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Male不在线
jqb

军衔等级:

  少尉

注册:2006-7-3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5-20 13:08: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p></p><p>为遇难同胞默哀!<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此次川西大地震,深深震撼着十三亿中国人。山河改色,苍生泣血,这悲壮的一幕将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永存!地震留给我们的巨大创伤,久久难以抚平。但不可摧毁的是爱和希望:彼难泱泱,天见之怜,唯有奋进,告慰逝人!目睹这场劫难,做为共和国的公民,做为弱势电信运营商的基层员工,我想更加热爱生活,努力工作,为国尽忠。位卑不敢忘忧国,擦干眼泪,以生命的名义思考:我们该如何建设大众化的应急通信系统?<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四川汶川大地震摧毁了十万平方公里内通信设施,汶川、北川、绵竹、青川、彭州等重灾区顿成信息死城,震中以外的川渝甘陕等地的移动电话也出现了大面积拥塞,手机无信号,有信号打不通,短信发不畅。应该说,传输中断、基站信道阻塞属于不可抗力,单从技术的角度而言可以理解。各电信运营商为抢修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有员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是,从大型央企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来说,应急通信能力实在欠缺,县、乡两级通信保障最为薄弱。<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再联系年初的南方雪灾中的通信援救情况,扪心自问,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严酷的现实,以中国移动为主导的地面通信网络极其脆弱。在灾难突发的危机时刻,无数的待救援者、救援者无不急需通信。手机不通,意味着失去生命;电话不畅,代表着贻误转机。手机早一秒接通,就可以挽救无数人的生命。而我们却无比难过地看到,数以千计的移动基站瘫痪,上千万的手机不通!正如网友撰文所言,废墟下大量的生存者,如果拥有发送短信的机会,他或许就得救了。遗憾的是,平时十分简单的通信方式,大灾来时却很难很难……<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做为通信行业的一员,我经历了邮电分营、移动剥离和原中国电信南北分拆,我了解老邮电时期卫星备份干线传输、县局以上必配单边带短波电台,也略知如今武装到牙齿的应急通信车。其实,对于交通阻断类的自然灾害,大而全的应急通信车几乎就是摆设。真正管用的大众应急通信设备应该是轻便的,简单的,自带电源或凭借汽车点烟器端口即可充电的便携式终端。满足这样条件的,只有卫星移动电话。<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事实也正如此,沦为废墟的汶川、北川等地与外界的联系是最初是通过卫星电话实现的。当卫星移动电话十万火急地投向灾区之后,抗灾救援的前线才与后方有了一道道信息的桥梁。卫星移动通信令人刮目相看,实现了抗震救援中的诸项第一:实现了震中映秀镇灾后的第一次通话,保障汶川灾后第一个移动通信基站开通,开通了映秀镇灾后第一个实时视频传送平台。血与泪的事实告诉我们,最危机的时刻,卫星通信才是最救命的。<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卫星通信(包括卫星固话、卫星移动、卫星宽带)的优点在于:通信范围大、不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建设速度快;易于实现广播和多址通信;电路和话务量可灵活调整;同一信道可用于不同方向和不同区域。这意味着,卫星通信可突破常规通信手段瓶颈,便于随时了解灾情和传达救援指令。灾情凸显卫星移动通信的极端重要性,卫星通信理应当成为应急通信响应机制的核心。<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生命之重,绝非某一运营商可以独自承受;灾害救援的社会责任,也绝非强势运营商所能独立承担。地面通信网络的脆弱性,导致大灾来临时通信设施抢修缓慢,单一业务的电信运营商都不可能成为自我宣传的救世主。痛定思痛,业内外有识之士,应该审视中国电信运营商的格局,反思长远的大众的应急通信机制。笔者以为,构建大众化的应急通信系统应当体现国家意志,扶持卫星通信已刻不容缓。<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当前,发达国家在国际空间段的市场竞争激烈,卫星通信的技术应用民用化程度越来越高。而中国大陆的卫星通信的规模小,经营与发展举步维艰。在卫星移动电话方面,我们一穷二白:使用铱星、亚星和海事卫星系统,全部是舶来品,价格高,普及率低。国内卫星通信产业,几乎就是贸易公司,从头至尾靠代理别人的设备、产品打发时光。卫星电话系统包括铱星、海事卫星、全球星、欧星、亚星等,最为常用的是铱星和海事卫星电话,海事卫星电话通信资费为每分钟18—40元人民币左右,双向收费,铱星卫星电话实行单向收费,每分钟在人民币6.8—16元之间,卫星电话终端价格在1万到2万元。<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卫星发射、运行历来具有高风险性,加之需要成熟技术支撑和运营团队,致使价格剧高不下,商业空间狭小,没有维持其发展的可持续收入来源。2001年后,中国电信等公司相继停止了卫星网备份,中卫通仅靠少量的商业性转发器服务维持生存,承担特殊情况下的通信备份功能基本丧失。