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原创]谁架起畅通中国的天网?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08-5-20 13:08
作者: jqb     标题: [原创]谁架起畅通中国的天网?

<p></p><p>为遇难同胞默哀!<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此次川西大地震,深深震撼着十三亿中国人。山河改色,苍生泣血,这悲壮的一幕将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永存!地震留给我们的巨大创伤,久久难以抚平。但不可摧毁的是爱和希望:彼难泱泱,天见之怜,唯有奋进,告慰逝人!目睹这场劫难,做为共和国的公民,做为弱势电信运营商的基层员工,我想更加热爱生活,努力工作,为国尽忠。位卑不敢忘忧国,擦干眼泪,以生命的名义思考:我们该如何建设大众化的应急通信系统?<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四川汶川大地震摧毁了十万平方公里内通信设施,汶川、北川、绵竹、青川、彭州等重灾区顿成信息死城,震中以外的川渝甘陕等地的移动电话也出现了大面积拥塞,手机无信号,有信号打不通,短信发不畅。应该说,传输中断、基站信道阻塞属于不可抗力,单从技术的角度而言可以理解。各电信运营商为抢修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有员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是,从大型央企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来说,应急通信能力实在欠缺,县、乡两级通信保障最为薄弱。<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再联系年初的南方雪灾中的通信援救情况,扪心自问,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严酷的现实,以中国移动为主导的地面通信网络极其脆弱。在灾难突发的危机时刻,无数的待救援者、救援者无不急需通信。手机不通,意味着失去生命;电话不畅,代表着贻误转机。手机早一秒接通,就可以挽救无数人的生命。而我们却无比难过地看到,数以千计的移动基站瘫痪,上千万的手机不通!正如网友撰文所言,废墟下大量的生存者,如果拥有发送短信的机会,他或许就得救了。遗憾的是,平时十分简单的通信方式,大灾来时却很难很难……<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做为通信行业的一员,我经历了邮电分营、移动剥离和原中国电信南北分拆,我了解老邮电时期卫星备份干线传输、县局以上必配单边带短波电台,也略知如今武装到牙齿的应急通信车。其实,对于交通阻断类的自然灾害,大而全的应急通信车几乎就是摆设。真正管用的大众应急通信设备应该是轻便的,简单的,自带电源或凭借汽车点烟器端口即可充电的便携式终端。满足这样条件的,只有卫星移动电话。<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事实也正如此,沦为废墟的汶川、北川等地与外界的联系是最初是通过卫星电话实现的。当卫星移动电话十万火急地投向灾区之后,抗灾救援的前线才与后方有了一道道信息的桥梁。卫星移动通信令人刮目相看,实现了抗震救援中的诸项第一:实现了震中映秀镇灾后的第一次通话,保障汶川灾后第一个移动通信基站开通,开通了映秀镇灾后第一个实时视频传送平台。血与泪的事实告诉我们,最危机的时刻,卫星通信才是最救命的。<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卫星通信(包括卫星固话、卫星移动、卫星宽带)的优点在于:通信范围大、不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建设速度快;易于实现广播和多址通信;电路和话务量可灵活调整;同一信道可用于不同方向和不同区域。这意味着,卫星通信可突破常规通信手段瓶颈,便于随时了解灾情和传达救援指令。灾情凸显卫星移动通信的极端重要性,卫星通信理应当成为应急通信响应机制的核心。<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生命之重,绝非某一运营商可以独自承受;灾害救援的社会责任,也绝非强势运营商所能独立承担。地面通信网络的脆弱性,导致大灾来临时通信设施抢修缓慢,单一业务的电信运营商都不可能成为自我宣传的救世主。痛定思痛,业内外有识之士,应该审视中国电信运营商的格局,反思长远的大众的应急通信机制。笔者以为,构建大众化的应急通信系统应当体现国家意志,扶持卫星通信已刻不容缓。<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当前,发达国家在国际空间段的市场竞争激烈,卫星通信的技术应用民用化程度越来越高。而中国大陆的卫星通信的规模小,经营与发展举步维艰。在卫星移动电话方面,我们一穷二白:使用铱星、亚星和海事卫星系统,全部是舶来品,价格高,普及率低。国内卫星通信产业,几乎就是贸易公司,从头至尾靠代理别人的设备、产品打发时光。卫星电话系统包括铱星、海事卫星、全球星、欧星、亚星等,最为常用的是铱星和海事卫星电话,海事卫星电话通信资费为每分钟18—40元人民币左右,双向收费,铱星卫星电话实行单向收费,每分钟在人民币6.8—16元之间,卫星电话终端价格在1万到2万元。<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卫星发射、运行历来具有高风险性,加之需要成熟技术支撑和运营团队,致使价格剧高不下,商业空间狭小,没有维持其发展的可持续收入来源。2001年后,中国电信等公司相继停止了卫星网备份,中卫通仅靠少量的商业性转发器服务维持生存,承担特殊情况下的通信备份功能基本丧失。