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新兵

注册:2011-1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9-29 13:04:1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8月,湖南张家界工商认定运营商“流量不限量宣传为虚假广告”并约谈,在网络上收获掌声一片。
本月初,安徽黄山工商再一次引发关注,其对三大运营商的“靓号捆绑营销行为”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各罚款4万元,并要求停止“靓号经营”的违法行为。
据了解,这是全国第一次对三大运营商的靓号经营行为作出的行政处罚。
事件梗概:
1、去年7月,黄山工商对当地三大运营商的靓号捆绑营销进行调查,认为此行为“有违公平交易原则,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并启动立案调查。

2、今年3月19日,黄山工商向三大运营商送达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但因三大运营商对调查和处罚有抗拒心理,被以各种借口(如领导出差,律师没空,要向上级申请等)申请延期,累计三次。
3、后工商一刀切,不再接受延期申请,于6月举行了听证会。
4、8月9日,黄山工商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依据《安徽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第五十九条之规定,各处罚款4万元,并要求停止“违法行为”。
5、三大运营商不服,向黄山市政府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其中移动缴纳了4万元罚款。
6、9月4日,黄山市政府法制办向黄山市工商局下达了停止执行具体行政行为通知书,同时中止了复议。
7、“安徽工商”发布消息:9月5日,安徽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也向三大通信运营商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责令三家公司要废止或修改印发的针对所谓靓号附加不合理条件的文件和办法,整改期限为9月20日。
8、目前,仅安徽电信提交了整改报告,另外两家申请延期提交报告。
9、面对媒体的采访要求,三大运营商均未接受。


媒体报道中,引起注意的是这一句“三大运营商不服气,于是纷纷向黄山市政府法制办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申请行政复议是法律赋予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权利。工商部门下达的通知书中提示:“如不服本决定,你公司可以自收到本通知之日起60日内向**局或**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自收到本通知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客观的说,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时证据、程序可能存在问题,如果申请人熟悉法律法规的话,复议的成功率是可能存在的。
因此,申请行政复议,结果主要就两种:
1、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
如果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的,复议机关作出维持决定。
2、撤消或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
如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适用依据错误、违反法定程序、超越或滥用职权等。
但是,通常对于第二种情况,只要违法事实存在,即使复议成功,行政机关仍然可以重新立案调查,解决原处罚中存在的问题,重新下达处罚决定。

那么,黄山三大运营商的“不服”的原因和期望是什么呢?
外界解读的“动了靓号这个奶酪,无异于运营商的‘灭顶之灾’”言过其实。
靓号因规模小,影响的用户数较少,对整体运营收入的直接贡献并不大。
以安徽5000万的移动用户来说,在三大运营商高速发展的近十年间,其16个地市分公司五连号以上的靓号也仅为5000个左右,具体分到每个地市公司一年也就数十个而已。
注意,安徽工商发出的责令整改通知书中,“要求三大运营商废止或修改其印发的所谓靓号附加不合理条件的文件和规定“,这个整改要求是极易达成的。
翻译成大白话:你别以文件的形式公开明码标价、当街售卖啊,这都做不到?
(潜台词:先把号码收起来不卖,行不行?一号一议,行不行?)

另外,三大运营商作为国有企业,申请行政复议这一行为并非一时冲动,一定是专业团队经过反复研判、综合法律顾问意见并请示上级公司获批后的集体决策。
在听证会上,某运营商就提出了四条理由:

对此,黄山工商皆不认可,予以驳回:

作为监管部门来说,结果是什么,可能是第二位的。而产生结果的理由是第一位的。这个理由,必须有理有据有礼,合法合情合理。
可以看出,黄山工商已把理由讲清楚,且合乎逻辑,合乎法律,合乎情理。
因此,黄山三大运营商的申请行政复议大概率会维持现有的结论。


对于“靓号经营”,黄山运营商该不该申请行政复议?
我问了几位同事和同行,并在微信群里发起了简单投票,多数人选择“不申请行政复议”。
理由是黄山工商“事实充分,依据确凿”,从损害最小化来说,选择“接受处罚,积极整改”更为妥当。
俗话说,“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这其实就是趋利避害的方法论。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在遇到难以决策的问题时,还是要通过比较,做出慎重的决定。
若是黄山运营商预判申请行政复议胜算不高,就不如学习湖南:
理性接受,积极整改。


媒体报道中,在湖南工商下达的“不限量宣传是虚假广告”的处罚决定中指出:
三大运营商通过依靠优势垄断地位大量发布“流量不限量“虚假言行,相互之间追求用户数量,造成消费者投诉举报不断,社会舆情披露反映不断,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损害了央企的社会公信力,破坏了公平有序的广告市场正常秩序。
对此,三大运营商的表态是这样的:
“在场的湖南电信、湖南移动、湖南联通主要负责人均表示,下一步将根据相关部门的要求,积极整改,将消费者权益放在第一位”。

事实上,三大运营商随即在全国对不限量的宣传进行了切实有效的整改。
可以说,态度是积极认真的,行动是切实高效的,效果是有目共睹的。
因此,虽是公开约谈责令整改,但该事件中三大运营商均保持了敞亮和体面,“工商获得赞誉,运营商态度积极,用户拍手称赞”,称得上皆大欢喜。
《人民日报》公众号还以《湖南第一个站了出来!》为题对此举点赞。


当前,在“提速降费”的大环境下,运营商的整体经营环境越来越好,与此同时用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运营商,都对自身应该承担的责任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
将安徽、湖南两起事件联系起来看,三大运营商都值得好好反思:当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应该如何顺应潮流,拥抱变化?

