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馈线主要技术指标要求1. 皱纹铜管外导体馈线产品分类 下表所示为移动通信中常用皱纹铜管外导体馈线的类型及其型号。 皱纹铜管外导体馈线类型
2. 皱纹铜管外导体馈线的技术要求2.1 内导体各种规格代号电缆产品所需求的内导体外径、种类应符合下表规定:表3-1 各种规格代号电缆产品内导体外径及种类 2.1.1 铜包铝线内导体 铜包铝线内导体应为符合SJ/T 11223规定的CCA-10A或以上的软态铜包铝线。 2.1.2 光滑铜管内导体 光滑铜管内导体应为软态连续圆整纯铜管。 光滑铜管内导体的外观应光亮,无氧化、变形、碰伤等目力可见的缺陷;其结构尺寸及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3-2 光滑铜管内导体的结构尺寸及技术要求 注:厂家应答“铜管外径”及“管壁厚度”时,需要应答出具体尺寸及生产误差。例如,铜管外径为9mm,生产误差为±0.04,则应答为: 9.00±0.04。 2.1.3 螺旋形皱纹铜管内导体 螺旋形皱纹铜管内导体所用铜带应满足GB/T 11091的规定。成品电缆的螺旋形皱纹内导体及其焊缝应连续、平滑、无针孔等缺陷;其规格尺寸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3-3 螺旋形皱纹铜管内导体的结构尺寸要求
2.2 绝缘电缆的绝缘层应为连续地同心挤包在内导体上的泡沫聚烯烃。其材料应是含有稳定剂的绝缘级聚烯烃。 2.2.1 泡沫聚烯烃绝缘结构 泡沫聚烯烃绝缘应为以下两种结构中的一种: 1) 双层绝缘——内导体粘结层/闭孔结构泡沫聚烯烃层; 2) 三层绝缘——内导体粘结层/闭孔结构泡沫聚烯烃层/聚烯烃外皮层。 内导体粘结层应既粘结在内导体上又粘结在泡沫聚烯烃绝缘层上;聚烯烃外皮层应粘结在泡沫聚烯烃绝缘层上。 2.2.2 泡沫聚烯烃绝缘要求 3) 绝缘附着力:绝缘层应易于从内导体上剥离,但其附着力应不小于98N。 4) 绝缘热收缩:绝缘的总收缩量应不超过6.4mm。 5) 绝缘的热氧化稳定性:绝缘试样的氧化诱导期(OIT)应不小于20min。
2.3 外导体电缆的外导体由环形皱纹铜管或螺旋形皱纹铜管构成。螺旋形皱纹铜管的螺纹方向应为右向。 2.3.1 电缆外导体类型及主要结构尺寸 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4 外导体类型与结构尺寸 2.3.2 电缆外导体外观及铜带要求 电缆外导体焊接应连续、平滑、无针孔等缺陷。 外导体所用铜带应符合GB/T 11091的规定。
2.4 护套2.4.1 护套要求 1) 在同一护套截面上,护套最小厚度、最大外径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表5 护套最小厚度、最大外径要求 2) 护套应连续地同心挤包在外导体上; 3) 电缆护套外表应光滑、平整,无孔洞、裂缝、气泡和凹陷等缺陷; 4) 电缆护套生产过程中应进行交流火花试验,试验后应无击穿点,火花试验电压应符合表7 的规定; 5) 护套的机械物理性能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表6 护套机械物理性能要求
2.5 成品电缆的性能要求2.5.1 机械物理性能与环境性能 1) 低温下弯曲 对电缆的低温下弯曲试验应按YD/T 1092-2013中关于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完成实验后,用正常或矫正视力检查,试样的护套应无任何可见的开裂、裂纹或其它损伤。在进行检查之前,允许试样恢复至室温。 2) 温度冲击 对电缆的高低温冲击试验应按YD/T 1092-2013中关于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完成实验后,电缆试样内导体轴向尺寸变化应不大于1.6mm,绝缘层轴向尺寸变化应不大于3.2mm。 3) 重复弯曲 对电缆的重复弯曲试验应按YD/T1092-2013中关于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完成试验后,用正常或矫正视力检查,试样的金属部件应无裂纹;试验后测试的“电压驻波比”仍应符合表7中对相应“工作频段”的“电压驻波比”要求。 4) 抗压性 对电缆的抗压性试验应按YD/T 1092-2013中关于试验方法的规定进行。完成试验后测试的“电压驻波比”仍应符合表7中对相应“工作频段”的“电压驻波比”要求。 5) 阻燃电缆的耐燃烧性 阻燃电缆的耐燃烧性应能通过GB 18380.12-2008中规定关于单根电缆垂直燃烧试验的要求,用于基站设备内部的电缆应满足GB/T 18380.35-2008成束燃烧试验的C类要求。 2.5.2 成品电缆的电气性能 电缆的电气性能应符合表7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