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验
- 4721
- 分贝
- 0
- 家园分
- 11356
- 在线时间:
- 1083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5-8-28
- 帖子:
- 2456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09-7-10
- UID:
- 404567
注册:2009-7-10 710
|
信号源基地
夕阳西下,傍晚的微风吹拂着李师傅沧桑的脸庞。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他独自坐在公司门前的长椅上,望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车辆,心里充满了感慨。
这里是某运营商某准一线城市分公司,李师傅在这家公司辛勤工作了整整20年。这里见证了他从一个年轻小伙子,成长为资深技术人员的整个过程。这里也记录了这家老国企的发展变迁。
他发现基层员工压力和任务依旧如山,工资和福利仍然微薄。反观某些领导,业务压力似乎不大,收入高涨,权力越来越大。
一线员工的命运为何没能与公司的发展同步?
改革开放多年,底层员工的处境为何仍然艰难?
深层次的体制弊端在哪里?
企业的发展为何与员工利益脱节?
沉重的疑问盘桓在李师傅的心头,久久无法散去。
这是一个国企基层员工内心反思的故事。而背后,折射出了中国多年来国企改革过程中的一些难题。
01
国企员工的困境
在多年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但在这场改革的浪潮中,一线员工的命运却颇受关注。
开头的某运营商某分公司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公司一些领导为完成业绩指标,强制要求员工完成各种任务,员工收入低微,加班无补贴,任务完不成还要自己掏钱“买任务”,而领导的收入却十分高涨。
这种情况在许多国企都不同程度存在,引发人们对国企改革的思考。
02
领导与员工收入严重失衡
根据知情人士披露的情况,2022年,这家运营商分公司三名领导的年收入在20-30万元之间,而90多名员工的年收入多在3-8万元之间,个别更低。
员工平均收入约5万元,而领导平均收入约25万元,足足高出员工5倍。
更令人无法接受的是,员工辛苦完成的业绩,领导可以轻松地拿到一半的奖金。收入严重不合理地向领导方向倾斜,员工的劳动价值没能得到应有尊重。
但最近几年,李师傅感到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了。县公司要完成上级公司下达的业务目标,压力直传基层,导致员工们生活越来越拼。
每年要完成的业务指标有增无减,公司还经常组织推销各种活动,逼着员工兜底完成任务。许多员工为了达标,不得不灌水造假,自己掏钱买单。
而领导的压力似乎不大,有基本工资和各种津贴福利,年终奖丰厚。
一个普通员工,要靠提成完成高压任务,每月挣个两三千块,连房租都不一定付得起。真正高收入的,就是县公司或者更上级的领导了。
有些老员工也感叹,改革开放以来公司发展了,但是底层员工的处境没怎么变。拼命加班完成任务,领导说话才算数,员工的发言权和地位没有提高。
在多数国企,领导与员工收入差距过大的情况也较为普遍。
部分不负责任的领导,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更多非法收入,输送项目收获利益,而员工的合法权益被忽视。这已经成为国企改革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03
业绩考核体系有待完善
在三大运营商许多分公司中,部分分公司业绩考核存在弊端。员工的收入与完成的业务直接挂钩,面临着巨大的业绩压力。而领导的收入似乎没有与绩效的整体发展情况和员工待遇改善直接关联,更像是一种固定福利。
员工为完成指标,不得不灌水造假,这本身就是一个错位的机制。
其根源在于,公司的业绩考核体系不科学、不合理。它忽视了员工的客观努力,漠视公司整体利益,也未将领导收入与员工权益结合。
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国企在业绩考核上出现偏向“重业绩、轻人才”的问题。
许多国企领导能力一般,拍马屁一流,实事不干,天天开会。
如何建立科学、人性化的考核机制,使员工真正成为受益者,还需要探索。
04
缺乏监督的领导是害群之马
业绩的虚报和员工收入的剥削之所以能发生,也与监督不力有关。
公司内部存在监督缺位,上级主管部门对分公司的监管理念淡漠,让那些只想搞业绩、榨取员工的领导可以为所欲为。这种“任人唯亲”“放任自流”的做法堪忧。
事实上,在一些地方国企,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局限,企业领导如果要管理好自己的“小家”,就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约束。
领导层面的监管也需要进一步强化,完善国企领导人员监督机制,坚决防止“局域权贵”产生。这对促进国企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05
困境背后反映问题
员工困境背后的根源,是长期以来国企改革在具体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国企产权改革不彻底,政企不分,政府过多干预企业经营,造成企业决策扭曲;
其次,国企内部治理缺失,没有形成权责明确、运作规范的现代公司制度;
最后,持股主管部门错位,没有充分发挥资本所有者作用,导致企业监管制衡失调。
这些问题造成了国企改革中一些不公平现象的出现。要化解困境,必须下大气力推进改革。
06
转变理念,健康发展
员工是企业的根本,关心员工、保障员工,是企业社会责任所在。当前,国企改革应转变理念,牢固确立以人为本导向,真正让员工在发展中受益。
第一,要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加快完善国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合理确定员工收入水平,压缩过高收入,畅通收入增长渠道。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收入分配制约机制,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
第二,要健全民主管理。充分听取员工心声,建立畅通表达意见的渠道,切实维护员工权益。国企也应建立健全重大决策民主程序,让员工参与管理。
第三,加强监管。继续深化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强化对国企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为员工撑起一片天。
07
国企员工的发展福祉,关系国企改革的成败。只有让广大员工真正受益,国企才能焕发活力,在市场中长足发展。
这需要国企内部自我革新,也需要政府层面制度创新,共同推进国企健康发展。
当前,国企改革应以人为本,让广大员工过上好日子。这不仅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是实现和谐发展、构建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
李师傅和广大基层员工期待着国企改革能破除阻碍,让员工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主人翁。他们将继续坚守自己的岗位,为公司和客户服务,也为自己的权益发声,推动国企不断进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