因此说,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中国的卫星通信产业难以成长。<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中国地处太平洋西岸,背靠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我们的国情,地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地质条件复杂,东部人口众多,西部生态环境恶劣,年复一年的台风袭扰沿海地区,内地旱涝交替,地质和气象灾害频发。且不说国防的需要,单单为了应对各式各样的自然灾害,我们都必须拥有强大的卫星通信手段。近年来,国际社会灾难性事件、社会突发事件的频繁出现,以及国内重大国际、社会活动的不断增多,对卫星通信的需求有增无减。随着汽车的迅速普及,庞大的交通运输和物流,决定了卫星电视广播、卫星电话、卫星宽带和卫星导航的市场容量惊人。<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航天发展“十一五”规划》,国家将进一步加快民用公益性应急通信卫星、地震电磁监测卫星等关键技术的攻关研制。中国既是航天大国,也是电信设备制造大国,我们应该有能力尽早解决卫星通信的软肋。构建我们自己完整的卫星通信体系,应当像大飞机项目一样体现国家意志,应当像当年“两弹一星”、青藏铁路工程那样凝聚全国之力,使之尽快成为保障民生的基础设施。以中国现有的航天实力完全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发射自己的通信卫星;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电信制造业,完全有办法攻克卫星移动终端的研制。<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假使今后的某一天,我们的头顶上有两颗或者更多的国产通信卫星,辅之以完善的地面关口 交换,加之国产廉价的卫星手机,我们的内心该有多么安稳? 面对可能的天灾人祸,我们该多么从容?<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们的总理说过,“多么小的问题乘以十三亿,都会变得很大;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十三亿,都会变得很小。”做强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通信系统,是十三亿中国人共同的需要,事关重大。做为电信企业的基层员工,无高屋建瓴的视野,又人微言轻。因自身的局限性,难免有幼稚之词。但有家国心,何惧无堂庙?斗胆进言几个问题——<br/><font face="黑体" size="3">一、卫星通信无可替代</font><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古人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做为大国崛起中的中国,应该尽快研发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通信系统,拥有完全自主运营卫星通信的中央企业。虽然我们已经拥有9亿电话,成为世界第一电信大国,但还不是电信强国。鉴于地面电信网络的脆弱性,如果没有与之配套的通信天网,我们还只是跛脚的巨人。<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十多年前,曾经被寄予厚望的美国“铱星计划”,因运营成本问题不幸夭折,也引发了卫星通信的发展一度低迷徘徊。通过近年来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时通信应急保障表现,我们应当重视通信手段的多样化。特大地震告诉我们,卫星通信具有无可替代的特殊功能。无论移动电话如何神速普及,卫星通信都绝对不能消失于通信行业之中。恰恰相反,应当给予大力扶持。<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最有效的通信手段是无线和有线的结合、固定与移动的融合,但这只是民间常态下的通信手段。着眼于重大应急事件的需要,卫星通信应处于核心位置,实现与移动、固话有效结合,打造天地合一、平战两用、三位一体的通信保障手段。在强调电信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使之长久地承担社会责任,应强力恢复固网、移动网传输的卫星备份。<br/><font face="黑体" size="3">二、卫星通信应优先发展<br/></font>&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与地面通信的迅猛发展相比,我国卫星通信步履蹒跚。一是发展速度落后于其他通信方式,二是远远不能满足国计民生的需求。在美国,卫星通信已占社会全部电信收入的7%,而我国只有万分之七。造成卫星通信应用缓慢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卫星通信应用的发展策略存在不当之处,将卫星通信定位为公用传输网,没有及时研究卫星通信应用新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方向,使其与地面光传输网形成了同质竞争。卫星通信技术与光通信技术相比,在电信传输的质量、容量和单位成本上都处于劣势,结果导致卫星通信极度衰落。  <br/>&nbsp;&nbsp;&nbsp;&nbsp;&nbsp; 长期起来,我们对普遍通信服务考虑很多,但缺乏对极端状态下多种通信手段的准备,卫星移动通信已成为制约通信保障的弱肋。以各地的财力,应该考虑在县以上的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配备卫星移动电话,特殊区域的乡镇都应当配置必要的卫星移动电话。可否采取类似于普遍服务基金的方式,建立卫星移动电话的价格补偿机制,扶持卫星通信的生存。