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 36 分贝 0 家园分 91 在线时间: 11 小时 最后登录: 2017-12-28 帖子: 15 精华: 0 注册时间: 2011-9-14 UID: 713414
注册:2011-9-14
目录:
Chapter1: 前言(就在本页) 1.1 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1.2 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1.3 片花1: 离散卷积1.4 片花2: 注水定理
Chapter2: 帮菜鸟复习一下微积分
微积分的创立 ,极限 ,数列的极限 ,函数的极限 ,你讨厌公式吗? ,连续 ,导数 ,微分 ,积分 ,微积分基本定理 ,你严密了吗? ,积分中值定理 ,稍微等一等 ,第一基本定理的证明 ,微分中值定理 ,第二基本定理的证明 ,泰勒级数 ,牛顿,微积分及中西哲学 。
Chapter3: 信号通过线性系统
离散系统与连续系统 , 离散信号与离散系统 , 线性系统 , 时/移不变系统 , 离散Delta信号和离散卷积 , 连续Delta函数 , 连续卷积 ,卷积的性质 。
Chapter4: 傅立叶级数 1
三角形式的傅立叶级数 ,如何求傅立叶系数 ,为什么正弦信号这么重要? ,什么是频率? 。
Chapter5: 复变函数
从实数到复数 ,复数的四则运算 ,虚数i是怎样的一个数? ,复指数函数 1,复指数函数2 , 欧拉公式 。
Chapter6: 傅立叶分析2
复指数形式的傅立叶级数 ,理解负频率 ,傅立叶变换 ,理解谱密度 ,傅立叶变换存在的条件 ,傅立叶变换的性质:对称性,线性 ,奇偶虚实性 ,尺度变换 ,时移特性,频移特性 ,典型函数的傅立叶变换:矩形函数 , 冲击函数 ,周期函数 ,卷积定理 ,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 ,离散傅立叶变换 ,离散序列的连续傅立叶变换 ,离散傅立叶变换的性质:对称性,线性 ,虚实奇偶性 ,循环移位特性,频移特性 ,循环卷积 ,循环卷积定理 。
Chapter7: 采样,通向数字世界的第一步
采样的数学表达 ,周期矩形脉冲采样 ,周期冲击脉冲采样 ,采样定理 ,用采样信号重构原信号 ,频域采样定理 ,乃奎斯特定律能被突破吗?
Chapter8:线性空间理论
数学之道, 线性空间的定义 ,度量空间 ,赋范空间 ,内积空间 ,正交与正交基 ,再看傅立叶变换 。
Chapter9:信号的谱分析
一个简单的信号 , 频率分辨率 ,泄漏效应 。
Chapter10:基本通信链路
为什么需要调制?, 调制-频谱搬移 ,相干解调 ,非相干解调,载波恢复 ,锁相环 ,平方环 ,Costas环 ,双边带信号 ,单边带信号 ,Hilbert变换 ,单边带信号的发射与接收 ,探究竟,起怀疑 ,IQ调制解调 ,IQ信号的复数表达 ,复数基带信号与复信道 ,数字调制 ,乃奎斯特第一准则 ,脉冲成形滤波器(矩形,Sinc) ,升余弦滚降滤波器 ,几种数字调制方式(ASK,PSK,QAM) ,连续相位调制 ,非连续相位频移键控 ,连续相位频移键控 ,最小频移键控MSK ,GMSK调制 ,从另外一个视角看MSK ,数字调制之华山论剑 。
Chapter 11: 概率论与随机过程 什么是概率 ,联合事件和联合概率 ,条件概率 ,随机变量 ,随机变量的统计量 ,平均分布和高斯分布 ,中心极限定理 ,联合分布 ,条件概率分布 ,联合矩 ,n维高斯分布 ,随机过程和平稳随机过程 ,复随机过程 ,功率密度谱 , 循环平稳过程 ,各态历经过程 ,随机过程通过线性时不变系统 ,随机过程的采样定理 ,离散随机过程和系统 ,典型随机过程 ,闲话概率论 。
Chapter 12: AWGN信道的最佳接收机
亩产估计问题 , 离散观测的最大似然准则 ,连续观测的最大似然准则 ,最大后验概率准则 ,匹配滤波器(一) ,(二) ,(三) ,(四) ,数字解调 ,2PAM的误码率(一) ,(二) ,载波恢复和符号同步 ,符号同步 ,无判决反馈的符号同步(一) ,(二) ,(三) 。
Chapter 13, 无线信道
路径衰落(一), (二) ,阴影衰落 ,多径效应与快衰落 ,瑞利衰落 ,时间选择性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小结 。
