发热,就不会走到市场部来感受那弥漫的硝烟。通过这次意外,我终于开始认识到CMM、认识到软件研发流程和产品开发管理、软件质量管理、测试管理等有着无比寻常的地位和魅力,我的脑袋也像开窍了一样,对这些东西充满了难以置信的理解能力(我自认为这样)。于是,以后的工作中,我总是很在意的在关注这些东西,我想这些知识和实际经验,会对我以后的工作起到促进作用的。事实上也是这样,这些经历使我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软件研发和产品研发,以至于以后有很多人居然把我当成了这方面的专家,以为我是职业PM,当然这是后话了。
悠闲的日子
在蛇口工作的那一年多的日子,每天都是忙碌、充实和快乐的。
最惬意的事情――每天晚饭后,和Ma GG等几个同事朋友一起去女娲补天的海边吹海风,侃人生,聊同事,评公司,看MM……徐徐的海风,咸咸的味道,偶尔还有海浪拍案的壮丽,都伴随着我们因为年轻而轻盈的步伐,因理想而充实的大脑。虽然我们当时的很多幻想都成了泡影,但是我们至少曾经追求过,幻想过,青春没有白过。
最开心的事情――每次出去聚餐。项目组有个传统,每个月都要一起出去吃饭,到外面的大排挡或者稍微上档次一点的酒楼去胡吃海喝一通,顺便大家一起胡侃狂侃。领导把这个看作是提高团队凝聚力的活动,因此刚开始的时候,买单的事情就落在在项目经理的头上。在蛇口的一年多时间,从Yuan到Cai,再到Huang,三位项目经理为我们的团队贡献了很多的聚餐经费。大领导是这样解释的:你作为项目经理本来就是要搞好团队建设的,团队好了,团队绩效才能高,这样你团队负责人的报酬就会多,因此,你请客买单是理所当然的。后来,经理也吃不消了,大家就改作轮流坐庄。每次开完例会,就有一个人拿他那罪恶的签字笔开始转,笔尖指向谁,嘿嘿,这次的请客就是他了。这样,多了一份惊奇和刺激,团队气氛更加高涨和和睦,那时候大家多单纯啊,想到这里,我还时常感叹那帮纯洁、可爱的同事们。总之,聚餐的前后都是我们非常高兴的时候。吃饭的时候,大家就像从非洲难民营回来的一样,不管帅哥还是淑女,统统挽着袖子,张着大嘴,吃得噼里啪啦,好不热闹啊。这时没有什么规矩、上下级,只有同事,只有一起吃饭的人。在我的印象中,MaGG好像有次大家都吃完了,他还说没饱没饱,再来一碟金银馒头,于是乎,那次后,他就成了我们项目组最能吃的人。到现在他依然是我们那么多人中最能吃的,只不过,现在不像以前那样“不知羞耻”的自己喊“再来一碗”。
最令人期盼的事情――K歌。我们的K歌行动应该追述到我刚转正后的几天,在那以前,大家都没有一起出去K过。起因是有个从澳洲留学回来的女孩 Miss Wu由于个人原因要离职回澳洲了,那天下班后,Ms. Wu邀请我们一起去K歌。虽然离别总是有点伤感,但是K完后回来大家一致认为K歌是我们以后活动的首选。于是乎,从那以后我们每个月都会集体出去K歌。项目组内人蛇混杂,水平参差不齐,按照我的欣赏水平,排序下来应该是:Ma GG,Huang,Mary,Zhou GG,XiaoMa,Wen,Gao…反正最后就是我了。MaGG的周华健唱得很传神,是我们公认的唱得最好的。虽然大家水平不一样,但是话筒还是被抢来抢去,一点没有谦让的意思。当然,每个人基本上都有一手拿手好歌,比如Xiao MM的《花儿与少年》,Xiao Ma的《浪花一朵朵》,Gao的《挪威森林》等等。不知道你们还在唱这些歌吗?
最冤的一件事情――2002年6月,中国队史无前例的杀入韩国世界杯。第一场同哥斯达黎加的比赛,牵动了多少中国人的心啊,部门居然破例放了大家2个小时的假,可以去看这场比赛。我和Ma GG就跑到办公室旁边的一家酒吧里,每人要了瓶可乐就开始看球了,那个已经长了一脸岁月痕迹的女老板真会宰人,收了我们100块钱,还假惺惺的送我们一盘花生。看在中国对有比赛的分上,咱没和她计较。最后我和Ma一致认为:这个钱花得真是冤枉啊,早知道还不如不来看。那场比赛后,我们对世界杯的热情由100度降到了45度。(PS:Ma不是球迷)
最幸福的事情――2002年,我结婚了!

