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大校

注册:2004-4-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7-28 10:32: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 3G市场现状

  目前2G用户远远超过3G, GSM是目前全球最成功的2G网络,拥有超过11亿用户;采用CDMA技术的2G用户却只有2亿。

  而全球严格意义上的3G用户数量两大阵营的比例大致为6:4,CDMA2000占据领先的位置。据报道,截至2003年12月底,cdma2000的全球用户数已达7540万,占所有3G用户的97%。全球近40%的CDMA用户在使用cdma2000网络,而在2002年,这一比例为20%。目前,cdma20001x EV-DO用户的数量为440万。

  据韩国信息技术评估研究所《WCDMA将领跑全球3G系统和3G手机市场》的报告称,2003年WCDMA市场106亿美元,WCDMA手机占3G手机市场份额的34.89%,3G应用占全球移动通信市场的份额22.65%,全球3G手机的出货量为1.2568亿部, 3G手机占整个手机市场的份额仅5.27%。截止2003年年底,WCDMA手机用户为233万,其中NTT DoCoMo和沃达丰等日本的运营商拥有199万WCDMA手机用户。

  220亿美元巨资投向3G的香港和记黄埔,2003年3G业务亏损23亿美元。3G业务运营4年之后,到5月中旬在全球仅拥有173万用户,预计2006年才能达到收支平衡。

  3G目前存在的问题是:

  1、覆盖范围太小,满足不了部分用户的需求,多厂商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不同终端与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以及2G与3G之间的漫游及切换等问题在实验室里尚不能很好地解决;

  •  手机终端缺乏,可选择余地小,不同品牌终端间的互联互通有问题;

  •  手机电池待机时间太短,造成使用不便:如和记黄埔采用的NEC313手机电池寿命只有半天。解决止道,一方面要计划开发高效的锂电子;同时要能够通过对终端的整体设计加强对电源管理系统的研发降低功耗。

表 1   若干国家 3G 许可证发放费用比较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二、中国3G的市场机会与挑战

  未来5年通信发展的主题是3G、宽带与应用。根据信产部电信研究院预测,如果中国3G网络在2005年启动,到2010年中国3G用户累计将发展到2亿户左右。中国3G运营业务收入将上升到3000亿元左右,5年累计业务收入可接近1万亿元。从2005年到2010年,3G业务占移动业务收入的比重将由7%上升到50%以上;占整个电信业务收入的比重则会达到30%左右。3G业务成长性显著,将成为未来电信运营业重要业务的增长点。

  据预测,未来在3G网络的投资规模巨大。假设发放四张3G牌照,四家运营企业均以3G业务为主要目标市场,预计2005年~2007年建设3G所需的系统设备和系统软件,其价值可达2100~2500亿元。故仅在前三年,每年3G网络建设所需的设备和软件的投资额在800亿元左右,3G网络的投资规模相当可观。

  据预测,未来在3G终端的投资规模也毫不逊色。假定3G主流终端价格逐年下降,并且3G用户平均每两年更换一次手机,则预计从2005到2010年,其销售额将由200亿元增长到大约1000亿元,六年累计可达4500亿元。

3G网络能够承载多种新业务,可以为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将是建设未来信息化社会的有力武器。同时,3G市场前景广阔,并可带动设备制造业,包括终端产业的发展。即便不计算相关信息服务业的增加值,它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也已十分显著。

  但是3G在中国也面临巨大挑战。中国三种3G的主流标准可能都会被采用,形成国际上最复杂的网络,因而面临如何进行互连互通与漫游等诸多问题。

  从知识产权角度来考虑,WCDMA、cdma2000系统和其手机中的核心技术与芯片被少数公司所控制,大部分知识产权掌握在国外大公司手中,各厂商必须向多家拥有核心专利的厂商支付高昂的知识产权费,严重削弱中国设备制造商在3G产品价格上的竞争力。除了知识产权等问题,第三代移动通信最主要的挑战来自能否同时提供诸如语音或视频传输的对称的电路交换业务,以及日益增长的非对称包交换业务,如移动互联网接入。这些既是挑战,却也给TD-SCDMA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三 、中国TD-SCDMA的产业机遇