因此说,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中国的卫星通信产业难以成长。<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中国地处太平洋西岸,背靠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我们的国情,地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地质条件复杂,东部人口众多,西部生态环境恶劣,年复一年的台风袭扰沿海地区,内地旱涝交替,地质和气象灾害频发。且不说国防的需要,单单为了应对各式各样的自然灾害,我们都必须拥有强大的卫星通信手段。近年来,国际社会灾难性事件、社会突发事件的频繁出现,以及国内重大国际、社会活动的不断增多,对卫星通信的需求有增无减。随着汽车的迅速普及,庞大的交通运输和物流,决定了卫星电视广播、卫星电话、卫星宽带和卫星导航的市场容量惊人。<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家将进一步加快民用公益性应急通信卫星、地震电磁监测卫星等关键技术的攻关研制。中国既是航天大国,也是电信设备制造大国,我们应该有能力尽早解决卫星通信的软肋。构建我们自己完整的卫星通信体系,应当像大飞机项目一样体现国家意志,应当像当年“两弹一星”、青藏铁路工程那样凝聚全国之力,使之尽快成为保障民生的基础设施。以中国现有的航天实力完全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发射自己的通信卫星;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电信制造业,完全有办法攻克卫星移动终端的研制。<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假使今后的某一天,我们的头顶上有两颗或者更多的国产通信卫星,辅之以完善的地面关口 交换,加之国产廉价的卫星手机,我们的内心该有多么安稳? 面对可能的天灾人祸,我们该多么从容?<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们的总理说过,“多么小的问题乘以十三亿,都会变得很大;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十三亿,都会变得很小。”做强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通信系统,是十三亿中国人共同的需要,事关重大。做为电信企业的基层员工,无高屋建瓴的视野,又人微言轻。因自身的局限性,难免有幼稚之词。但有家国心,何惧无堂庙?斗胆进言几个问题——<br/><font face="黑体" size="3">一、卫星通信无可替代</font><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古人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做为大国崛起中的中国,应该尽快研发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通信系统,拥有完全自主运营卫星通信的中央企业。虽然我们已经拥有9亿电话,成为世界第一电信大国,但还不是电信强国。鉴于地面电信网络的脆弱性,如果没有与之配套的通信天网,我们还只是跛脚的巨人。<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十多年前,曾经被寄予厚望的美国“铱星计划”,因运营成本问题不幸夭折,也引发了卫星通信的发展一度低迷徘徊。通过近年来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时通信应急保障表现,我们应当重视通信手段的多样化。特大地震告诉我们,卫星通信具有无可替代的特殊功能。无论移动电话如何神速普及,卫星通信都绝对不能消失于通信行业之中。恰恰相反,应当给予大力扶持。<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最有效的通信手段是无线和有线的结合、固定与移动的融合,但这只是民间常态下的通信手段。着眼于重大应急事件的需要,卫星通信应处于核心位置,实现与移动、固话有效结合,打造天地合一、平战两用、三位一体的通信保障手段。在强调电信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使之长久地承担社会责任,应强力恢复固网、移动网传输的卫星备份。<br/><font face="黑体" size="3">二、卫星通信应优先发展<br/></font>&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与地面通信的迅猛发展相比,我国卫星通信步履蹒跚。一是发展速度落后于其他通信方式,二是远远不能满足国计民生的需求。在美国,卫星通信已占社会全部电信收入的7%,而我国只有万分之七。造成卫星通信应用缓慢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卫星通信应用的发展策略存在不当之处,将卫星通信定位为公用传输网,没有及时研究卫星通信应用新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方向,使其与地面光传输网形成了同质竞争。卫星通信技术与光通信技术相比,在电信传输的质量、容量和单位成本上都处于劣势,结果导致卫星通信极度衰落。  <br/>&nbsp;&nbsp;&nbsp;&nbsp;&nbsp; 长期起来,我们对普遍通信服务考虑很多,但缺乏对极端状态下多种通信手段的准备,卫星移动通信已成为制约通信保障的弱肋。以各地的财力,应该考虑在县以上的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配备卫星移动电话,特殊区域的乡镇都应当配置必要的卫星移动电话。