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上等兵

注册:2009-8-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18 14:19:3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人们对《三国》的了解,史书和小说文本并不是唯一的途径,更多的是通过其他艺术形式,如戏曲、影视剧、甚至小人书,还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北方评书和南方评话。当今中国,北方评书中,说《三国》说得最好的,是袁阔成先生。

我喜欢《三国》,写了许多“新三国小说”。其实最早对《三国》的了解,也是袁阔成先生的评书。

我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听评书的。有一天中午,我吃过午饭,背着书包上学,路过邻居家门口,听到收音机里一个洪亮的声音说《三国》。带着好奇,我进去听。正讲到连环计。貂婵对吕布说,我在闺中久仰将军大名,知道你有万夫不当之勇,虎牢关前刘关张哥仨打你一个,你都面无惧色——我一下子被吸引住了。我忽然觉得,我心目中最理想的说书声音就应该是这样的。嗓音沙哑但中气十足,铿锵有力,语气中幽默诙谐,又带着一种沧桑。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发出这个声音的,是一个叫袁阔成的人,他是我国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十一岁的我更没有想到,从那天中午起,这个声音,将伴随我渡过今后的漫漫人生,只到今天,还经常在我的耳边嘹亮响起。

从此迷上《三国》,迷上袁阔成。后来,我拥有了自己的收音机。每天放学,第一件事就是到收音机旁寻找袁阔成的声音。在小学到初中几年间,陆续听了袁先生的《水泊梁山》、《漩流》、《烈火金刚》、《赤胆忠心》、《特殊身份的警官》等,在高中又听了《西楚霸王》,工作后,又听了《封神演义》、《金钱镖》等。每一部书都听得如醉如痴。有的都听了好几遍。可以说,只要袁先生的书,我都找过来认真听,听得入迷,有些书可以说百听不厌。其实,先生的几部书,都录于不同时期,声音有很大差别,风格也有些变化。但只要一听到声音,我就能准确地判别出是袁先生的书。袁先生在我的心中已是一个精神支柱。现在,一有空,就在百度上搜索先生的名字,了解先生的点滴信息。近年来,袁先生的社会活动很少。只要有的,能在网上搜到的,我都认真看。先生在北方曲校的讲演,被青年评书家关勇超先生传到博客里,虽然效果不好,镜头晃,声音模糊,但我还是认真听了好几遍。先生作客京华茶馆的视频,我更是如获至宝。看到先生精神矍烁,侃侃而谈,心里说不出的欣慰。我常常想,先生年岁已高,不可能有太多精力录新书了,如果有熟悉先生演播风格的人,能为先生整理一些新书,让先生演播,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我们实在是太爱袁先生的声音了。

我所理解的袁先生的评书,按年代大概可分三阶段:青年、中年、老年。青年时代的袁先生,饱含激情,演播了大量红色评书。《野火春风斗古城》、《赤胆忠心》、《林海雪原》、《烈火金刚》等,一部部红色评书,掀起了评书界说新书的热潮,袁先生由此响彻全国,被誉为说新书的带头人。这个年代,我没有亲历过,只是从别人的文字介绍中得知。我听的先生第一部现代评书《漩流》,随后是《特殊身份的警官》。那些应该是80年代初录制的,是先生的中年之作了。这两部书激情洋溢,扣人心弦。是先生现代评书的成熟之作。而我所听先生五、六十年代的新书,最早的是《烈火金刚》和《赤胆忠心》。这两部书,先生说得时而轻松诙谐,时而惊心动魄,把战争场面讲得既紧张又很随意。跳出跳入,都颇见功底。袁先生早期评书就达到这样的艺术高度,不能不令人惊奇。由此,我明白先生当年说新书风靡全国,绝不是虚谈。

文革结束,百花齐放,文艺复苏,评书界也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春天。一大批评书精品涌现。袁先生也进入中年,经过十年文革的沉寂和积累,先生创作激情勃发。《漩流》、《水泊梁山》等评书作品连续问世。又以《群英会》、《三气周瑜》两个中篇评书赢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青睐,从而担当起评书三国演义的演播重任。我们得感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编导,是他们慧眼识珠,请出袁先生来演播《三国》。使《三国演义》成为中国评书史上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扛鼎之作。

