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新兵

注册:2010-3-9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1-2-7 17:59:27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1、6G驱动力、应用与愿景
1.1.驱动力
1)        5G能力开放少,缺乏工业应用的支持;
2)        集成度低、功耗高,网络部署和运营面临巨大压力;
3)        5G只实现地面覆盖,未实现天地一体化
4)        5G仅实现碎片化的行业互联网,未实现综合的智联网
5)        5G频谱资源紧张,需进一步向高频发展

1.2.愿景
普遍定义:超高速率、超低时延、超大容量、全覆盖
中移动定义:数字孪生,智能泛在,包括6个特性:按需服务、轻网络、软件化网络、内生安全、内生AI、数字孪生
6G关键性能需求大致定义如下:
参数        指标        参数        指标
峰值速率        1Tbps        传感器电池生命周期        20年
保证速率        10-100Gbps        终端密度        10million/km2
能源效率        5G的10倍        网络覆盖        167dB
网络容量        5G的1000倍        空口时延        0.1ms
定位精确度        户外50cm、室内1cm;        空口抖动        +/-0.1ns

终端愿景:
1)        终端作为神经末梢面临的挑战:终端多样性(XR、无人驾驶终端等)、低成本低功耗;
2)        终端作为交互媒介面临的挑战:带宽和流量、时延和时间精度、智能和控制、可靠性和鲁棒性;
3)        终端作为业务入口面临的挑战:按需服务、ICDT融合、隐私与安全、感应与定位
4)        多终端协同通信,如穿戴、手机、智能家庭设备与基站的协同通信

1.3主要应用:
1)        TO C:6G使人机交互进入感官控制、自然交互的沉浸式时代,全息通信将成为未来的主流通讯方式
2)        TO C:6G时代,网络在合适的人体传感器帮助下,行成完整的体感网络,成为能提供包括味觉、触觉甚至情感的通感互联网
3)        TO H:未来家居,6G泛在智能深入到家庭每个角落,家居成为拥有自我人格的生活助理。
4)        TO B:未来工厂,6G工厂能将所有信息(人、机、物、法、料、环),加以分析并应用于整个生产链条的监控、调整、管理,从而形成高度智能化、数字化的产业链,单个垂直行业可能同时有高速率、低时延等需求,6G一张网即可充分满足。
5)        TO B:多维全智交通:6G助力空天海地立体化交通系统的建立,无论身处都市、深山亦或高空,所有交通工具通过6G智能网络定位、整合、调度,实现超高效、安全的出行运输环境
6)        TO B:精准泛在医疗:借助6G网络智能泛在、超可靠网络、数字孪生等特性,医疗行业将彻底打破区域限制,实现精准医疗

2、6G关键技术
A.        太赫兹技术:太赫兹频段的带宽可以到几十个G的带宽,为高速率的需求提供了带宽保障,其载波可以设计的更宽,从而子帧长度更短,从而满足低时延的要求。研究难点在路损和穿透损耗严重、需研究新的传播和信号模型
B.        可见光通信:传输效率高,可用带宽宽,研究难点在仅适用于下行,需要在材料和工艺上突破以实现高带宽大容量
C.        天线技术
1)通过分布式MIMO,降低单天线的数量,同时提升天线的分集增益
2)OAM(orbital angular momentum)技术
3)liquid metal based
4)virtual MIMO
D.        内生AI

AI与无线结合:可通过基于神经网络的处理代替传统的基于模型的信号处理,能够有效地解决没有模型化的问题,更适用于多样化的网络部署。难点在于AI训练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需要海量数据,而AI的部分如何在标准中定义尚不可知。
AI与应用结合:分布式AI,AI/ML模型下载
AI与终端结合:终端辅助优化网络性能、提升终端的移动性和降低信令负载、联邦学习

E.        6G天地一体化的关键技术为:融合网络架构设计、统一的空口、频谱共享和干扰管理。关键要点为:新型网络架构、信道传输、同步机制、波束管理、干扰管理、接入管理、移动性(切换)、寻呼、远距离传输、用户面管理等。

F.        新空口编码、调制、多址接入、多接入技术
1) 编码技术 LDPC, Polar需要增强以适应更长的数据块以及极低的误码率
2) NOMA
3) Transform domain signal processing对多普勒扩展有较好的鲁棒性,适用于高速移动的场景。FTN(Faster than Nyquist)采样具有更高效的带宽利用率
4)基于授权的接入、无需授权的接入以及基于感知的接入

3、6G网络架构
6G网络架构的变革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a)RAN/CN x-layer优化,主要基于无线、核心网云平台部署,通用架构,以及统一的接口和协议栈;
b)轻量化的网络,降低复杂度;
c)终端、网络可编程、可扩展;
d)动态网络部署,减少投资成本,提升覆盖、容量、可靠性,满足按需需求等;
e)优化传输协议、加强应用和网络协同,提供高性能的端到端连接。
f)多家公司提出RAN SBA 架构,但目前实现方案差异较大,以下以intel的方案为例:
1)引入computing plane 功能模块和data plane 功能模块
2)data plane作为网络功能模块之间进行数据分享的中心节点
3)网络云化,重新分配和整合无线以及核心网的功能模块
4)SBA接口作为主要接口

4、6G安全
6G网络安全的技术挑战:
1)        安全架构、安全机制;
2)        网络安全功能嵌入;
3)        端到端可信传输;
4)        多级安全防护能力;
6G网络安全防护系统能力需求:
1)        动态组网实体认证能力——组网认证与控制;
2)        链路自适应可信保持能力——链路安全保护;
3)        安全威胁精准感知能力——威胁感知与态势预警;
4)        网间安全互联能力——网间安全互联控制;
5)        安全服务快速部署与迁移能力;
6)        终端多域协同接入认证能力——终端安全保护、接入认证与防护;
7)        多级安全服务能力——全网安全设备统一管理;
8)        密码按需服务能力——密码资源跨域管理
6G空天地海全域覆盖内生安全
1)        安全威胁:第三方窃听、终端/信关站/卫星仿冒、DOS、中间人攻击、链路资源窃取
2)        内生安全方案:认证(射频认证、信道认证)、射频指纹。

举报本楼

本帖有 1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8-5 01:30 , Processed in 0.13749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