第3节        坂田总部的日子
由于公司的发展,我们部门于2002年秋天,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整体搬迁到了坂田总部。这段时间过后,我也逐渐开始成熟起来,标志就是我居然开始思考了。
一、        我开始思考我怎么样才能更好的对CMM、对IPD、对测试设计、对软件研发、对产品研发进行领悟和掌握,以至于用于我的工作?
二、        我开始思考是否要学习除开我测试的产品以外的其他产品知识?
三、        我开始思考我是否应该了解一下整个电信网络呢?
四、        我开始思考,研发工作是否是我一直应该坚持的工作呢?
五、        我开始思考我是不是应该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呢?
……
虽然这里面的很多问题我目前都还没有思考清楚,但是有思考总比没有思考好,有思考标志我走向了更深一步。经过选取,我开始了一、二的探索。
对CMM/IPD/TMM的理解
我认为,CMM就是有一系列KPA(关键过程域)构成的一套系统方法。现在国内很多企业为了CMM而CMM,我十分不赞同。CMM的KPA是适用于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软件开发管理水平的项目,在真正使用的时候是需要裁减的。有的企业如果按照CMM来评估,估计还没有达到CMMII级,但是它却可以选择CMMIII乃至CMMIV里面的KPA来指导软件研发过程,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KPA是为软件研发管理服务的,没有那个地方所要限定你CMMII级就只能使用CMMII中的KPA。当然,归根结底来说,要想真正落实好CMM的KPA,关键还是在于企业的执行力,执行不力或者执行打折扣,实施CMM就没任何意义。
IPD本来是IBM的专利,以前的IBM就是靠IPD流程重新崛起,现在的IBM就是靠IPD来进行创收――顾问服务。华为在当年能够非常有胆识的采用IPD顾问的意见,我依然非常佩服。正式靠着IPD这个管理变革,华为的端到端的交付能力达到了国际水平,快速响应客户需求,迅速占领未来市场就成了真正的行动而不是口号了。“先僵化后固化再优化”的策略值得很多公司学习。在没有使用之前,不能胡乱下决定和提意见。当然,这样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代价的。由于IPD版权、专利的问题,我无法在这里描述技术细节,还请体谅。
在测试领域,从测试的前端到测试后端,是可以用TMM(测试能力成熟度模型)来进行衡量的。TMM是一个类似CMM的模型,由N多KPA组成,其实施方式同CMM类似,不同的测试小组或者测试公司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KPA来指导测试管理。TMM可以解决测试管理问题,但是却无法解决测试设计问题。我一直认为,测试设计才是整个测试活动的核心所在,就好比软件开发流行的“成功的产品来自成功的设计”,成功的测试也来自于成功的测试设计。测试设计研究领域,应该包含测试类型研究、测试用例研究、可测试性研究、缺陷预防研究等等(由于不是技术文档,偶就不多说技术性的东西了。声明:这些都是我自己的心血总结啊)。
带着这些问题和思考,我全身心的投入到测试工作,并且在我的项目中进行了一些关于测试方面的初步实践,事实证明,那是正确的和成功的。我改造后的测试用例、测试设计、测试类型等研究成功都被用于后来的测试工作。我的任职等级也得到了公司的承认并得到提升,也算是对我的工作和成绩的认可,这也是让我我激动和兴奋的地方。
后来,在2004年的时候,我无意中上了一个关于CMM/测试的网站,在里面胡乱的发表了一篇关于测试的文章,居然收到N多的邮件。我的MSN也被很多人添加进了好友,我也很乐意同他们一起讨论和交流研发的这块东西。有的,还成了我没有见过面的“朋友”;有的,把我当成高手(暗自窃喜一番)。呵呵,极大的满足了我的虚荣心。
公司大合唱
2002年,华为的冬天特别冷,市场不解冻,销售额不增加,销售利润下降,人心出现动摇……一系列问题困扰着公司。为了鼓励全体员工士气,公司在年底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公司级大合唱,主题就是“用内心之火点燃希望之光”。在总部的1万多人参加这次大合唱,就是在这次大合唱上面,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一是见到了老板任总。虽然老板没有向以往一样发表急剧鼓动性的讲话,但是大家依然热情高昂,中研部、中试部、各产品部、供应链、财务部、市场部各自精神抖擞的合唱了精心准备的歌曲。这些歌曲都是精选的革命老歌,比如《黄河大合唱》《长江之歌》《到吴起镇》……等等。一万多人的方队的确给人很震撼的感觉,还有家属们的参观,更是使人激动万分。迄今为止,这依然是我参加过的晚会中最让我激动和难忘的一次。
二是见识了市场部的勃勃雄姿。当市场部合唱方队出场时,全场一篇欢呼,市场将士受到了最大的尊敬和礼遇。里面的插曲是有个从中东北非地区部回来的员工独唱了一首没有伴奏的《小白杨》,那高昂的斗志、不屈的气势代表了市场部的“狼”性 ,令我叹服。从那以后,我就把自己的目标定为进入市场部。
到华为,如果没有去市场部感受一下,算是白到华为走了一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算是白来华为了,因为最终我还是没能去成华为市场部,这也是导致我最后离开华为时最直接的原因。
产品搬家
2003年秋,注定是一个多事之秋。
根据公司安排,我所在的产品将在这个时候搬迁到成都研究所。回到家里,我同老婆商量我们是否回成都去生活?最后的结论是,如果能够回去,那我们就回去。于是,我开始频繁的通过开发这边的领导做测试那边领导的工作,希望能够把我也“迁”回成都。由于成都所已经有一套研发人员,深圳总部随迁的人员只有几个开发人员,还有就是被照顾的一个测试人员。我的努力最终没有成功,被安排去了另外一个高端产品做同样的测试工作。说实话,很舍不得那陪伴了我2年多的产品,我对待它就好像对待我儿子一样,是有感情的,真的。
从大合唱回来以后,由于我的打算是最终去市场部,因此平时就抓紧了时间对其他产品的学习和了解。这次产品搬迁,更是加深了我去市场部的决心。由于时机问题,在不合适的时候提出了不合适的要求,最终,我申请去市场部的要求没有被测试部的领导同意。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决定辞职。
当时辞职的两点考虑:1、我想去市场部,可是没有能够去成,因此对部门深感失望。两次申请都被领导驳回,心里很不舒服,领导也没有很好的安慰我,这样就萌生了离职的想法。2、离职后打算去一家软件公司,急切的想把我在华为研发学到的和自己总结的那套方法得以实际应用。当时我是满腔热忱的想施展我在这方面的才华和抱负,好像自己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的年代。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我还是不成熟,没有能够沉住气,一点点的打击都让自己如此。
生活总是公平的,如果不是这次离职,就不会有后面精彩的异国生活。