  TD-SCDMA是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通信标准,也是为国际接纳和完整标准化的一个技术,是国际唯一主流的TDD模式的3G标准。ITU为TDD和FDD两种制式分别推荐分配了相关频段。WCDMA和CDMA2000是FDD制式下的两种标准,两者之间存在频率竞争,而TDD制式下的TD-SCDMA与FDD制式下的标准不存在频率竞争关系,发展空间较大,并且TD-SCDMA是全世界惟一处于产业化进程中的TDD模式的3G标准。国际电联为TDD划分的频段将完全被TD-SCDMA使用,这已经为TD-SCDMA走向世界铺平了道路。

  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TD-SCDMA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并在技术研发、技术实现、标准制订以及频率规划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2002年10月23日,信息产业部通过479号文件公布TD-SCDMA频谱规划,为TD-SCDMA标准划分了总计155 MHz(1880-1920 MHz、2010-2025 MHz及补充频段2300-2400 MHz)的非对称频段,此举极大改善了TD-SCDMA发展的市场环境。足够的频率资源预示着TD-SCDMA将在中国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除中国外,世界各国3G频谱规划都包括TDD频段,日本、欧洲运营商3G牌照中已经包括TDD频段,通常为5兆,为未来TD-SCDMA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机遇。所以TD-SCDMA应用的空间不仅是在中国,只要在中国试验或者初期建网成功,未来在海外也将会有很大的市场。这些频段不是WCDMA或者CDMA2000能够使用的,因此它们都需要使用对称的频段。

  不仅如此,TD-SCDMA系统向后兼容GSM系统,世界上现有网络中有较多GSM网。随着将来TDD技术的发展和使用,TD-SCDMA必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

  TD-SCDMA已经拥有良好的产业政策和发展环境。

  2000年12月12日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摩托罗拉公司、北电网络公司、西门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TD-SCDMA技术论坛。目前,论坛已新增中国网通、铁通、卫通、阿尔卡特、UT斯达康、英捷信、高通、三星、飞利浦、LG、诺基亚、爱立信等近420家成员单位。

  2002年10月30日由8家企业自愿发起成立TD-SCDMA产业联盟,成员单位包括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华立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想(北京)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等。

  2003年底,在TD-SCDMA产业联盟的推动下,TD-SCDMA的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众多国内和国际知名厂商开始积极参与TD-SCDMA的研发与产品制造。凯明、展讯、天碁、重邮信科、海天、海信成为TD-SCDMA产业联盟成员,联盟成员扩大到14家。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及信产部支持的TD-SCDMA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专项,进一步推动了TD-SCDMA产业的发展。国内外企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TD-SCDMA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之中。

  中国的TD-SCDMA产业化已初具规模,TD-SCDMA的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在这个产业链上的各大厂商间进行合理分工,系统和终端的开发布局已基本成型,而且每一个环节上都有多家合作厂商。如参与系统设备研发的有大唐、普天、华为、中兴等;终端芯片为凯明、展讯、T3G、重邮信科及华立等;终端有波导、联想、海信、夏新等。目前,从芯片到终端,到系统的整个产业链已经初具规模,TD-SCDMA的产业化已经步入一个健康、开放、稳步发展的良性轨道。

  从运营商的角度来讲,除了频率资源外,运营商对于网络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变得更加理智和谨慎。如何提高产出投入比,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多的增值业务功能,成为运营商最关心的问题。由于采用了智能天线、软件无线电等新技术,降低了TD-SCDMA系统产品成本、系统运营成本、系统升级成本,并且TD-SCDMA将十分适合于未来的无线移动业务。TD-SCDMA试验网已经与5月20日正式启动。移动、联通、电信、网通、卫通、铁通六大运营商都积极参与了TD-SCDMA试验网的建设;大唐、普天、中兴、华为、北电等联合提供整个网络解决方案。TD-SCDMA的现场试验,进一步加快了TD-SCDMA的产业化进程。

  1、TD-SCDMA产业联盟首批8家成员名单:

  大唐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广州南方高科有限公司、华立集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

  2、2003年12月TD-SCDMA产业联盟首批扩展的6家成员

  海信集团、凯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海天公司、北京天碁科技(大唐移动与三星、飞利浦合资公司)、重庆重邮信科、上海展讯通讯。

  3、TD-SCDMA终端研发厂商名单 :

  中国电子、南方高科、海信、三星、LG、DBTEL、联想、波导、夏新等九大厂商。

举报本楼

本帖有 13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7-21 05:21 , Processed in 0.29064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