我至今还记得听袁先生三国时激情澎湃的情景。那个着迷劲就甭提了。每天放学听袁先生的书,那是雷打不动的课程,也是一天最快乐的事。从先生的书中,知道了许多历史典故,学到了许多语文知识,得到了令人陶醉的艺术享受。提起说书的,最出名莫过于柳敬亭。明朝学者朱一是说柳敬亭“突兀一声震云霄,明珠万斛错落摇,似断忽续势缥缈,才歌转泣气萧条,檐下猝听风雨人,眼前又睹鬼神立,荡荡波涛瀚海回,林林兵甲昆阳集,座客惊闻色无主,欲为赞叹词莫吐”。黄宗羲《柳敬亭传》写道:“(敬亭)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这些话语用在袁先生身上,也同样确切。因此,“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此言着实不虚。袁先生评论古今,情理相融,拟声状物,如临其境。战场上一派万马奔腾,刀光剑影。帅帐中更是暗含机锋,唇枪舌剑。大将军奔放豪迈,谋士们儒雅风流。慷慨处,大江东去,天地英雄舍我其谁!动情处,万念俱灰,满目怆然,泪流满面。三英战吕布、古城斩蔡阳、大战长坂坡、裸衣战马超、威震逍遥津等大战场面,击鼓骂曹、三顾茅庐、舌战群儒等文人之戏,蒋干盗书、刘备过江等喜剧场面,白帝城、落凤坡、五丈原等悲情故事,都演绎得淋漓尽致,荡气回肠。那可真是:语断昆山分石玉、言倾沧海鉴鱼龙。试问当今评书界,谁能有袁先生这样的气势!没有!绝对没有!不服不行!

你能忘记吗?先生说张飞在长坂桥的一声断喝:俺乃燕人张翼德,你们哪个敢过桥!声若雷震。你能忘记吗?说黄忠刀斩夏侯渊时的大吼:夏侯渊,我的儿呀!声如裂帛。你能忘记吗?说张辽追赶孙权时的叫喊:孙权休走,张辽来也!声若洪钟。我不能忘记,绝对不能忘记。那种排山倒海、无可阻当的气势,如海水涨潮,呼啸而至,覆盖着我的整个身心。你能忘记吗?孔明先生大卧而起的“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周瑜都督挥剑作歌“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曹孟德在船头上豪情满怀挥槊作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秦宓先生自信地回答吴国使者张温“天有头”!忘不了,肯定忘不了。那种细腻生动、娓娓动听的描述,又像小溪流水一样,滋润着我的心田,使我无比舒适,难以忘怀。我曾经多次在学校的文艺晚会上学说过三国,长坂桥、华容道,说得很过瘾,现在走在路上,四下无人的时候,还会大吼一声:你们战也不战,退也不退,是何道理!说完了,自己都忍不住哈哈大笑。现在工作压力大,不给自己找点乐子受不了啊。

我想,一个真正艺术家不是照本宣科,也不是任性发挥。而是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书中。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书中人物,做到物我两忘,情景交融,为书中人物喜而喜,忧而忧。曹操、诸葛亮、张飞、赵子龙等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先生的演绎下呼之欲出,如在身边。袁先生之所以能成为大师,与他豁达的心胸、细致的情怀、严谨的态度密不可分。评书不是单纯地讲故事,而是将情理人情溶于故事之中,上升到一个艺术高度。如果是单纯地讲故事,故事讲完了,什么就全完了,没有令人回味的余地,也就没有听第二遍的必要了。而袁先生的书不用评书传统的扣子吸引人,一部《三国演义》,耳熟能详,谁都知道了结果,却还是能津津有味地听下去,甚至是听上多遍。就在于袁先生有着极强的艺术性,欣赏性。他的书能给人以绝妙享受,给人以身与心地撞击,给人以智慧之光。我个人认为,当今中国,还没有第二个评书家达到此等高度。这一点,曲艺界许多有艺术追求的人都有共识。青年评书家关勇超先生曾在他的博客里说,袁先生的艺术高度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他的节奏变化,他的题材突破,他的表演开拓,为后代说书人树立了楷模,中国的当代艺术史上,袁阔成的评书艺术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关勇超对他的学生说,你们的父辈,祖父辈们是袁阔成评书艺术的历史见证人,他所创造的艺术丰碑是后人无法超越的!蓍名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先生也是十分尊崇袁阔成先生,认为袁先生是一个时代的评书扛旗人!

