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层 
 | 功能特点 
 | 
| 物理层 
 | 传输电信号的物理实体。 物理层协议主要规定了计算机或端系统与通信设备之间在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4个方面的接口。在物理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比特(bit)。
 
 | 
| 数据链路层 
 | 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帧。
 
 | 
| 网络层 
 | 关键问题就是确定分组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如何寻找地址和路由选择,网络层还可以实现拥塞控制、网际互联等功能。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包。
 
 | 
| 传输层 
 | 传输层只在通信双方的节点上(比如计算机终端)进行处理,而无须在路由器上处理,其主要功能是为端到端连接提供传输服务,这种传输服务分为可靠和不可靠的: (1)面向连接的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 Protocol,TCP)采用3 次握手建立一个连接,是可靠传输,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段;
 (2)无连接的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Protocol,UDP)是不可靠传输,数据传输的单位是用户数据报。
 传输层还为端到端连接提供流量控制、差错控制、服务质量、管理服务等。
 
 | 
| 会话层 
 | 主要功能是管理和协调不同主机上各种进程之间的通信(对话),即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应用程序之间的会话。 
 | 
| 表示层 
 | 主要负责数据格式的转换,确保一个系统的应用层信息可被另一个系统应用层读取 数据压缩和加密也是表示层可提供的转换功能之一。
 
 | 
| 应用层 
 | OSI 参考模型的最高层,是用户与网络的接口。 通过应用程序来完成网络用户的应用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