时间:  2006-3-3 09:34
作者: jzmacheng


时间:  2006-3-3 11:14
作者: adolesc

怎么同时发了两个,我看完一个又看一个 :)
时间:  2006-3-3 11:45
作者: lvapollo

吃完饭接着看,先占个位置
时间:  2006-3-3 11:46
作者: lvapollo

发帖随机事件

全国严打黄色网站,你知情不报,被罚款 200 金钱!
时间:  2006-3-3 11:56
作者: gcx007

继续等待!
时间:  2006-3-3 11:58
作者: skyoversea

顶,好文!
时间:  2006-3-3 12:53
作者: df20

二是见识了市场部的勃勃雄姿。当市场部合唱方队出场时,全场一篇欢呼,市场将士受到了最大的尊敬和礼遇。
=======================================

市场部这么牛啊!45度角仰视……
时间:  2006-3-3 13:09
作者: coolycbx

为什么中兴就这么对待不是重点大学的院校毕业的学生呢。
个人认为:如果社招,只要是能满足招聘要求就可以,不一定在学校上卡的太紧。
时间:  2006-3-3 15:40
作者: 风中追风

写的还算细腻哦
时间:  2006-3-3 16:02
作者: yn020911

写的不错
继续
时间:  2006-3-3 16:15
作者: 酷派8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06-3-3 16:18
作者: 菜QQ

