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上半年,国内智慧教育行业迎来政策密集发布期。期间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明确提出 "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要素过程",要求加快建设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推动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的智能化升级。这一文件被视为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深化版,首次系统性定义了 AI 与教育融合的技术路径和实施框架。
在国家级政策引领下,地方政府纷纷出台落地细则。广东省于 4 月 发布 "两素养一纲要" 方案,规定小学 1-4 年级每学年不少于 6 课时人工智能课程,初中阶段每两周至少 1 课时,并构建了全国首个省级师生 AI 素养框架。南京市则在 4 月推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行动计划(2025-2027 年)》,计划三年内实现全市中小学 100% 开设 AI 课程,建设 100 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场景,并投入 2300 万元为 625 所学校配置标准化实验仪器,成为国内首个 AI 教育实验仪器全域覆盖的城市。
硬件与 AI 的深度融合催生教育终端形态革新。华为擎云推出的 AI 自习室解决方案以 C5e 商用平板为核心,通过鸿蒙系统实现设备互联与学习数据实时分析,其莱茵护眼认证屏幕与 AI 学习引擎结合,帮助学生提升专注度;小猿 AI 学习机则首创 "平板 + 智能基座" 双形态设计,搭配 20 种 AI 表情和动态音色调节,构建 "类真人教师" 情感交互体验,帮助提升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场景的智能化改造成为落地重点。一起教育科技升级的 "智慧纸笔 + AI" 系统在闵行区 143 所中小学常态化使用,通过无感采集书写轨迹与作业时长,提升教师批改效率,提高学生个性化错题本生成准确率。九章爱学(好未来旗下)推出的校园大小屏 AI 学习系统,通过教室大屏与学生 Pad 联动,实现课堂实时互动与分层靶向教学,提升学生知识点掌握效率。
课后学习场景的 AI 渗透呈现多元化。小猿 AI App 通过极简交互界面覆盖 100 多个学习场景,其 "五重错因分析" 功能从知识漏洞、思维路径等维度诊断学习问题,配合 AI 讲题实现 "哪里不会讲哪里",缩短学生作业完成时间。科大讯飞学习机新增 "减压绿洲" 功能,通过语音情感识别与呼吸训练游戏,帮助学生缓解焦虑情绪。
科技公司助力推动高等教育智慧化转型。华东理工大学与腾讯云合作升级 300 间智播教室,通过 AI 分析课堂互动数据,提升教学评估效率。而在科研领域,华为助力东南大学建设AI算力网络平台,支持 50 多个科研项目,推动 AI for Science 新范式在材料、生物等学科的应用。
未来展望:技术伦理与产业协同下的发展新局
2025 年下半年,智慧教育行业将面临技术伦理与规模化应用的双重挑战。随着 AI 大模型在教学中的深度应用,数据隐私保护与算法公平性成为焦点议题。教育部在《意见》中特别强调 "筑牢教育数字化安全屏障",要求建立 AI 教育应用的安全审查机制。企业层面,猿辅导通过《智能学习终端内容审核基本要求》团体标准制定,科大讯飞则对 AI 学习机设置内容安全边界,屏蔽游戏相关内容,引导学习专注度。
产教融合与技术创新的协同将成为破局关键。华为擎云与高校共建鸿蒙实训室,培养操作系统开发人才,这种 "企业出题、高校解题" 的模式,正成为数智化人才培养的新范式。产教融合项目有望填补 AI 相关专业人才的市场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