首先,要适应在趋紧的环境下合法合规经营。
近来,无论是工商部门“不限量宣传是虚假广告”,还是工信部“规范校园电信业务市场经营行为”被约谈、通报、处罚,运营商都感觉到了监管环境的变化。
当这种全面从严从紧的监管带来的压力与“提速降费”引发的市场竞争加剧叠加在一起,便引发了全行业的焦虑。
其实从严监管,不是只针对运营商,是近年来对各行各业的共同要求,金融、保险、证券行业都面临着比运营商更严苛的监管。
再如,影视行业、直播行业、内容行业的治理更可谓“重拳出击”,一切都在强调“合法合规”。一旦违规,必将受到惩罚。这是最近的凤凰新闻长达15天的全面整改公告:

总之,社会上反映强烈的、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行业和事件都被高度关注,国有企业更应带头合法合规经营,摒弃那种“过去一直都这样,所以应该就这样”的“宽松软”式期待。
就拿本次关注的“靓号经营”来说,早就引起了消费者的不满和监管部门的关注,从“收取选号费”被叫停到“捆绑营销”要整改,都是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做出的决定。
有报道称:
其实,早在2016年3月16日,工信部回函《中国消费者报》关于“吉祥号码”报道时称,关于电信运营商将手机号码分为普通号、吉祥号事项,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对此给予明确界定,坚决反对企业收取选号费,对于违规收取选号费的行为,一经查实,将依法予以严肃查处。
无论是湖南还是安徽工商,其对当地运营商的调查、约谈会成为范例,可以预料其他省市的工商部门会陆续跟进。
各地运营商应切实对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之条款,对不当行为进行主动的自查自纠。

其次,要积极与监管机构保持良性互动
申请行政复议是权利,但应谨慎使用。申请前应有清晰的论点和实在的论据,能进行科学理性的论证,仅以目前提交的四大理由显然是没有说服力的。
另外,就算是维护自己的权利,表达自己的主张,实际操作时也应注意方式方法和技巧。
记得2003年5月,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来电显示”功能由免费使用转为收费使用,在向当地监管部门报批时,特意选择了错时分别申报,就是为了避免同时递交申请形成“垄断收费”的嫌疑。
此次三家运营商关于靓号经营被罚,因使用场景、内部规定、引用证据或理由均相似,极易给监管部门留下“抱团、垄断”的印象。
目前尚不知申请复议的决定是纯属巧合还是三家运营商咬耳朵协商后的统一行动?
如是后者,便是“搬石头砸自己脚”了,三家齐刷刷同时申请负面影响较大,从效果上来说,由相对弱势的某运营商申请复议、表达观点更为妥当。
想象一下,当平日为争夺用户而打得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在收到监管部门的处罚时空前团结、抱团抵制,这会给监管部门、媒体和公众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另外,本次靓号经营被罚事件,媒体是这样描述的:
放眼全国,手机靓号不合理收费行为在不少地方都存在。
记者向安徽省工商局进一步了解相关情况得知,蚌埠、阜阳、淮南、芜湖、铜陵等多个地级工商局都对靓号经营行为进行了立案调查,但进度不一,有的还遇到较大阻力而不得不停止调查。
这也未免不太理智。不说别的,滴滴的做法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运营商作为必须承担社会责任的优秀企业,具有较大的影响力,社会对行业的要求必然越来越高,如因对抗监管造成舆情大范围的关注和讨论,将对行业整体形象和利益产生影响,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面对监管部门和公众声音,建议学习湖南的运营商,亮出服从监管、服务群众、正在努力做得更好的姿态,为企业发展营造好的外部环境,这是运营商应该摆在首位的事情。

再次,要顺应形势纾解用户质疑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后,微博、微信等移动社交产品改变了客户的交流习惯,而运营商与客户互动的主要渠道仍是传统的线下营业厅和以语音为主的热线服务,不得不说,运营商的脚步有点慢了。
当然,运营商作为国有企业,也不可能象互联网企业专门设立公关部门,去维护、塑造组织形象,纾解公众的信任危机。
是否因为如此,无论运营商的提速降费多么用力过猛,“不限量卡、宽带无条件免费送”多么轰轰烈烈,却仍然改不了“吃力不讨好”的尴尬局面。
一些用户坚持认为三大运营商的收费太高,承担不起,服务太糟糕,降费没有诚意;翻开任何一篇和运营商相关的微博,留言都是骂声一片......
可见,运营商的“群众关系”没有期待的那么融洽,这与基层员工承受的压力、付出的努力极不匹配。
建议运营商应该沉下来,坦诚面对客户关心的焦难点问题,认真研究舆论演化规律和社会心态,以用户愿意接受的渠道和方式,用事实用数据真诚沟通,从而在社会大众中找到服务客户和企业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形成最广泛的观念联盟,让闪亮的业绩配得上用户的喜欢。
最后,又说回来,安微的运营商应该怎么办呢?
学湖南啊!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硬扛的效果,往往都不好…

(看原文请关注微信公众号yun224600)

举报本楼

本帖有 16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4-6-12 13:11 , Processed in 0.29619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