可否采取类似于普遍服务基金的方式,建立卫星移动电话的价格补偿机制,扶持卫星通信的生存。<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面对一个个突发事件,通信承载的不仅仅是联络,更是财产与生命。我们该采用怎样的方法和技术来确保通信安全?这一问题,一次又一次摆在了二百万通信人的面前。笔者呼吁,卫星通信应优先发展!<br/><font face="黑体" size="2"><font size="3">三、卫星通信不能脱离电信行业</font><br/></font>&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现有运营商分条块经营,只是某一专业领域的“通信专家”。出于自身的局限性,各自为战,协调不利。在这次救灾中,各部门各行业建立的卫星专网是一个近似于封闭的系统,因各自独立,互不连接,使国内大量的卫星通信车成为摆设。由于卫星系统与固网、移动网基本脱节,灾区的通信网即便快速修复,仍存在全程或大面积覆盖难以实现的问题。这次抗震救灾是靠强大的国家组织体系实现的,但通信领域未发挥出已拥有的技术实力。虽然各运营商各自建立了一套应急体系,但应急仅仅是专项性的应急通信,远未形成整体性的应急通信联动。所以有专家说,完整的通信运营商应实现固网、移动加卫星业务的强势融合。从抗震救灾的过程看,除了固网、移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外,还要有卫星通信手段做支撑。<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面对热议多年的的电信重组,决策层应充分考虑国家安全和应急通信能力,保护特殊通信手段特别是卫星通信手段的存在。骨干电信企业必须具备三种乃至更多样应急通信技术手段。针对卫星业务划归航天领域的种种传闻,笔者深为忧虑:卫星业务是整个通信行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星通信手段不可或缺,万万不可游离于电信运营商之外!失去了天网覆盖的电信网如同彻底失去了天空;如果与地面网络脱节,单纯的卫星通信也将孤掌难鸣!<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应急通信不能完全由市场来选择,多种通信方式并存,要成为政府建立应急体系建设和监管的目标。如有必要,可以成立专门以卫星应急通信为核心的联动平台或运营公司,这个机构应采取工业与信息化部垂直管理的体制。<br/><font size="3"><font face="黑体">四、卫星通信要实现产业化</font><br/></font>&nbsp;&nbsp;&nbsp;&nbsp;&nbsp; 研发和运行自主产权的卫星通信对国家安全和保障民生,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意义。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科学技术将不断变化,卫星通信技术可能有突破性的进展。没有技术上的预见性,就会落后。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能靠自己。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设计和总装一定要自己搞,移动终端最终也要靠自主研制。只有这样才不受制于人,才有可能迅速降低终端价格,才有可能实现设备制造商的商业空间。卫星通信系统的研制会带动一批重大领域科技水平提升,将促进整个通信制造业和运营业向更高领域迈进。<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研制卫星通信系统代表国家的意志,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从发展战略、产业政策等方面给予长期的、稳定的支持。政策倾斜的目的是促进卫星通信应用的普及,逐步实现良性循环发展。有学者认为:“如果将卫星通信作为陆地通信的一种补充和延伸,那么它的发展将有很大的空间。”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技术只有走向应用和普及,才能挖掘出其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卫星通信应与地面通信相互补充,在竞争与合作中发挥着各自的优势。在有通信需求但无地面通信设施,或者在建设地面设施不经济的地区,卫星通信将是一种有效的手段。随着卫星宽带、卫星移动电视及其增值业务成本不断普及,成本会持续下降,经济和社会效益将日益显现。目前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约为4000万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新车市场。仅仅从这个视角来眺望,中国卫星通信市场具有海洋般的容量。<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再一次考验中国,在巨大天灾面前,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从灾难中走出来的中华民族会更加团结,眼前的灾害只是迈向超级大国征途中必须战胜的阵痛。拥有自己的卫星通信系统,是大国崛起的必然要求。<br/>&nbsp;&nbsp;&nbsp;&nbsp;&nbsp;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为死难的同胞默哀,为灾民祈福。我愿抛砖引玉,与诸君齐努力。<br/>&nbsp;&nbsp;&nbsp;&nbsp;&nbsp; 加油吧,卫星通信,请架起畅通中国的天网!</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27 12:22:44编辑过]


