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由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投资拍摄的纪录片《美国工厂》在网络上广为传播。该片讲述了自2016年起中国企业福耀玻璃在美国俄亥俄州投资办厂,并由亏转盈的发展历程。
整部纪录片时长104分钟,从福耀2106年到美国建厂开始讲述,由第一年的亏损到2018年的由亏转盈,描述了中美两国工人如何在生产过程中因不同文化,不同意识等原因产生分歧并互相磨合的过程。最后,工厂逐步引入机械自动化生产线,逐步淘汰普通工人,引发人的深思,当世界上大部分普通岗位可由机械完全取代时,政府应该如何应对。 曾经辉煌一时的通用公司倒闭后,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大量工人失业,经济曾一度陷入困境。而在中国的福耀公司为了谋图发展,看中了通用留下的厂房设施,于是决定在代顿市投资建厂。虽然普通工人的时薪不如通用在时那么高,但在客观经济条件压力下,选择了向现实妥协。
生产初期,由于中美两国在文化意识方面的认识差异,产生了不少分歧,出现了美国员工生产效率慢等问题,工厂在刚开的两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这其中的一些原因涉及某些因素笔者不做分析,但就视频最后,工厂部分生产线开始向自动化方向改革,以机械逐步取代人工,淘汰了大量的美国工人。
我想,也许这就是作者想要传达给观众的最终信息,随着科技的发展,当有一天全世界大部分的人工工作都可以被智能机械所替代时,被淘汰下来的人类该何去何从?是否如视频所述政府降低了对民众职业进修方面的投资,导致大量工人不能妥善应对新一轮科技发展带来的危机。
作为普通员工的你,是否有考虑过这一天,你手上程序化式的工作,终将有一天被人工智能所取代,面对危机,我们自己是否做好了应对的准备。这已经不是科幻,也不是危言耸听,现实生活中已经有很多例子,如本篇中福耀工厂生产线的自动化。而未来将只会越来越多。就像纪录片中所描述的,“因为自动化,导致全球高达3亿7千5百万人需寻找全新种类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