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清华大学是我国的顶尖高校之一,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清华大学毕业生们的印象却并不好,觉得他们“忘恩负义”,一毕业就会选择出国留学。
不过如今随着时间和社会状况的改变,近些年来清华毕业生们出国的比例也在下降,一改往日的印象。
根据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所统计的数据,如今就算是毕业进修,留在国内也成了毕业生们的主要选择。而且在工作就业方面,学生们也更青睐体制内工作,在整体就业学生中占比超过50%。
但有趣的是,尽管从总占比上看私企不占优势,但是细化到单一单位层面,各类大企业的表现却是很好的。
清华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腾讯、阿里进入前3,榜首公司叫人心服口服
在清华大学2020年的就业单位分布名单上,人们熟悉的知名大厂,腾讯、阿里分列第2第3,加在一起一共有141人,比排名第四的国企人数最少也多了10人。
而排名第一的单位,名头更是响亮,对这一排名绝对是当之无愧,那就是我国著名的国企——华为。
从整个单一的单位分类表格上来看,尽管国企央企以及党政机关的数量是很多的,但是在单位人员分布数量上还是私企占优。而之所以会变成这样的状况,除了列表条件的特殊外,也与学生偏好有关。
如果仔细观察在表格中的私企,就会发现清华毕业生就业去向和传统行业基本没有关系,都是像网易、微软这类的科技制造和信息、传媒公司。
而这一状况并不是意外,它切实地反应出来当下大众的就业偏好。因为相较于其他的职业,在世界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大力发展竞争的背景下,和信息传输、信息服务有关的行业更有发展潜力,待遇也会更好,满足毕业生要求。
另外,这也和当下企业社会发展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量大有关。企业本身是需要大量人才的,此时恰巧名校的毕业生就完全符合企业的要求。
所以尽管如今因为疫情就业环境并不好,但各个大厂和企业间都依旧会为了人才竞争而加大投入。
像华为就是这样,搞出了一个天才少年计划,搭配182-201万年薪的高级薪资待遇,以求吸引人才。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华为等互联网企业招录的清华毕业生人数会多也不是很奇怪的事情了。
不过在表格中,其实也可以看出了不少其他的问题,不只是学生们对企业的选择取向,还有学生们本身的发展选择。
选择工作的清华毕业生,学历是重要影响条件
作为“风向标”的顶尖大学,清华大学毕业生们的行为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现实状况。可以看到即使在各行各业就业的人数都不少,但是总的来看,选择就业的本科生只是小部分,有70%左右的本科生都会继续进修。
而这种决定,其实也十分现实地显示出了当下学生们所面临的问题。晋升学历除了可以增加学习深度外,最大的作用就是为自己之后的发展增加“本钱”,让自己的就业发展更容易。
但是这也不是说学生们就一定要考研,毕竟清华的学生们因为本身综合素质高,以及学校本身的层次,所以考研上岸率高,保研率也是格外高的。
一般的考生在选择就业或者考研时,要根据自身的状况做决定,才算是比较理智的想法和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