<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面对一个个突发事件,通信承载的不仅仅是联络,更是财产与生命。我们该采用怎样的方法和技术来确保通信安全?这一问题,一次又一次摆在了二百万通信人的面前。笔者呼吁,卫星通信应优先发展!<br/><font face="黑体" size="2"><font size="3">三、卫星通信不能脱离电信行业</font><br/></font>&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现有运营商分条块经营,只是某一专业领域的“通信专家”。出于自身的局限性,各自为战,协调不利。在这次救灾中,各部门各行业建立的卫星专网是一个近似于封闭的系统,因各自独立,互不连接,使国内大量的卫星通信车成为摆设。由于卫星系统与固网、移动网基本脱节,灾区的通信网即便快速修复,仍存在全程或大面积覆盖难以实现的问题。这次抗震救灾是靠强大的国家组织体系实现的,但通信领域未发挥出已拥有的技术实力。虽然各运营商各自建立了一套应急体系,但应急仅仅是专项性的应急通信,远未形成整体性的应急通信联动。所以有专家说,完整的通信运营商应实现固网、移动加卫星业务的强势融合。从抗震救灾的过程看,除了固网、移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外,还要有卫星通信手段做支撑。<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面对热议多年的的电信重组,决策层应充分考虑国家安全和应急通信能力,保护特殊通信手段特别是卫星通信手段的存在。骨干电信企业必须具备三种乃至更多样应急通信技术手段。针对卫星业务划归航天领域的种种传闻,笔者深为忧虑:卫星业务是整个通信行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星通信手段不可或缺,万万不可游离于电信运营商之外!失去了天网覆盖的电信网如同彻底失去了天空;如果与地面网络脱节,单纯的卫星通信也将孤掌难鸣!<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应急通信不能完全由市场来选择,多种通信方式并存,要成为政府建立应急体系建设和监管的目标。如有必要,可以成立专门以卫星应急通信为核心的联动平台或运营公司,这个机构应采取工业与信息化部垂直管理的体制。<br/><font size="3"><font face="黑体">四、卫星通信要实现产业化</font><br/></font>&nbsp;&nbsp;&nbsp;&nbsp;&nbsp; 研发和运行自主产权的卫星通信对国家安全和保障民生,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意义。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科学技术将不断变化,卫星通信技术可能有突破性的进展。没有技术上的预见性,就会落后。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能靠自己。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设计和总装一定要自己搞,移动终端最终也要靠自主研制。只有这样才不受制于人,才有可能迅速降低终端价格,才有可能实现设备制造商的商业空间。卫星通信系统的研制会带动一批重大领域科技水平提升,将促进整个通信制造业和运营业向更高领域迈进。<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研制卫星通信系统代表国家的意志,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从发展战略、产业政策等方面给予长期的、稳定的支持。政策倾斜的目的是促进卫星通信应用的普及,逐步实现良性循环发展。有学者认为:“如果将卫星通信作为陆地通信的一种补充和延伸,那么它的发展将有很大的空间。” <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技术只有走向应用和普及,才能挖掘出其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卫星通信应与地面通信相互补充,在竞争与合作中发挥着各自的优势。在有通信需求但无地面通信设施,或者在建设地面设施不经济的地区,卫星通信将是一种有效的手段。随着卫星宽带、卫星移动电视及其增值业务成本不断普及,成本会持续下降,经济和社会效益将日益显现。目前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约为4000万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新车市场。仅仅从这个视角来眺望,中国卫星通信市场具有海洋般的容量。<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再一次考验中国,在巨大天灾面前,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从灾难中走出来的中华民族会更加团结,眼前的灾害只是迈向超级大国征途中必须战胜的阵痛。拥有自己的卫星通信系统,是大国崛起的必然要求。<br/>&nbsp;&nbsp;&nbsp;&nbsp;&nbsp;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为死难的同胞默哀,为灾民祈福。我愿抛砖引玉,与诸君齐努力。<br/>&nbsp;&nbsp;&nbsp;&nbsp;&nbsp; 加油吧,卫星通信,请架起畅通中国的天网!</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27 12:22:44编辑过]

举报本楼

本帖有 87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7-23 15:54 , Processed in 0.33819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