潜力贴,占座先。。。。
时间:  2006-3-3 16:43
作者: liucmonkey

没什么好说,HW人一大把,我没去是幸运的!
时间:  2006-3-3 16:45
作者: dzy5439

真实的生活感受啊


时间:  2006-3-3 16:56
作者: dzcool

刚来个“遗忘” 又出个“中华”情
好哦 热闹了
时间:  2006-3-3 17:05
作者: 1997deman

写的很好
时间:  2006-3-3 17:13
作者: citycat

楼主请继续
时间:  2006-3-3 17:17
作者: 减肥失败

好帖,这下可以好好学习一下了.
时间:  2006-3-3 17:22
作者: sacredfire

研发的兄弟佩服
时间:  2006-3-3 17:41
作者: qqqq

我来啦
时间:  2006-3-3 17:51
作者: gaogaowww

wo ding!!!
时间:  2006-3-3 18:26
作者: JustinX

下面呢?没有了?
楼主不要让这个帖子成为太监帖呀

时间:  2006-3-3 18:33
作者: iWanna

快写啊
时间:  2006-3-3 19:06
作者: 奔驰朱

很好啊!!!
时间:  2006-3-3 19:16
作者: freemail

第二章  二年中兴
第1节 打开的中兴门
2004年初,我义无反顾的从华为离职。离职后,我在应聘到深圳一家软件公司。该公司从事汽车销售软件的研发,是一家中等规模的软件研发、销售、服务公司。初到这里,我的心里还是充满了好奇和理想。在总工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我写了4份报告提交给研发部部长,详细称述了我的在软件研发、CMM、测试、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理解和对公司的建议。可惜的是,在我离职的时候,繁忙的部长才惋惜的告诉我,他还没有来得及看这些,但是可以看出我的很多观点是非常好的。这样的理由,我对此只有嗤之以鼻。
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看到了这家软件公司的工作流程、态度、效率以及公司文化。低效的研发效率,无序的研发管理,怎么能够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呢?也许是我杞人忧天,但是我的确非常的担心,如果国内的软件企业都是这个样子,我们软件业的命运将是很悲惨的结局。我很想继续呆在这家公司,实现自己的抱负,可是我依然无法冷却自己对通信行业的那份感情。
恰巧,就在我入职后的半个月,中兴在科技园举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现场招聘会。怀着对通信行业的热情和对中兴通讯的神秘,我揣着简历前去应聘。那天的情况真是人山人海,第一次体会到了求职的人潮是什么概念。最后我锁定了中兴的国际市场部售前技术经理的职位。面试我的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当时我还误认为是中兴国际市场的某个副总裁,非常有气势和气质,后来我们成了好朋友),我显得有些紧张,不过还算没有“失常”发挥。用面试官的评语就是:知识面还不够宽,英语水平还要提高,责任心很强,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后来,在某个不经意的地方,我看到了对我的最后评议:建议试用。
就这样,我就迈进了2000年没能进入的中兴大门。(声明:进中兴不是我从华为离职时候的计划,进入中兴后我也从来没有泄漏过一点关于华为产品研发的机密)
其实,中兴的面试不像华为那样的系统化、流程化和正规化,但是中兴有自己的选人标准,而且进中兴比进华为要难。首先中兴第一关要看你的工作经历,还要看你的“外形”哦,接着要审查你知识面,如果到国际部门,还要审查你的外语能力。能够敲开中兴的门,我觉得我是幸运的,要感谢面试我的那位总监,Ms. SUN,My dear friend。
第2节 新员工培训的激情
到中兴第一营销事业部报到的时候,看到的是一派忙碌。我感觉有点无所侍从。秘书MM把我交到科长手里,科长又把我交到一个MM手里,说:Shi MM,这是你们组新来的同事,你招待一下吧。于是Shi MM就带着我熟悉环境、找网线、找电脑、找资料……总之用我后来评价她的一句话就是:碰到热心人了!然后她说:我们总监出差了,还没有回来,本来应该由总监来和你谈话的,等她回来再说吧。“总监!?”我大吃一惊,我这么个小角色也需要总监来接待?后来我才明白,这里指的总监是指售前的产品总监,不是公司级的那种总监,而我的顶头上司,就是那位出差在外的总监Miss Sun――那位面试我的漂亮MM。Shi MM是一位非常可爱,略带调皮的漂亮MM,和她聊天是件很高兴的事情,所以后来我们也成了好朋友。
到部门报到后,就要参加部门组织的相关新员工培训。和华为不同,中兴是先到部门再参加公司和部门培训。为什么我要把这个单独提出来讲呢,并不是中兴的培训多么有特点,而是因为我。因为,Sun总监给了我一个艰巨的任务:给同期的新员工讲课,就讲SDH原理。开始的时候还计划用英文讲,我那个时候哪有胆量用英文给那么多人讲课啊,简直就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嘛。幸好,后来计划改变,还是用中文讲,但胶片必须是英文的。于是在那个晴朗的早上,我第一次站在中兴的培训讲台上给和我一起进入公司的同仁培训SDH原理。
可以想象,当时我是怎么样的兴奋、紧张,略带自豪。其实,做研发出生的我,对SDH原理的掌握绝对是炉火纯青,给市场部的新人做培训,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兴奋和紧张的是那份被认可的得意。也是因为是第一次,所以没有能够理解听众的心里,讲的内容太专业化,课堂气氛把握得也非常不好,总之,那堂课的效果非常一般。不过,最大的效果就是同期培训的人都认识我了,哈哈。
后来,在做新员工的那段时间里,我又受命给新员工培训了一期传输理论和产品,比第一次培训效果好多了。感谢Sun总监当时英明的安排。
第3节 T国一线感受没有硝烟的战场
总部的日子总是短暂的,三个月后,我就被派往了T国常驻。终于来到了一线,来到了市场的最前端。T国是东南亚的一个热带国家,年平均气温在25度以上,一年只有两个季节――夏季和雨季。因此,从生活角度来说,T国是非常适合人类居住的国家之一。
2004年7月,怀着对T国的向往,对市场一线的激动,我搭乘国泰的航班从香港飞到了B 市。一下飞机,热浪扑面而言,满眼的金黄色的房子,尖尖的塔楼,各国人士混杂的街头……一切都是那么新鲜。然而,面对我的将是什么呢?