Chapter 14, 均衡技术
什么是均衡 ,横向抽头滤波器 ,离散卷积的矩阵表达 (一),(二) , 匹配滤波器(一) ,(二) ,迫零算法 ,MMSE算法 ,MF、ZF、MMSE算法的关系 ,ZF/MMSE的快速算法 ,时域均衡 ,频域均衡(一) ,(二,线卷积转化为圆卷积) ,(三,对角化和频域MMSE) ,信道估计的系统方程 ,导频设计问题 ,病态问题 ,病态问题的平面解释 ,导频设计优化 ,小结 。
Chapter 15, 多址技术 FDMA与TDMA ,CDMA ,扩频增益 ,扩频增益是伪增益 ,正交码 ,Rake接收机(一) ,(二) ,CDMA的多用户模型和自干扰特性 ,远近效应 ,功率控制 ,CDMA的特性 ,时域多用户检测 ,频域多用户检测(一)-转化为圆卷积 ,(二)频域对角化 ,(三)一个引理 ,(四)对角化-继续 ,(五)频域MMSE ,(六)相关矩阵和匹配滤波的计算 ,(七)利用信道的相关性降低运算量 ,(八)算法框图 ,(九)仿真结果 ,CDMA小结 ,OFDMA , OFDM也是一种CDMA ,OFDM如何克服多径效应 ,循环前缀 ,OFDM的多用户干扰 ,OFDM导频设计和信道估计 ,SC-FDMA , SC_FDMA的峰均比为什么低 ,OFDM领域的核心专利(一) ,(二) 用一个IFFT承载多个载波 ,(三) CA的核心技术 ,多址技术小结 。
2012年9月,我离开华为公司,标志着职业生涯一个阶段的结束。
我于1988年考入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度过了十年求学生涯,拿到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北京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图像压缩方向。2000年进入华为公司,开始了我在通信领域的职业生涯,一晃就是十二年。
十二年的风风雨雨,总算没有虚度:
2002年,在TD-SCDMA领域,我提出了一种新的频域联合检测算法,是业界效率最高的。这个成果发表在了 ”A Frequency Domain Multi-User Detector for TD-CDMA Systems“, IEEE Trans. Commu., Vol 59, No. 9, pp.2424 - 2433, Sep. 2011;
2003年,提出了随机波束赋形(random beam-forming)技术,高效地解决了智能天线广播信道的赋形问题。这个成果发表在 ”A Random Beamforming Technique for Omni-directional Coverage in Multiple Antenna Systems“, IEEE Trans. Vehi. Tech., No.99 Dec. 2012;
2004-2005年,提出了软频率复用(soft frequency reuse)技术, “Soft frequency reuse scheme for UTRAN LTE", Huawei, R1-050507, 3GPP RAN1 41, May, 2005,解决了长期困扰业界的OFDM的频率复用问题,被广泛研究和应用,成为LTE小区间干扰协调(Inter 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这一领域的事实标准;
2005年,提出"Proposal for the reduced set of DL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R1-050824, 3GPP RAN 1 42, Aug., 2005,统一LTE多种带宽的采样率,并用一个IFFT承载多个载波,提高了LTE产业的规模效应,简化了基站和终端的产品架构,降低了产业成本。
这些创新技术处于无线通信的最核心的位置,被业界广泛研究和应用,并且已经获得了中、美、欧的专利授权。(文献在此处下载)
在我的研究工作过程当中,每当获得了一些心得,总有把他们写出来的冲动,但是由于工作的繁忙一直没能实现。从华为离职后,在寻找新的发展平台之前,利用这段时间实现这个愿望。对我自己来说算是对十二年无线创新人生的一个总结,也是为突破新的高度夯实基础。也希望本书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