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上将

注册:2004-3-32

家园10年十大网友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3-6 02:11: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今天,本版块版主小贩找我进行了一次正式的面谈,希望我努力为本版块添砖加瓦。于是作此文来回应版主的要求。

题目:失去的世界
时间:2006年3月5日15:30--17:30
地点:我的母校
说明:在论坛中,我不习惯把自己的经历说得100%明白,因为我不希望大家去关注这些细节,而忽略了作者主要想表达的东西。(尽管熟悉此地的人一看就知道是哪里)

在XJH地铁站,我不用看路牌就知道从哪个出口出是到GH广场的,那里离学校最近。沿着HS路向学校走,路过了那时候几乎每周都会光顾的HLGMS超市,这里比那时候更加热闹,连门前的路上都要被推着走。过了GY路口,很快到了学校正门。诺大的一个仿古大红门只开了一个小口,前面还当了一个“出示证件”的牌子,再加上两个保安,几乎没有人能顺利地进入校门。我刚要往里走,发现两个保安在严格检查每个人的证件。难道大学真的不可以随便进入了?!“哎,没办法,我已经毕业快5年了”我这样对自己说着,没有做任何努力,沿着HS路继续走,觉得即使不能进入校园,围着校园走一圈也好。

学校对着HHX路的门一如既往的关着,引起我注意的是旁边的饭店,这个建筑明显已经入侵学校很多了,正在建的那个商品楼盘更是过分,因为按我的理解,所占的地都是属于学校的。紧接着我看到了围墙上印着的以学校名字命名的投资商的名称,这是学校的地,却拿来做了商品房。我安慰自己,这也怪不得什么,学校110年前成立的时候,XJH还很荒凉,谁会想到110年以后这里变成了寸土寸金的商业区呢?

又转了一个弯,我来到了PY路的校门口,那个保安形同虚设,来来往往的人,他连看都懒得看,我也就随着这些人进了学校。这条进学校的路一点都没有变,和我当时一顿接一顿吃散伙饭时的样子没有任何分别。没两步就到了我生活过一年的宿舍楼前,看着一楼的宿舍被窗帘遮得严丝合缝,根本分辨不出哪间是我当时的栖息地,是否那间宿舍的窗帘还是当年我们用的那个。记得当时同屋的一个室友发现窗外的人对宿舍可以一览无余的时候大为吃惊,大喊:“这岂不是都被看光了?!这要是有女生经过。。。。。。”另一个家伙则满不在乎:“看吧,看到了也是她们吃亏。”但是后来在前者的强烈建议下还是安了窗帘。后来发现这家伙的确紧张过头了,连我们班女生的宿舍都没安窗帘,她们说:“怕什么,反正看得见摸不着!”

接着往前走,左边是研究生宿舍,记得毕业没多久回来看过他们的宿舍,感觉就是奢侈——实木地板、ADSL上网。。。。。。毕业5年了,研究生们也都毕业了。右边是食堂,食堂东门口原来有一个卖饮料的柜台,现在发现这个柜台被扩大了很多,还有一些看上去就很舒服的椅子,还有了一个小资的名字——“第五街”咖啡吧。

随后吸引我的是宣传栏,看看最近学校的动态,三位新院士的介绍被排在了拐角处,显得不太起眼。最好的位置是三位国家领导人来校视察的照片,在学校也一样是政治比学术重要。

学校的草坪上几个老外玩着飞盘,再有就是任何一所大学都能看到的一对一对,聊天、看书。无论是这里的XH校区,还是我一入学所在的MH校区,绿油油的草坪从来不限制任何人的进入。那些在家乡到处不得践踏的草坪仅仅是好看,学校的草坪踩上去舒服极了,方便于我们在上面看书、打牌、闲聊、睡觉、发呆。。。。。。

围着草坪绕了一圈,走进XSY教学楼,正中仍然立着学校创始人的塑像。由于在这里上课时间甚少,于是没做停留就进入了旁边的GCG教学楼。记得大四才来到XH校区的第一堂课,那个老师踩着破破烂烂、咯吱作响的地板,面对四处爆皮的黑板,无奈地说了一句:“百年老校也就是这样了。”现在呈现在我面前的是大理石地板、崭新的黑板,以及清一色的防盗门。我走到了我认为最有趣的一间教室——205。大四的课程纯属“鸡肋”,可是考试是逃不掉的,于是大家各显神通。不记得是哪门考试了,系里另外两个班被安排另一个大教室,我们班单独安排在205这间小教室。班主任监考,基本上他是背对着我们来监考的。大概半小时左右,这门课的授课老师闪了进来,随便找个人就翻书桌里面,然后就拿出了教材和笔记本,我也不例外,接着就让大家自觉把教材和笔记本交到讲台上,结果讲台都放不下如此多的书和本,都开始往地上掉了。考试后才知道另两个班的情况也差不多,所谓“法不责众”,大家都没事。而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手中还保留了小纸条,互相一凑,整张考卷的题目也差不多了。所以那之后,我坚信事先做多手准备是必要的。

从楼里出来,向着当时属于系里的一个小二层楼走去。当时毕业设计选题的时候,我是在这里听那个年轻的美女老师在这里介绍命题,也是每周一次与她在这里review进度。门前的研究所名字已经换成了另一个学院的名字。对了,交毕业论文前最后一次review是在挨着宣传栏的教二楼,也许那时候这里的名字已经改掉了。

我一边走,一边在努力回忆大四第二学期上网、写论文所在的机房在哪栋楼。正在这时,看到了一个教学楼门口延伸到主路上的小过道,和老式的居民楼没有任何区别。就是这里!因为我对这里印象深刻,下雨的时候踩在这些毫不平稳的地砖上,经常会把双脚踏湿。由于楼内的地面低于外面,雨水经常把一楼弄得像个小池塘,都得垫着砖头小心翼翼地走。现在在门口已经砌了高高的防水台阶,感觉这个门口就像悬在半空的一个洞。上楼到三层看到了印着系名的大铜牌子,不过大门紧闭,上面贴着通知说已经搬到MH校区办公,教二楼的221室作为联络处。印象中5楼像个小阁楼,一切的系内与我们有关的通知都贴在那里,系里的机房也在那上。不知不觉已经边上楼边拐过了最后一道弯,那个“阁楼”还在,甚至包裹在外面的绿色铁皮5年来也一点都没有变,甚至门上那张更为古老的、用黑体字印着“八系微机室、传感器实验室”的纸还在,字迹和我第一次见到它时一样模糊。旁边一间屋子门上还贴着那张印有“信息检测研究所”纸签,与我见到它时也没有分别。我想起当时赶论文的时候曾经和另一个同学到这里来熬夜,我论文的90%都是在这里用那台旧得不能再旧的电脑完成的。再看看其他的东西已经完全不同了,明显已经是另外一个系的地盘了。

回到之前经过的教二楼,上楼看了看刚才想到的地方,越发觉得自己真的不属于这里了,留在脑海里的只有那些支离破碎的画面。在草坪旁边的石凳上看一会儿书,当然也看了一会儿那些属于这里的年轻面孔,天色渐暗,风吹得越来越冷。我站起身,向着GYX路校门走去,心中盘算着何时去生活过三年的MH校区看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6 2:20:57编辑过]

举报本楼

本帖有 13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4-5-31 13:31 , Processed in 0.13940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