中兴的T国市场做得非常不好,市场份额和其他厂家相比少的可怜,客户关系在这个国家的市场销售中占绝对的地位和起绝对的决定作用。华为在这里做得非常好,已经是几个大运营商的主流设备供应商了。我来到这里,是做售前技术的,客户关系由客户经理一手掌握,售前产品技术支持如果想卖出好的销售额,还是应该把自己的客户关系做起来,当然,这个是我当时无法明白的。到现在如果让我重来,我想T国的市场就不会是这个样子了。
刚到办事处,我就接手了3个传输项目,而且都是非常紧急需要给出配置报价逐点答复以及Proposal的主。除了找总部人员进行远程支持外,我的工作就是汇总、审核,然后整天跟着客户经理 Mr.Feng(Feng总)跑代理。因为很多原因,我们在T国的产品基本上都要通过代理来卖,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我们的自身,对代理依赖太多。
其实,我们在T国的市场推广方式也就是传统的几种:Seminar/Presentation, 带回公司参观,客户拜访。剩下的那些在背底里做的事情就是属于黑幕了。T国(其实亚太的其他国家也差不多)是一个腐败比较严重的国家,所以,很多项目除了表面上的投标、招标外,内地里还有很多额外的工作要做。
比较残酷的是这里的招标最后基本都要进行E-Auction,就是电子竞标。E-Auction可以和拍卖对比一下,只不过拍卖是价格最高的人获得最后胜利,而E-Auction则是价格最低者中标。一轮一轮的降价,电子屏幕上的数字总是在最后5分钟内频繁的跳动,真正是智慧和能力的较量,谁能获取的对手信息越多,谁就能够掌握场上主动,给出最有利的商务价格。
为了避免在E-Auction中各厂家杀价太厉害,我们这些设备供应商总是想法设法在技术评标阶段讲那些认为可能恶意降价的厂家踢出去。方法有很多,正面的方法就是在标前技术引导的时候,努力加入有利于自己的技术条款,把技术引导做到“家”,从标书的技术条款中来限制对手,让其不同通过技术评标,也就无法进入最后的E-Auction了。背地的方法涉及太多黑幕,这里就不说了,反正是动用各种关系、手段,让那些厂家无法通过最终的技术测评。
反正,市场一线就是这样,需要动用你的所有智慧来和客户打交道、和竞争对手拼比。除了有高超的智慧、成熟的心态、精密的洞察能力以外,团队的力量也是关键。市场不相信眼泪,这里的每一次投标都是战斗,只是没有硝烟而已。但是那种紧张、刺激的气氛和胜利后的快感,却是真正激动人心的。
考虑目前情况,这里我没有描述N多的项目操作细节。
第4节 难以忘怀的生活
T国的生活,总是充满了乐趣。经常,我们同事几个晚上一起打牌;周六,和同事、大使馆以及其他老外打篮球;周日,约上几个同事踢足球;周日晚上,再去做做按摩,全身放松……在T国的一年多的时间,是我在工作中度过得最充实和难忘的休闲时光。
说到生活,难忘那些特点鲜明的同事们。
Mr. Johnny: 售前的头儿,胖乎乎的一个中年男人。每次用到PDF软件的时候,看到屏幕上的那只小手,就想到Johnny的胖手。此君做事很有主见,喜欢踢球和陪老婆,说话声音特别大,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和别人吵架;为人豪爽,乐于帮助别人和教训别人。刚到T国的时候,我还不适应他的风格,也产生了不少误会。其实我是很佩服Johnny老大的,他的做事风格、为人处事、广博的电信行业知识等等都是我后来学习的标竿。Johnny老大现在做领导了,理所当然。
Mr. Kevin: 我们的HR先生。身体棒棒,踢球的时候喜欢下狠脚,不是一般人不敢和他碰。我就有被此猛人踢过几脚,至今记忆犹新。打牌的时候喜欢冲动,“小样”成了他的口头禅,于是,大家以后也就把他的名字改为“小样”了。此君工作上没得说,绝对Professional。Kevin还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很会做饭,在T国都快成了我们的后勤部长了。
Mr. Feng(Jerry): 我们尊敬的Feng总。资深的高级客户经理,我在的时候T国的主要销售额都是从他那里来的。为人豪爽,喜欢结交朋友,喜欢唱歌、喝酒、抽烟,篮球打得特棒,水平T国代表处第一。也喜欢把项目操作经验及相关东东传授给我们这些小辈,我从Feng总那里学到了N多市场知识,使我受益匪浅。后来Feng总辞职,自己在T国开了家代理公司,从心理佩服他,也祝老Feng的生意越做越好,公司兴旺发达。
Mr. Jimmy: 我们代理公司的一位资深技术经理。陕北人士的他只身在T国闯荡多年,可谓“国际主义战士”了。知识丰富,做事细心,深的代理公司老板的赏识,和我也成为了私下的朋友。有个胖胖的儿子,夫妻二人在T国过着开心的生活,真心祝福你们。
Mr. Tommy: 我的同事,曾经在T国同一套公寓中住过N个月。其实他原来没有英文名字的,后来来到T国,大家开会的时候偶尔提到他应该有个英文名。其中有人开个玩笑,说我们办事处有个Jerry了,还差个Tom,要不你就叫Tom吧?呵呵。考虑到大家后面都有个Y作为结尾,于是就改名叫Tommy。Tommy喜欢踢足球、打篮球,和我配合的时候特别舒服,很喜欢和他一起玩球、玩牌。
Mr. Dengdeng: Dengdeng是售后科长,长得榆树临风,号称T国第一美男,曾迷倒众多T国MM。此哥们足球踢得非常棒,水平T国代表处第一;喜欢打牌、看电影,非常小资。后来我们一起回国了,最终我们成了好朋友。
Ms. Lily: 正宗的T国人,MM做每件事情都细致入微,兢兢业业,堪称T办敬业人员的典范,也是我们售前技术科的中坚力量。我走的时候,Lily召集了一大棒T国人员给我送行,让我感动至今。
Ms. Meow: 能说一口流利中国话的T国人,我们的客户经理。正因为她能说中国话,所以和她交流起来基本没有障碍,总是很舒服的事情。2004年她的婚礼那天,我们T办人员全体参加,把最好的祝福都送给了她。整天开着她的那辆老式Benz车,让我们羡慕死了。
Ms. Mimi: T国人,高级客户经理,我们T办T国员工的大姐大。做事干练,沉稳。
Ms. Sophie: 我们的商务经理,只要有打牌的地方,就能见到这位气质出众的MM。MM性格干练泼辣,做事认真负责,打牌牌技号称第一,和我/dengdeng号称最佳拍档。唉,不知何时才能再有机会一起切磋切磋了。Sophie还有一个绝技,做煲仔饭,经常给我们主厨做饭吃,那香味至今还在回味。
Mr. Kob: T国人,售前技术经理。这哥们有个非常惊人的Chinese Name:黄飞鸿!对汉语热情非常高涨,一直孜孜不倦的学习,我走的时候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应用水平了,真是难得。
还有很多很多,这些同事朋友的故事加起来说几天也说不完。考虑到很多原因,我无法在这里悉数那些具体的充满生活韵味的故事,只能在心里回味。
后来,由于家庭原因,我不得不从中兴辞职回国,就这样告别了美丽的T国、可爱的T国办事处。难忘的是,我回国的前一天,办事处的同事、那些国内来进行项目支持的同事一起给我送行,让我感动的差点掉眼泪。最后一次疯狂,我们一起打牌到天亮,最终依依不舍……