时间:  2008-5-20 13:44
作者: i8088

<p>写得还不错</p>
时间:  2008-5-20 13:44
作者: zhouwei405

<p>真的很好哦!</p>
时间:  2008-5-20 13:53
作者: john541010

好,支持一下。
时间:  2008-5-20 13:55
作者: 无标题

绝对精华,强烈支持。
时间:  2008-5-20 14:02
作者: 少林老僧

<p>地震,台风,洪水,冰雪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几乎遍及中国全部国土,在自然灾害来临的时候,传统的固定通信,移动通信几乎处在瘫痪的边缘,建立以卫星通信为主的应急通信系统应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p><p>强烈支持楼主.</p><p></p>
时间:  2008-5-20 14:02
作者: ITU

<p>顶!</p><p>就现状而言,的确应就我国应急通信领域进行深入的探讨</p><p>什么机构建设?如何建设?资金?与运营商的关系?与应急办等政府单位的关系?采用何种技术?是否统筹规划?...</p><p>太多的问题</p>
时间:  2008-5-20 14:03
作者: 家园副管02

<p>拜读了。</p><p>完全能感受到楼主感情的迸发!</p>
时间:  2008-5-20 14:07
作者: 一光年

该考虑卫星通信,但是否该是主流,还需研究
时间:  2008-5-20 14:09
作者: smxj

<p>振聋发聩的理性之声,痛彻肺腑的感人雄文,愿意高层决策者能看到这篇文章。</p><p>顶起!</p>
时间:  2008-5-20 14:58
作者: chenzhiyuanzj

天网永在!
时间:  2008-5-20 15:00
作者: 城堡上の貓

<p><table height="265"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9%" border="0"><tbody><tr><td valign="top" width="100%"><div id="dispbody" style="MARGIN-TOP: 10px; FONT-SIZE: 12px; MIN-HEIGHT: 200px; WORD-BREAK: break-all; LINE-HEIGHT: 21px; WORD-WRAP: break-word;"><font class="font_body" id="zoom_43"><p>LZ说的蛮好的 偶帮你投到sina去了蛤 </p><p>地址:<a h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84a23a01009cw2.html">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84a23a01009cw2.html</a><a h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84a23a01009cw8.html"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00"></font></a></p></font></div></td></tr></tbody></table></p>
[此贴子已经被家园副管02于2008-5-20 15:36:48编辑过]


时间:  2008-5-20 15:02
作者: 小小菜鸟

<p>估计是花了不少心血写的,拜读了。</p>
时间:  2008-5-20 15:16
作者: 328942376hu


时间:  2008-5-20 15:53
作者: jsy

<p>血的教训,值得深思!通过汶川特大地震,应该重新审视六大通信运营企业的发展.大灾面前---强的不强;弱的不弱..为什么????</p>
时间:  2008-5-20 16:11
作者: freeflying-cy

坚决支持!经过这次大地震确实发现了很多平时难以觉察的严重问题。我们的民用通信网络原来竟如此脆弱,现在是经历自然灾害,有一天一旦发生战争,就我们这样的通信网络能经得起考验吗?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在战争期间通信不畅所引起的后果。民用通信网络脆弱,军用通信网络我看也没好到哪里。不知大家还有印象,当地震刚发生不久后,我们的子弟兵反应确实迅速,很快到达现场,但当他们克服千难万险到达地震重灾区后却往往是与指挥部失去联系。此时民用通信网络已经瘫痪了,原指望军方的通信网络可以发挥作用,可事实是军方也不过是依赖海事卫星来通信,试问倘若在战时可能让你这样通信吗?还不如抗战及解放战争时期老毛依靠那时的电台来指挥全国各战场呢。还有,原来一直以为我们国家的空间应用技术,尤其是卫星技术很发达呢,可在关键时刻却不行了,最后居然请求美国向我们提供震区高分辨率地图。而我们的技术又是受所谓气象条件限制而无法绘制高分辨率地图,即使绘制了,也是依靠无人机来航拍,大家再想想,那种无人机在战时不就是靶机吗?现代战争是高度依赖信息技术的,通过此次灾难我感觉到原来我们的军队远未那么强大,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方面,而且也向我们未来的敌对国暴露了我们的软肋和真实实力。所以,综上所述,无论是民网和军网都非常有必要在今后加强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同事我们的人民军队更应该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
时间:  2008-5-20 16:29
作者: sunfei

<p>楼主写的太好了。</p><p>一个大国就应该有立体的通信网络!</p>
时间:  2008-5-20 17:20
作者: 猪头蛇尾

<p>写的太好了。</p><p>如果没有卫星资源做补充,电信企业啥也不是。</p><p>一有风吹草动,就是疲于奔命。地面网络实在是太脆弱,没办法。</p>
时间:  2008-5-20 17:41
作者: archer2005

<p>在此次救灾中只看到一条关于北斗的消息,也仅是起到了定位的作用。但这足以让我们惊喜了,毕竟这是真正的我们自己的通信系统。其他的无线通信网络全是纸糊的透明老虎,说白了,米国想听我们哪个人讲话就能听到,那是人家的技术,人家掌握着根本的东西。换句话说,想终断我们的通信那也是易如反掌。我们还是要建立自己的核心的通信制式和通道。上TD这是肯定的,而且要上加密的TD。要有自己的卫星,建立立体的大通信网络,必要的时候要能互相切换。</p><p>相信这次的救灾不仅仅是救灾,这是绝好的“演习”的机会,演练我们的应急处理方案、调度、通信、卫生等等。当然我们希望这样的“演习”不要再出现了,而是通过假的真演习来锻炼全军全国人民的应急处置能力。</p><p>企盼我们的卫星能早点上天!</p><p></p><p></p>
时间:  2008-5-20 18:04
作者: 刚果金