进入晚年,袁先生又说演了《西楚霸王》,70岁后,又讲《封神演义》。我认为这两部书都是评书经典之作。《西楚霸王》说于89年,正是先生艺术的黄金期。如果说《三国演义》的有些章节,还有些局促的话,那么《西楚霸王》则完全放开来了。《三国演义》,先生说得很用劲,可以说倾其所有力量,《西楚霸王》则是一部随意之作,节奏明显慢下来。这么大一部历史题材的大制作,先生说得很轻松,轻松中有玄机,每个人物的来历都娓娓道来,很动听入耳。遗憾的是,不知什么原因,这部书只说了半部,如果先生能将整部《西汉》说完,那将是评书界的幸事。记得以前是听过一个人说过《西汉》全本的,具体是谁记不清了。我们希望袁先生能将《西汉》全本说完。

说《封神演义》,先生已过古稀,虽然语气中明显少了一些锐气,但依旧表现出先生超强的艺术功底。我是非常喜欢这部书的。听着听着,忍不住笑出声来。我上小学的女儿也喜欢听这部书,说爷爷讲故事很有意思。我觉得,袁先生的这部书从境界上讲,其实是超越以往的,已经进入了“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最高境界。因为这部书里表现出袁先生的淡泊平和的心态。袁先生能把一些反面人物如申公豹,费仲等说得那么有趣可爱,这需要多么高的境界呵!真正的艺术家充满对生活的爱,对人充满爱,真诚宽容。袁先生已经达到了这一境界。另外,封神演义在轻松休闲之余,给了我们许多生活乃至社会的思考和感悟。评书,评史观今,需要这样人生感悟及深度思考。没有感悟及思考的评书,只是讲故事,虽一时瞒哄得了听众,但终不能长久。真正的评书家会将故事、人生、情感等很多方面结合起来。这是一门大艺术,决不是拙劣地讲故事呵。我觉得袁阔成先生在评书艺术方面达到了颠峰。还有一点,是举重若轻。这种功夫在诗外。许多演员阅历浅薄,思想不高,说起书来,就知道靠一些险、奇、甚至大喊大叫、胡说八道的东西来吸引听众,看似说的很过瘾,其实很没意思。真正的艺术是举重若轻。把大事情,轻轻松松地说出来。轻松中有着常人想不到的味道。而不是把虚张声势。袁阔成的《封神演义》,是一部闹中取静的作品,帝王将相,妖精神仙,市井百姓,山野樵夫,轮番上场,各得其所,妙趣横生。让人在现代快速节奏的职场中,多一份休闲与适意,让人把烦恼抛之脑后,人生多了几分豁达。就连成天张扬咆哮的摇滚歌手也说,喜欢听袁先生的书。生存压力很大的白领也说,有时很烦躁,听袁先生的书,十分钟,心就静下来了。《封神演义》中,我特别喜欢哪吒闹海、姜尚下山、渔樵问答、三抢封神榜等篇目,说得那叫精彩呀。有些网友觉得此书有些冗长、节奏慢、改编太多。我想这些网友要沉下心来听,会有很大的收获。这部书会给你带来闲适愉快的好心情。有人建议袁先生能出山说《西游记》。我觉得这个建议很好。先生一定会把《西游记》演绎得生动传神、妙趣横生,让这部古典名著大放异彩。