发表于:2006-3-3 19:10:00      

 freemail     等级:下士 财产: 经验: 声望: 注册:2005-4-28 文章:10     好贴推荐(0)  短信  好友  信息  搜索  邮箱  引用  回复  打包  收藏  发送

--------------------------------------------------------------------------------

大 中 小 第5楼  

第三章  中华情
经历了中兴、华为两家中国的顶级通信企业,算是对他们有所了解。现在网上的评论很多,无论是赞美还是贬低,无论是中兴派还是华为派,我都理解他们的言论。其实网上的那些评论根本无法影响这两家公司,他们的高层会一笑了之,他们的内部员工也基本上是看过就忘,不会有太多的感情色彩。我对中兴和华为都是有感情的,这里,我不想比较两家企业,孰是孰非,都没有必要,也不重要,关键的是他们是在竞争中生存,在竞争中发展,这就够了。
第1节 中国企业的国际地位
先讲两个故事吧。
有次在T国买电话卡,和营业MM聊了起来(作为市场人员的素质嘛,不要放过任何推销公司的机会,特别是在国外这样的环境),顺便问了问:“Do you know ZTE Corporation?”,她摇了摇头。啥?居然不知道ZTE,我再问:“Do you know Huawei?”,她还是摇摇头。啊?这样啊,心里平衡一点了。于是我再问:“Do you know 1-2-call?”(注:1-2-Call是T国某移动运营商的著名品牌,就好像中国移动的神州行),这下她点头了,还说了好多1-2-Call的好处。(原来她的本意是在推销1-2-call,想让我买1-2-Call的SIM 卡),终于等她说完了,我就接着说:1-2-Call用的就是Huawei的系统,现在你知道华为了吗?于是她恍然大悟;我再接着推销中兴,说中兴就是和华为一样的公司,他们生产和销售同样的电信产品,总部都在中国的深圳……我想,通过那次,这个MM肯定会记住华为和中兴的。
还有一次,在吃饭的时候碰到了一位华侨,他见到我们就像见到亲人一样的激动。一听说我们是中兴的,就又激动了一番。他老人家的意思,大概就是说,在海外,一听说华为和中兴,他们这些老侨民们都觉得特有面子,特神气;说这两家公司把高科技产品卖到了全球,成了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榜样,成了中国对外宣传的旗帜(我觉得有点言过其实,不过可以理解他的一片赤子情怀)等等,搞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第一个故事,我想说的是,我们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拓展是及其艰难的,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他们不认同中国企业、不认同中国产品。在他们的印象中,中国还是70年代的那个样子,中国企业还是停留在生产廉价和粗糙产品的那个时代。因此,我们在海外拓展的时候,通常使用的第一板斧就是带他们回中国、回公司进行参观访问(路线一般就是香港、上海、北京、深圳),彻底改变他们对中国的印象。等他们对中国的改变大吃一惊的时候,再介绍公司,讲公司的成就、在国际业务上取得的成绩等等。这样以后,才能推广我们的产品、我们的解决方案……
第二个故事我想说的,是中兴和华为相对国内其他企业的确在海外做得非常不错,无论是从卖产品还是从技术积累方面。经过几代国际市场人员的艰苦耕耘,他们的国际形象已经基本形成,很多产品领域已经成功的打败了那些老牌的国际巨头们。这里我举一个华为的数据:
l 3G 跻身全球第一阵营,WCDMA在荷兰、阿联酋、中国香港、毛里求斯、马来西亚等18个国家和地区获得商用
l NGN 全球软交换和VoIP媒体网关出货量排名第一 (Dittberner. 2005Q3)
l 智能网 用户数全球第一(Ovum)
l 光网络 LH+MR DWDM全球市场排名第一 (Ovum-RHK. 2004)
l 宽带产品 IP DSLAM全球市场排名第一 (Infonetics. 2005Q2) ;MSAN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一(Source: Infonetics,1H05)
l 数据通信;路由器运营商市场全球排名第三 (Gartner. 2005Q2)
这些都是了不起的成就。虽然中国企业和国际巨头还存在那么大的差距,但是这个差距是在一点点的缩小,我们不应妄自菲薄。
第2节 我们的爱国情怀
我记得好像以前广告中有家企业的广告词打出的是“以产业报国”,说得多么好啊。现在社会上还有那么多的问题,何时才能实现“和谐”社会?人民何时才能过上真正的“小康”生活?要想人民富裕,只有国家富裕;要想国家强大,只有企业强大。所以,只要我们认真工作,就是为企业强大作出了贡献,就是为国家强大作出了贡献,这就是爱国。
也许N多人开始骂我了——空话、套话。其实一点都不是这样,在异国他乡,我的感受是最深刻的。面对“洋人”的不屑,你是和想法?阿Q似的来个精神胜利还是真正挺起胸来?为何中国护照到任何国家都需要“签证”?这不都是国家没有强大起来的表现嘛。在中兴、华为这样的企业中,有N多爱国人士,只不过他们不是用那种激进的方式来表达而是用自己真正的实际行动来表达而已。这里有个真实的故事共享给大家:
华为市场人员小A,有次带客户B和B的团队到中国考察参观。客户B一直不太信任中国的产品,对中国也不是很了解。回国的时候,从香港-上海-北京-深圳这样一圈参观下来,客户对中国的变化简直惊得目瞪口呆,特别是到华为总部参观完后,简直不敢相信在中国有比IBM总部还大还漂亮的公司基地。回程的时候,他们一行经过深圳的“皇岗口岸“离境到香港。皇岗口岸的脏乱差是出了名的,在美丽的深圳真是一个顽疾。就是在这个皇岗口岸,客户B的眉头皱起来了,又露出了往日的“不屑”的神情。小A看在眼里,真是急在心里啊,终于是急得眼泪花花。最后,小A动情的对客户B说:我的祖国正处在发展阶段,您现在看到的这些是必然存在的;但是,我相信,等你下次再来中国的时候,这里一定不是这个样子了;我对我的祖国充满信心!发自肺腹的言语啊,多么质朴、真情。客户被感动了,他也动情的说:小A,我相信你;中国有你们这么好的公司,有您这么好的人,一定会强大起来的。这才是真正的爱国啊!
在中兴和华为,这样的爱国员工比比皆是,他们都是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爱国的:多卖一台设备,多签一个单,多请一次客户回国考察,多打败国外列强企业一次(特别是我们痛恨的JPN企业)……
我的国家需要中兴华为这样受人尊敬的企业,需要这些大力拓展国际业务走向国际化的企业,需要这些兢兢业业的企业人和企业员工,来共同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后记
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算是对五年来在通信行业工作的一个记录。
这里,我最感谢的是我的夫人,是她一个人在家里任劳任怨,忍受孤单,大力支持我的工作。感谢你,老婆,你辛苦了。在任何一家企业中,其实我们都应该感谢我们的家属,他(她)们默默的支持着我们的工作,他(她)们是最可爱的人。所以,在每年的新年致词、新春祝贺中,中兴华为总是给了他们员工的家属以崇高的敬意和赞美。
经过这么多年的改革、探索,中兴和华为的国际化之路走得异常艰辛。经过2002年前后那场电信行业的冬天的洗礼后,中国的通信企业正在改变世界的市场格局。他们可以自豪的说:冬天已经过去了!通信业依然百花盛开,春意融融,这里,依然激情澎湃!
(完)

Freemail 于 2006年3月2日



时间:  2006-3-3 19:17
作者: freemail

终于发完了。松口气了。谢谢大家捧场!
时间:  2006-3-3 19:57
作者: 飞天豹

好文.
时间:  2006-3-3 21:09
作者: citycat

果然好文,都置顶了哦!
时间:  2006-3-3 21:27
作者: 飞天豹

呵呵.2000年正是华为狂招人的时候,01届招了7,8千,社招也不少.
时间:  2006-3-3 21:50
作者: ydi_xu

好文,顶!
时间:  2006-3-3 22:09
作者: dianliu

fc
时间:  2006-3-3 22:22
作者: zt2233

8错~
顶~
时间:  2006-3-3 23:31
作者: 傻不拉叽

今天一个晚上在家园里就是看这篇帖子,楼主好文笔,把自己的经历,感受都写出来了,觉得非常不错,向楼主学习
而且希望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能像中兴华为这样,在国际市场上闯出名堂,产生影响,产业报国
时间:  2006-3-4 00:40
作者: guestest