<p>我们这里平常话务量高的卫星电话就是干走私和缉私的用的.</p>
时间:  2008-5-20 20:01
作者: 网科通信

支持
时间:  2008-5-20 20:34
作者: sc8888

<p>应急通信的重要意义给所有人上了一课</p>
时间:  2008-5-20 22:44
作者: user2008

<p>支持!</p><p>事实证明卫星通信关系国家的切身利益!</p>
时间:  2008-5-21 00:15
作者: 7717914

支持
时间:  2008-5-21 03:28
作者: 钓月耕云

如果有大型预警机在天上做中继,可以没有必要用卫星的
时间:  2008-5-21 08:56
作者: 保温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钓月耕云</i>在2008-5-21 3:28:00的发言:</b><br/>如果有大型预警机在天上做中继,可以没有必要用卫星的</div><p>如果预警机能够覆盖全世界就把天上的卫星全打下来,不过要让你老人家去当飞行员</p>
时间:  2008-5-21 10:13
作者: 服务生

难啊,保密技术难敌鬼子破译,普通业务老百姓用不起,咱又没有铱星发几颗玩的实力.
时间:  2008-5-21 11:09
作者: 湖风拂面

<p>推荐!!!</p>
时间:  2008-5-21 11:13
作者: 录音电话88     标题: [求助]卫星通讯技术发展步伐要靠信息监听维护来保驾护航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时间:  2008-5-21 12:15
作者: thtelecom


时间:  2008-5-21 12:42
作者: hamchile

<p>好文章,顶!!!!</p><p>建议作者将此文直接邮发:胡锦涛、温家宝;工信部、国资委、发改委。</p><p>相信这次汶川大地震+大雪灾+火车相撞事件等等天灾人祸,国家领导人和相关部门能够给“卫星通信”一个合适的位置和发展规划。</p><p></p>
时间:  2008-5-21 12:43
作者: karlice

<p>卫星通信和应急联动确实对国家很重要啊</p>
时间:  2008-5-21 13:58
作者: 1xing1xing

坚决顶一下
时间:  2008-5-21 14:45
作者: 联通一兵

顶一下!
时间:  2008-5-21 15:07
作者: baibiweixia

写得很好,支持,希望工业和信息化部对怎样全面发展国家电信事业,想出更好的办法,总是听到“五合三”,卫通公司呢,不应该被遗忘啊!!!
时间:  2008-5-21 15:13
作者: qingfly999

<p>就没有看过那么好的关于通信的帖子</p><p></p>
时间:  2008-5-21 15:24
作者: unihang

支持
时间:  2008-5-21 15:26
作者: adolesc

确实有架设自己卫星通信的必要
时间:  2008-5-21 17:55
作者: sgryhgdqsy

<p>看过,强顶!</p>
时间:  2008-5-21 19:50
作者: csxnluoh

<p>狂顶!~~</p>
时间:  2008-5-21 21:04
作者: smxj

<p>确实,从春节时的雪灾到这场要命的大地震,形而上学的应急通信车全是聋子的耳朵——摆设!</p><p>单兵应急最急需也最管用。</p>
时间:  2008-5-21 23:52
作者: 云逸

楼主和16楼写的太深刻了,确实中国需要强大的卫星通讯。
时间:  2008-5-22 16:14
作者: zhouwei0515

<p>卫通人,你们辛苦了!</p>
时间:  2008-5-22 22:00
作者: 都是我的错

没有太多的言语,只为此为说一句,我支持楼主的观点。支持卫星通信。
时间:  2008-5-22 23:13
作者: Prentice

顶‘
时间:  2008-5-23 09:08
作者: hotxiaoxi

<p>难道你们都不知道我们,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的存在吗?这正是我公司的悲哀,知名度太低.</p>
时间:  2008-5-23 10:44
作者: IVYOR

<p>电台能用吗?从技术的角度</p>
时间:  2008-5-23 22:08
作者: tryjydfj

绝对精华,强烈支持。
时间:  2008-5-24 07:16
作者: 何时有成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刚果金</i>在2008-5-20 18:04:00的发言:</b><br/><p>我们这里平常话务量高的卫星电话就是干走私和缉私的用的.</p></div><p>事实是这样,这么贵的话费,平时没人用</p><p>还有人用,一个是山西的煤老板,用个大天线的手机,牛逼,,还有一个是,挖有色金属的老板……</p>
时间:  2008-5-24 10:58
作者: 地主阶层