纵观袁先生评书的三个阶段,可以看出袁先生评书的最大特点是新。首先是说新书。据先生讲,1949年,先生即在山海关为战士们说新书。随后五、六十年代,先生带头说红色评书,被誉为说新书的带头人,其他省市的人都到先生所在的营口曲艺团来取经。先生不仅说新书,说传统书也离不开一个新字。其次,古书新说是先生的长项。《三国演义》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是新。新鲜的词汇,新鲜的语言,新鲜的解释,新鲜的意义。一切都是新的。新得让人精神振奋。《封神演义》是一部神怪小说,原著里有许多糟粕。先生却能说出许多新意来,把它定位成一部科幻小说。先生的书贴近时代,在耄耋之年,仍激情演讲《飞天传》。先生的书另一特点,是幽默。先生的幽默,是浅幽默。是那种让人会心一笑的幽默。这种幽默是出自书中人物,出自书中情节。先生的幽默段子,网友们都能找出许多来,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如先生所说,评书是一门严肃的艺术,不可以随便乱挂职乱抓哏。这样会损害评书的艺术性,搞成不伦不类的单口相声类。第三,先生的评书全。无论是新书、袍带书、短打书、侠义书、公案书、志怪书,先生都有突出表现,都有领先同类的代表作。而且先生说什么像什么。这很不容易。有些评书演员把袍带书、志怪书说得统统像侠义书一样。而且先生的书人物情节少有雷同。这跟先生超乎别人的学养有很大关系。第四,先生说的书厚。有些人的书,是短书长说,大杂烩,说来说去,扯来扯去,扯得很长,内容却很空洞,很滥。先生的书很干净,脆。长书短说。很少的内容,传递着很大的信息量。让人思考的东西很多。第五,袁先生的评书艺术含量高。可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袁阔成先生是唯一将评书当作演播艺术来做的评书大家。能做到这一点的,还有田连元先生。田先生以立体评书著称,在台上的表演很帅,深得中青年观众的喜爱。田先生晚年的作品,越发有味道有嚼头。不久前,听了田先生的《书剑恩仇录》最后一回,田先生说得很动情,我也不仅落泪。袁先生的书,节奏感把握得很准。同样一句话,别人说得味同嚼蜡,先生说来,很有味。所以,听先生的书是享受。先生的评书在不断变化着。而很多人的书少变化,多年来都是千篇一律。袁先生说书的轨迹,是人生起伏时代变迁。

从《烈火金刚》到《水泊梁山》到《三国演义》到《西楚霸王》再到《封神演义》,从红色评书到古典名著,从早年的清新明快到中年的大气磅礴到晚年的轻松幽默,从一气呵成排山倒海般的贯口到娓娓动听的叙述到会心一笑的包袱,见证一代评书大师的演播风格的诡谲多变和深厚底蕴,先生举止投足都功力十足,先生一言一行都令人叹服,别人的书是讲故事,先生的书也讲故事,但故事里的事蕴含多少人情世故。我看到一篇文章介绍袁先生说:在近半个世纪的艺术实践中,他从现实生活中提炼新的表演方法和艺术技巧,汲取了话剧、电影、相声、戏曲、秧歌等姊妹艺术的精华,借鉴其创作方法和表演手段,融会贯通,形成了说表并重、静动互存、神形兼备、会声状形、以形传神、气势磅礴、沉稳大气的独特艺术风格,表演细腻感人,语言生动幽默,人物形象鲜明,走出了一条从继承传统、严守家训到博采百家、融通古今,并勇于突破与创新的艺术道路。这段话说得多好啊。这是对袁先生评书艺术风格的一个全面而客观的总结。

我是一个银行职员,业余喜欢舞文弄墨,浪得一个作家的声名。其实最初的理想却是能跟袁先生一样说书。但个人形象太差、口齿含混、语音不准、资质愚钝,不可能入评书的行。但对评书的喜好,一直没有丢弃,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历久弥坚。工作之余,仍以听书自娱。今日凭一腔热情,评说袁先生,心真意诚,奈何视野所限,无法真正领悟袁氏评书的真谛,所说的不过是一些感受体会。我希望有更多人来研究袁氏评书,推广袁氏评书。这是一笔宝贵的民族文化。我很希望有人牵头为先生出一本自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袁先生,领略袁氏评书的魅力。

行文至此,耳边激扬响起《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袁先生,永远的评书大师!

举报本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4-6-9 23:37 , Processed in 0.180131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