行文不错,呵呵。有这些经历都是立身之本。

时间:  2006-3-4 00:47
作者: waterfish


希望中国企业都能那么争气
时间:  2006-3-4 09:27
作者: myheart527

不错的文章,佩服!
时间:  2006-3-4 09:34
作者: lvapollo

写得好!
时间:  2006-3-4 15:31
作者: 通信小小兵

顶一下
时间:  2006-3-4 15:37
作者: mayanbin

都牛!!!!!!!!!!!!!!!!!!!!!!!!!!!!!!!!!!!!!!!!!!!!!!!!!!!!!!!!!!!!!!!!!!!!!!!!!!!!!!!!!!!!!!!!!!!!!!!!!!!!!!!!!!!!!!!!!!!!!!!!!!!!!!!!!!!!!!!!!!!!!!!!!!!!!!!!!!!!!!!!!!!!
刷!!!!!!!!!!!!!!!!!!!!!!!!!!!!!!!!!!!!!!!!!!!!!!!!!!!!!!!!!!!!!!!!!!!!!!!!!!!!!!!!!!!!!!!!!!!!!!!!!!!!!!!!!!!!
!!!!!!!!!!!!!!!!!!!!!!!!!!!!!!!!!!!!!!!!!!!!!!!!!!!!!!!!!!!!!!!!!!!!!!!!!!!!!!!!!!!!!!!!!!!!!!!!!!!!!!!!!!!!!!!!!!!!!!!!!!!!!!!!!!!!!!!!!!!!!!!!!!!!!!!!!!!!!!!!!!!!!!!!!!!!!!!!!!!!!!!!!!!!!!!!!!!!!!!!!!!!!!!!!!!!!!!!!!!!!!!!!!!!!!!!!!!!!!!!!!!!!
时间:  2006-3-4 16:35
作者: liuxianze

不喜欢深圳,关外更加的乱,但为了华为我忍!
时间:  2006-3-4 20:09
作者: 沧海笑清风

好文
时间:  2006-3-4 22:02
作者: tigerdlr

我就是为了市场才到HW的!
时间:  2006-3-4 23:16
作者: brahminism

从午夜梦回到alcatel再到楼主,都是华为出来的哥们,华为还是很有些凝聚力啊,为什么又要走呢?
时间:  2006-3-4 23:17
作者: iWanna

Freemail辞职以后现在做什么呢?以后是什么打算呢?
时间:  2006-3-5 04:39
作者: mailer

其实心底都不认可华为的文化
时间:  2006-3-5 08:24
作者: colombia的爹

为什么翅膀长硬了就都要从华为飞走呢?外企真的就有那么香吗?做人的尊严和舒适到底哪一个更重要呢?我是一只小....小..小鸟,想要.....
时间:  2006-3-5 09:20
作者: 崇拜任正非

爱我中华!
时间:  2006-3-5 10:15
作者: qqqq

以下是引用崇拜任正非在2006-3-5 9:20:00的发言:
爱我中华!



时间:  2006-3-5 10:46
作者: softarts

都想往市场转...
时间:  2006-3-5 11:43
作者: hehaoyi

好文,占个位置先
时间:  2006-3-5 11:50
作者: cocomonica

楼主写的很详细,期待你的下文。。。
时间:  2006-3-5 11:55
作者: 低处生活

不得不支持,非常欣赏LZ的这种心态~~~~
时间:  2006-3-5 12:32
作者: 崇拜任正非

  “传说有些人就是为了这2000块钱来参加完培训就直接走人的,我没有遇到过,仅仅是听说而已。”

  ——这样的南郭先生早走也好,否则华为以后的损失是2000块的n倍!
时间:  2006-3-5 12:34
作者: 崇拜任正非

走出中华,是否都会有“黄山归来不看山”、“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心态?
时间:  2006-3-5 13:05
作者: cruiser007

热情
时间:  2006-3-5 13:16
作者: jungle77

楼主肺腑之言,正气横溢,另人顿生敬意!

我也曾在T国待过1年时间,非常怀念哪里的日子。
时间:  2006-3-5 14:56
作者: 挨踢人生

内容真实,不错!
楼主是重庆出去的吗?
时间:  2006-3-5 19:45
作者: 小卢

HUAWEI  ZTE   Wonderful !!!
时间:  2006-3-5 19:59
作者: jane.f

楼主的心态真的很好,爱国热情溢于言表,看了很感动,希望来这里的通信人都可以像lz一样有颗爱国之心,ZTE也好,HW也好,为了优秀企业的国际化,为了民族的振兴而努力~!
时间:  2006-3-5 20:12
作者: luntan666

不顶不行。
时间:  2006-3-5 20:25
作者: freemail

两天之后看到有这么多网上的朋友支持,心里还是挺感动的,特别是这些支持都是正面的。所以,我就回复一下前面有几个朋友问的问题吧。
1、心态的确很重要。不论在哪个企业,必然都会存在“好”和“不好”的地方,关键看你怎么去对待。能看到“好”的地方,那心态就好,能看到“不好”的地方,心态也很正常;但是如果只看到“不好”的地方,就只能整天埋怨,这样的心态就不好。其实,我不是大家说的“心态好”,我也有很多心态失衡的时候,只是这里没有写出来而已(文章前面说过,我这里只描述我在这两家企业工作时“美好”的一面),而且,我只是凡夫俗子,仅此而已。
2、关于爱国。试想只要是中国人,谁不爱国?只是表达的方式不一样而已。我十分欣赏华为的有句口号,也算是华为的一种企业文化“成熟的人格铸就成熟的产品”,做企业也好,做员工也罢,首先的还是“做人”。
3、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将来去哪儿,这都不重要。过去已经过去,仅仅代表你曾经的经历;未来,永远都是未知数,除非你是圣人。
时间:  2006-3-6 09:17
作者: NOKIA总裁

这个帖子出现的非常及时,填补了<通信,今夜将你遗忘>作者封笔后的C114阅读空白,望楼主再接再励,争取在可看性和有益性上超越<今夜>一文,我们关注着你.
时间:  2006-3-6 09:47
作者: 传说中的动物

以下是引用NOKIA总裁在2006-3-6 9:17:00的发言:
这个帖子出现的非常及时,填补了<通信,今夜将你遗忘>作者封笔后的C114阅读空白,望楼主再接再励,争取在可看性和有益性上超越<今夜>一文,我们关注着你.