<p>卫星这一块的市场很大。我指直播电视这一块。</p><p>楼主写的文章确实牛。厉害。</p>
时间:  2008-5-24 11:47
作者: jntao


时间:  2008-5-24 12:35
作者: 运营商人

教训
时间:  2008-5-24 14:15
作者: 猪头蛇尾

<p>又读一遍。</p><p>楼主的战略头脑非同一般,流畅的笔法更是佩服。</p><p>没准楼主就是某集团层面的高管。</p><p>呵呵</p>
时间:  2008-5-25 10:45
作者: naotou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钓月耕云</i>在2008-5-21 3:28:00的发言:</b><br/>如果有大型预警机在天上做中继,可以没有必要用卫星的</div><p>太有才了。。。</p>
时间:  2008-5-25 12:28
作者: 卫星人

<font size="4">&nbsp;&nbsp; 这正是中国的悲哀!13亿人的大国,电信运营收入年近万亿,却没有一个用于应急通信的移动通信的卫星,每年投入航天科研却不少钱,而花几千万养一个卫星却舍不得,国家太不重视卫星通信了!难道你们都不知道我们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现在的境况?这正是我公司的悲哀,国家把我们推向市场却没有任何支持,现在才知道卫星还有用?太晚了,死者不会瞑目的......</font>
时间:  2008-5-25 14:37
作者: smxj

