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11 | 1997年发布,第1份物理层标准,工作频段2.4GHz,支持速率1、2Mbps |
802.11a | 1999年,第2份物理层标准,工作频段5.8GHz,支持速率6、9、12、18、24、36、48、54Mbps |
802.11b | 1999年,第3份物理层标准,工作频段2.4GHz,支持速率5.5、11Mbps;向下兼容1、2Mbps |
802.11c | 符合802.1D的MAC层桥接(MAC Layer Bridging) |
802.11d | 根据各国无线电规定做的调整 |
802.11e | 2005年,对服务等级QoS(Quality of Service)的支持,服务于语音、视频等流媒体数据的传输,利用优先级区别数据传输的等级 |
802.11f | 2003年,用于改善802.11协议的切换机制,基站互联性(IAPP,Inter-Access Point Protocol) |
802.11g | 2003年,第4份物理层标准,工作频段2.4GHz,支持速率6、9、12、18、24、36、48、54Mbps;向下兼容1、2、5.5、11Mbps |
802.11h | 2004年,对802.11a的扩展,目的是兼容其他5GHz频段的标准,确保其符合关于5GHz无线局域网的欧洲标准 |
802.11j | 2004年,对802.11a的补充,确保其符合关于5GHz无线局域网的日本标准 |
802.11i | 2004年,在安全和鉴权(Authentification)方面的补充,定义了RSN(Robust Security Network)标准,并制定了TKIP和CCMP两种新的加密协议 |
802.11n | 2009年,最新一代11n标准,导入MIMO技术,基本上是802.11a的延伸版,工作频段2.4GHz和5.8GHz,支持最高速率300Mbps;向下兼容802.11a/b/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