最近来论坛的头衔都很牛~
时间:  2006-3-6 09:57
作者: 西毒--呼啸山人

深有感慨,等有空也把自己的经历整理一下,呵呵
时间:  2006-3-6 10:13
作者: mayanbin

市场是头么,所以要力争市场。

时间:  2006-3-6 12:27
作者: 崇拜任正非

都来痛说革命家史呵!
时间:  2006-3-6 12:50
作者: 麦子

以下是引用freemail在2006-3-5 20:25:00的发言:
两天之后看到有这么多网上的朋友支持,心里还是挺感动的,特别是这些支持都是正面的。所以,我就回复一下前面有几个朋友问的问题吧。
1、心态的确很重要。不论在哪个企业,必然都会存在“好”和“不好”的地方,关键看你怎么去对待。能看到“好”的地方,那心态就好,能看到“不好”的地方,心态也很正常;但是如果只看到“不好”的地方,就只能整天埋怨,这样的心态就不好。其实,我不是大家说的“心态好”,我也有很多心态失衡的时候,只是这里没有写出来而已(文章前面说过,我这里只描述我在这两家企业工作时“美好”的一面),而且,我只是凡夫俗子,仅此而已。
2、关于爱国。试想只要是中国人,谁不爱国?只是表达的方式不一样而已。我十分欣赏华为的有句口号,也算是华为的一种企业文化“成熟的人格铸就成熟的产品”,做企业也好,做员工也罢,首先的还是“做人”。
3、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将来去哪儿,这都不重要。过去已经过去,仅仅代表你曾经的经历;未来,永远都是未知数,除非你是圣人。



楼主的这番话里,不仅仅试合通信人,我想能适应每一个工作的人!
时间:  2006-3-6 13:55
作者: adolesc

支持楼主,同时期待65楼的回忆录
时间:  2006-3-6 14:27
作者: 水晶城堡

第70楼

通信 路

我们会有一个很好未来的!!!!!!!!!!!!!!!!!!
时间:  2006-3-6 17:41
作者: 飞天豹

以下是引用adolesc在2006-3-6 13:55:00的发言:
支持楼主,同时期待65楼的回忆录


期待
时间:  2006-3-6 19:40
作者: fengshen5606

好文
时间:  2006-3-6 22:55
作者: iceblue

支持!奋起!
时间:  2006-3-7 00:49
作者: nan903

华为、中兴多数都是读软件的人去的,但是我们读信息工程专业的学子,何尝不是幻想进入通信行业。
然而发现快毕业的我们,做工程的多啊,想进华为、中兴这样的企业做研发,难于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人争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7 0:52:18编辑过]


时间:  2006-3-7 14:08
作者: 咸鸭蛋

好文!
时间:  2006-3-7 14:36
作者: deepbasso

好文,很值得我们这些后来者学习
时间:  2006-3-7 17:20
作者: 奋斗青年

文笔不错嘛!
时间:  2006-3-7 19:57
作者: hk1314k

精彩
时间:  2006-3-7 20:35
作者: bluesky2345

写的很好!
时间:  2006-3-8 13:22
作者: xkwhj521

工作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
时间:  2006-3-8 13:24
作者: xiaojinchou     标题: 楼主是zhangyun吧!怎么把俺给忘记了呢!

楼主是zhangyun吧!怎么把俺给忘记了呢!
时间:  2006-3-8 20:20
作者: 海上明月

好文!
时间:  2006-3-8 21:00
作者: akaka

强烈支持~~~

时间:  2006-3-8 22:09
作者: 夜飞鸟

经历都是立身之本
时间:  2006-3-8 23:11
作者: 崇拜任正非

张OR章+云OR耘?
时间:  2006-3-9 00:42
作者: 太阳中微子

顶一下吧,生活随笔
时间:  2006-3-9 20:03
作者: mcl7435

兄弟的文笔很好啊!
时间:  2006-3-9 21:49
作者: 天天只想看书

好贴
顶上去!

时间:  2006-3-9 21:50
作者: 天天只想看书

发帖随机事件

新造的水族馆你女朋友想去,你忍痛花掉了 50 金钱购买门票!

顶贴花费不菲啊,损失惨重!
时间:  2006-3-10 01:22
作者: leasoft

即使到了中兴,好像楼主还是主要提华为,难道中兴没有什么可提的吗?
时间:  2006-3-10 02:52
作者: 就是花花公子

华为一般至少是给机会面试的,有容乃大吗,哈哈
时间:  2006-3-10 15:24
作者: 太原风格咖啡

比那个写从阿尔卡特到华为到爱立信的哥们写的强多了,实在,顶一个
时间:  2006-3-10 15:40
作者: 危机四伏

来晚了,慢慢看,支持原创
时间:  2006-3-10 15:41
作者: 大皮

中,华 是我们之中华
时间:  2006-3-10 22:22
作者: wxwqwy

好铁,需要继续打造,锻炼!
时间:  2006-3-11 09:41
作者: yaoyunde

楼主写的不错,小弟在本论坛的第一个帖子就送给你了:)
文才不敢恭维,但是字字真情流露!
顶!!!
时间:  2006-3-11 10:27
作者: soul001

评论我不大敢
小弟今年才要毕业,专业是通信工程的
也是今年,考完研,成绩非常差,很郁闷

搂主的感文。。。。顶!
时间:  2006-3-11 15:25
作者: luqa511

yue
时间:  2006-3-11 20:39
作者: cruiser007

丰富
时间:  2006-3-11 22:22
作者: 华为海外猛驴

可惜,俺估计lz当时去的是泰国,撞上h的集团军了。。。。。。
要是去北非可能要好多了,就是越南和印度也好。。。。。。
心态很平和,值得学习。。。。。。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