重组:移动重生还是没落?<br/>  <br/>  5月23日,对于中国通信业将是一个历史日。这一天,重组终于尘埃落定,一切如设想的那样,并未有多少出人意料,关于人事安排的版本坊间亦有流传。究竟是历史选择这一天,还是这一天选择了历史,这个问题如同是移动打败了对手,还是对手成就了移动一样,现在纠缠起来并没有什么意义。当年,电信的无奈,联通的无力,移动的天时人和与努力,共同造就了移动的一枝独秀。一切就这样的发生,自然的来了,来到了5•23。<br/>  <br/>  <br/>  这一天,未来三分天下的格局种子已经埋下,长成参天大树,还是变成无人知道的小草,还要看各家如何浇水施肥。有趣的是,投资者先表了态,电信、联通和网通股价先后上涨,移动应声下挫。<br/>  <br/>  <br/>  看空移动实在情理之中。一直以来,重组旨在改变移动一家独大的局面、打压移动的说法甚嚣尘上。两年内移动占优,三年后电信称王的预测分析的也是头头是道。<br/>  <br/>  <br/>  不可否认,移动在此次重组中没有占到任何好处。兼并铁通看上去获得了全业务经营范围,实际被认为是背上了包袱,网络标准又被指定承担产业链不完善、技术遭遇疑问的TD,天时地利毫无优势,更为糟糕的是人和尽失。古语有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俗语也说:出头的椽子先烂。这几年的高调发展,可谓人心尽失。<br/>  <br/>  <br/>  同样是这一天,国资委在其网站上公布了央企赈灾捐赠榜,移动以2亿8千万夺得魁首,高出第二位的中石油8千多万。联系到此前汶川地震中,移动基站倒塌,信号全无,到是CDMA和小灵通表现可圈可点,移动网络好的形象严重受损的事实,看来移动是要把“臻于至善”进行到底了。既然牛皮吹破了,总要花些钱来补补的。何况日进亿金的移动,这些银子只是洒洒水了。总之,这一次移动又站在了前面,很前很显眼。移动说,我们从来都是正德厚生的企业公民,老百姓说,你们真是有钱人啊!几年来,通信业一直为人所诟病,移动无疑是首当其冲的。物价是一路上涨,资费是一降再降,移动没捞到好名声,却让大家更加抱怨。各种捐款总能看到移动的身影,“拿我们的钱做好人,为什么就不能给我们多降些话费呢。”老百姓心里就是这么想的。<br/>  <br/>  <br/>  江主席说“闷声发大财”。电网和石油哪一个不是一边偷偷数着钱,一边哭着喊着穷得没有钱。王建宙说移动有充裕的现金流,国内上市不是因为缺钱,原因是要让内地投资者分享公司的发展成果,以及让内地客户了解公司的经营计画和目标。当年,移动的股价从十几块涨到一百二十块,最高时达到一百六,很多投资人赚得是盆满钵满。人心不足蛇吞象,股东对移动的财务要求是越来越苛刻。曾经有国外投资者到内地某偏远地区浏览,发现人烟稀少处移动也有信号。回来后,质问移动为什么在此地建基站,乱花股东的钱。股东的眼里只有钱,由此可见一斑。<br/>  <br/>  <br/>  <br/>  几年的高位运行,再想保持下去难度可想而知。股东得罪不起,各项KPI指标随之而来,员工压力有增无减。各层级的员工为完成指标任务,殚精竭虑,有时更是不惜弄虚作假。短期的急功近利哪管以后的洪水滔天,因为凯恩斯说了,以后我们都会不在(in the long run we’re all dead)。<br/>  <br/>  <br/>  现在的情形就如同应试教育下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移动就是一所学校,老师是管理者,学生就是员工。学校要升学率,老师就督促员工努力学习,要把各门功课学好,才能考高分,进大学。为此,老师搞题海战术,让学生多做题的同时,还搞大跃进,高一时就把高二、高三的课程学完了(现在移动在大搞所谓新业务)。压力之下,有学生就开始做弊了。反正考上大学,大家皆大欢喜。没有人关心学生未来的成长,因为大家都看不到未来。<br/>  <br/>  <br/>  移动的基层员工心声如一首打油诗写得那样:远看移动像天堂,近看移动像银行,来到移动像牢房,不如在家放牛羊,人人都说移动好,傻帽都往移动跑,移动挣钱移动花,根本无钱寄回家。移动的工资高,说得的领导,普通员工是没份的。内部收入的差距实在是大得惊人,奖金,领导有几万,员工只有几千。也许这是中国国情吧。但员工不认同是凭甚这些人拿这么多。最强调绩效考核的移动,从来没有真正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考核体系,公平、公正、公开只是漂亮的口号。领导说,移动会越来越好;员工说,我们的日子越来越难过。<br/>  <br/>  <br/>  正德文化是王一手搞起来的,但真正落实的从公司管理者到员工个人又有几人,许多基层的员工包括一些县公司经理连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是什么都写不出来。王这个人好大喜功,搞政绩工程,做官可以,做企业还是差些。02年的时候,王晓初就搞了人力资源提升项目,到现在移动的人力资源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却还喊出了做一流人力资源管理的口号。再加上听说也是官僚的张春江,有两位如此的掌舵人,移动驶向没落想不难都不行。虽然说地球缺了谁都一样转,可转好转坏是与人有关的,要不然怎么会说只有我们伟大的PARTY才能领导我们呢。<br/>  <br/>  <br/>  未来不可预测,我们可以把握自己。移动的兴衰存亡,不靠对手心存善意,拱手相让市场。不妨以最恶毒的心思揣摩电信、联通们的想法:亡我移动之心不死。重组后的市场竞争加剧,移动市场份额肯定下降,保持正常的竞争心态尤为重要,任何焦虑和过敏都无济于事。<br/>  <br/>  <br/>  目前,移动缺乏明确的市场竞争战略,这在地市一级公司尤为明显。没有未来杀手级应用产品就没有攻城夺寨的利器,无线宽带以及基于此的业务似乎可负重托,想想十年前互联网的情况,两年之后即出现了井喷。虽然现在的情况是语音业务仍然为主,改变这种局面只是瞬间之事,因为技术日新月异。我们要做的是系好鞋带,准备跑步。因此,争论W-CDMA、CDMA2000、还是TD-SCDMA更先进已无必要,用户认可的才是最好的。固然,电信在宽带及行业应用业务方面的优势无人可比,移动在几年积累的市场经验和资金实力及客户规模仍可以作为傲视群雄的资本,就看移动如何保值、增值这些资本了。加上发展TD可能获得的国家产业支持,移动没有理由无所事事,相反继续主导市场是可能的。<br/>  <br/>  <br/>  竞争还意味着改变。移动的改变从自身开始,管理层要首选换脑子,否则就要换位子,继续垄断经营的思想只有死路一条。更多地听听员工的意见,了解基层的实情。真正选拔具有职业素养的经理人,而不是官僚。再就是理顺内部关系,用变革确立新管理的方式,特别是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管理体制。<br/>  <br/>  <br/>  以上归结起来就是柳传志的九字箴言:定战略、搭班子、带队伍。<br/>  <br/>  <br/>  5•23,移动的新起点,没落还是重生,自己做主。<br/>
时间:  2008-5-25 16:48
作者: 太阳暖洋洋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钓月耕云</i>在2008-5-21 3:28:00的发言:</b><br/>如果有大型预警机在天上做中继,可以没有必要用卫星的</div><p>敢情这家伙以为什么天气情况飞机都能上天呢</p>
时间:  2008-5-25 16:58
作者: 太阳暖洋洋

