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查看: 8897|回复: 10
打印

从C网价格说开去 [复制链接]

军衔等级:

  超级版主

注册:2003-4-111

爱心徽章,2011年为家园助学活动奉献爱心纪念徽章 家园11年度优秀版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3 21:11: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p>话题1:价格与上市公司对北方电信的收购</p><p>C网的价格定在了1100亿,应该说,并不是很出乎人的意料。但是这个价格,绝对不符合资本市场的预期。</p><p>因此,电信复牌后,当日股价大跌,跌幅10%。</p><p></p><p>在这次重组中,我们基本可以将电信收购C网看成一个政府指令性的企业行为,但特殊性在于,C网的用户价值与网络价值是分离的,因为C网的网络实际上是由联通集团公司所有,上市公司只是租赁其网络运营,这种方式当时是为了减少上市公司风险,降低上市运营成本而设置的,但现在却给电信造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困扰。</p><p></p><p>我们过多地把眼光放在G、C两网资产剥离中,但电信与联通已经采取了一个很好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基站站址的互相租用,在一定程度上,这实际上是对基站站址资源的一种共享。即使在实际运营中,会发生一些小的问题,比如平台的使用(联通03年后的基站,基本都是C网在第一平台,在高处),但是,这些小问题很容易通过协商来解决,不会对电信尽快地接手CDMA网络,并实现运营造成太大的干扰。</p><p></p><p>然而从另外一个方面,我们还要关注,在运营后,电信集团与上市公司之间,如何处理CDMA网络资产的问题,就目前而言,CDMA网络是一个良性资产,随着重组的到来,北方电信的资产必然会依次注入到上市公司,而且这一步伐已经开始迈进,中电信已经开始从母公司手中收购北京电信。但北方电信目前的唯一优质资产,就只有CDMA网络这一块了,是否这就意味着,中电信准备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将这一网络注入上市公司呢?</p><p></p><p>如果从这一角度出发,1100亿的价格实际是可承受的。</p><p></p><p>但是如果中电信也延用了联通的运营方式,由上市公司从母公司租赁CDMA网络,开展独立运营,那么这一收购价格中的用户价值估价是否准确,将是决定近期中电信股价走向的重要因素。</p><p></p><p>有TX指出,国资委将向电信补贴XXX亿元,请注意,这里的补贴,仅限母公司层面,在法律意义上讲,上市公司与母公司之间,也必须尊重市场规则,母公司获得的补贴,与上市公司无关。</p><p></p><p>因此,1100亿的价格,将拖延上市公司对北方电信的收购。直至母公司获得的补贴已经以投资的方式注入到北方电信中。</p><p></p><p>话题2:400多亿的用户估价,是否过高?</p><p>个人态度:这个估价的确是过高的。用户价值的确认,取决于在网用户实现收入与利润的预期。与网通的小灵通相似,CDMA网络的利润实现,其实是通过一系列的帐面操作实现的。比如,延长了折旧期,使上市公司的租赁费用降低;改变了手机补贴方式,降低了营销成本;另外还有一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p><p>比如一次性进帐。</p><p>联通的兄弟们,对一次性进帐其实并不陌生,当用户在系统中以存话费换手机的方式,存入了一笔费用时,为了保证收入,确保利润,这笔预存话费往往会在某一个时期,一次性出帐,计算话费收入。所以,联通的存话费送手机,基本都是以套餐方式实现,套餐内设置了种种限制,比如套餐内不包含信息费用,不包含国际长途费用等等,这也造成用户在费用理解上的偏差,形成联通吃费的印象。</p><p>我记得大多数情况下,送手机套餐基本是1:3。</p><p>另外,CDMA用户的持续贡献能力如何呢?</p><p></p><p>收入的增长在外部因素上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用户数增长,二是话务量增长。不知道是否有对CDMA离网率感兴趣的兄弟,实际上,很多CDMA的新用户,实际上是内部用户滚网,因为有一段时间,预存话费送手机政策只适用于新用户,在这种情况下,已经习惯于用手机不花钱的C网用户,就会自觉地选择换号。C网用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增长缓慢,主要原因就是联通的营销政策的影响。</p><p>至于话务量增长,其实很难评价,但在一定的用户群体范围内,这个因素影响并不大。</p><p></p><p>后期CDMA为了实现用户数的增长,开始向低端用户渗透——这个其实是复制了移动公司向农村用户渗透的过程。但在CDMA网络没有实现盈利的情况下,低端用户的增长,实际上是增加了营销成本,联通公司市场部的同志们可以测算一下,这些低端用户的平均在网时长,在网贡献总和,平均营销成本,然后再考虑这部分用户的价值。</p><p>那么这些低端用户占了多少呢?可惜,占了相当大一部分。</p><p></p><p>话题3:C网中的高端用户</p><p>其实这个话题与价格无关,但也写在这。</p><p>C网的部分高端用户其实是在成立华盛公司之后,通过世界风手机的运作,带来了一批高价值客户。但必须指出的是,联通当初吸引这些客户的有力武器是双网单待或者双网双待,只是成功地实现了话务的分流。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批客户实际是共享高端用户:C网与移动,C网与联通,在今后的争夺中,为了稳定这些用户,三家公司都将付出更多的成本。</p>

举报本楼

本帖有 10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4-6-9 20:09 , Processed in 0.14744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