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一级军士长

注册:2009-12-104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7-13 09:44:2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在这个鼓吹"三十五岁退休"的时代,年龄歧视已成为职场中最顽固的偏见之一。当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年人投递简历时,往往遭遇"已读不回"的冷漠;当一位资深专业人士参加面试时,常被询问"能否接受加班"的质疑。年龄,这本应是智慧与经验的勋章,却异化为求职路上沉重的枷锁。大龄人士找工作难的背后,不仅是个体命运的困境,更是整个社会对人力资源价值的系统性误判。

大龄求职者面临的首要障碍是根深蒂固的年龄歧视文化。许多招聘信息虽不明写,却以"90后团队""应届毕业生优先"等措辞构筑隐形门槛。企业HR的筛选系统常将35岁设为自动过滤线,使大量合格人才甚至无法进入初选。这种歧视源于多重偏见:认为年轻人更具创新力、更能适应高强度工作、用人成本更低。然而事实是,创新与年龄并无必然联系,而稳定性和经验价值往往被严重低估。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曾指出:"一个社会的成熟度,恰恰体现在它如何对待经验丰富的工作者。"当我们将人生黄金期的专业人士边缘化时,损失的不仅是个体就业机会,更是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

职场生态的结构性变化进一步加剧了大龄人士的就业困境。数字经济的崛起使传统行业岗位锐减,而新兴领域似乎天然偏爱年轻人。四十五岁的财务经理与二十五岁的Python程序员在就业市场上获得截然不同的反馈。更严峻的是,许多企业为降低成本,将中间管理层大量裁撤,而这正是大多数大龄专业人士聚集的地带。法国社会学家图海纳曾警告:"我们正在从一个垂直社会转变为水平社会,但过渡期的阵痛往往由特定年龄群体承担。"当职场不再提供清晰的晋升阶梯,积累多年专业资本的大龄工作者突然发现自己的经验失去了兑换价值。

举报本楼

本帖有 10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7-14 11:24 , Processed in 0.21849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