<p>楼主又出手了哦,这次去电信了吧?</p><p>应急通信喊了很多年,教训也从没少过,希望这次地震老百姓逝去的生命能够触动决策者们。</p>
时间:  2008-5-25 17:14
作者: 太阳暖洋洋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hotxiaoxi</i>在2008-5-23 9:08:00的发言:</b><br/><p>难道你们都不知道我们,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的存在吗?这正是我公司的悲哀,知名度太低.</p></div><p>楼主也是卫通的呀,有无人知道卫通、知名度高低都不是问题。</p><p>好好看清楚楼主写的文章,我们国家关键时刻最需要的是自己的卫星通信,而不是帮别的国家卖终端,这才是卫通的悲哀。</p>
时间:  2008-5-26 12:26
作者: gerryx

现在别天网了,做地网吧。卫通的兄弟来发表下看法先
时间:  2008-5-26 12:28
作者: gerryx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太阳暖洋洋</i>在2008-5-25 17:14:00的发言:</b><br/><p>楼主也是卫通的呀,有无人知道卫通、知名度高低都不是问题。</p><p>好好看清楚楼主写的文章,我们国家关键时刻最需要的是自己的卫星通信,而不是帮别的国家卖终端,这才是卫通的悲哀。</p></div><p>做好运营就行啦,终端是谁的无所谓了,否则,移动的人天天给悲哀着啊。运营都没法让你做好。</p>
时间:  2008-5-26 13:24
作者: 太阳暖洋洋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gerryx</i>在2008-5-26 12:28:00的发言:</b><br/><p>做好运营就行啦,终端是谁的无所谓了,否则,移动的人天天给悲哀着啊。运营都没法让你做好。</p></div><p>晕……</p><p>先弄明白什么叫运营商好吗?手机店卖手机和移动的SIM卡,你能说他就是移动运营商吗?</p>
时间:  2008-5-26 17:36
作者: klx1999

dddddddd
时间:  2008-5-26 18:05
作者: 328942376hu

ding
时间:  2008-5-26 20:30
作者: 肉骨头

长而挺。
时间:  2008-5-27 11:13
作者: bill0757

<p>支持楼主</p>
时间:  2008-5-27 12:07
作者: yu13xiao

留个脚印慢慢看
时间:  2008-5-27 17:14
作者: test_12345

<p>真的很好哦!</p>
时间:  2008-5-27 21:49
作者: cqdaidl

有道理.!!!!!!!!!!!!
时间:  2008-5-28 08:54
作者: 保温

请中国电信架起天上的网吧
时间:  2008-5-28 09:55
作者: 中华通信人

卫通&nbsp; 特殊些
时间:  2008-5-28 21:27
作者: glq1253


时间:  2008-5-28 22:49
作者: windy88

<p>卫通不能去航天!</p>
时间:  2008-5-29 10:13
作者: xiaoheliushui

<p>楼主写得太好了,分析透彻。顶起来!</p>
时间:  2008-5-29 11:06
作者: gerryx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windy88</i>在2008-5-28 22:49:00的发言:</b><br/><p>卫通不能去航天!</p></div><p>去不去航天,是谁来考虑、说了算。现在资产值钱的东西都到了航天了,还剩下的人和东东,航天也不要了啊,要了干吗?继续裁?</p><p>卫通还是人少啊,这里说话的人都不多。卫通的方案是怎么弄哦?大家来讨论下嘛?</p><p></p>
时间:  2008-5-29 12:06
作者: myheart527

<p>全安全的网络</p><p>在天灾面前还是值得考验!</p>
时间:  2008-5-29 18:51
作者: 328942376hu

<p>卫通不能去航天!绝对精华,强烈支持。<font face="黑体" size="3">卫星通信无可替代</font></p>
时间:  2008-5-29 21:39
作者: hongsegesake


时间:  2008-6-4 18:49
作者: smxj

<p>好帖不能沉!</p>
时间:  2008-6-9 21:55
作者: hebhxz

抵抗天灾能力最强的肯定是卫星通信
时间:  2008-6-21 18:02
作者: C大兵


时间:  2008-6-25 22:28
作者: 小胖不胖

hao  1顶·!
时间:  2008-6-26 02:20
作者: 谇心

dingyixia
时间:  2008-10-22 11:19
作者: cyj6066

写的不错
时间:  2010-4-21 09:14
作者: 剑魄琴心

联系到此次玉树地震,这仍是一篇好文!
时间:  2010-4-21 09:18
作者: daify

玉树地震,再回来读本文,感受楼主拳拳赤心,感慨............
时间:  2010-4-21 10:19
作者: bandao

拜读拉
时间:  2010-4-21 12:44
作者: cisco12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