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通信光缆线路工程建设 有关技术问题 一、长途通信光缆线路工程建设的有关技术问题 (一)通信光缆中光纤的主要技术指标 目前通信建设工程使用的光纤主要有两种,即ITU-TG.655(简称G.655)和ITU-T G.652(简称G.652)建议的单模光纤。G.655为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一个工程(至少是一个中继段)所用的光缆应为同一型号和同一来源(即同一工厂、同一材料和同一制造方法)。光缆中的同一种光纤(G.655或G.652)应为同一来源(同一工厂、同一材料和同一制造方法和同一折射率分布)。每盘光缆中的光纤不应有接头。 现将G.652和G.655光纤的主要技术标准分别介绍如下: 1、G.652光纤 (1)模场直径(1310nm波长) 标称值:8.8-9.5μm之间取一定值 偏 差:不超过取定值的±0.5μm (2)包层直径 标称值:125μm 偏 差:不超过取定值的±1.0μm (3)1310nm波长的模场同心度偏差:不大于0.8μm (4)包层不圆度:小于2% (5)截止波长 截止波长应满足λcc及λc的要求: λc(在2米光纤上测试)<1260nm; λcc(在20米光缆+2米光纤上测试)<1270nm。 (6)光纤衰减系数 ①在131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系数为:0.36dB/km。 光纤衰减曲线应有良好的线性并且无明显台阶。用OTDR检测 任意一根光纤时,在1285~1339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31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3dB/km。 ②在155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系数为:0.23dB/km。 光纤衰减曲线应有良好的线性并且无明显台阶。用OTDR检测任意一根光纤时,在1480~1580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55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5dB/km。 用OTDR检测任意一根光纤时(在1310nm及1550nm波长)时,其衰减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并无明显台阶。 (7)光纤在1310nm波长上的弯曲衰减特性 以37.5mm为弯曲半径,松绕100圈后衰减增加值小于0.05dB。 (8)色散 ①零色散波长范围为1300~1324nm; ②最大零色散点斜率不大于0.093ps/nm2.km; ③在1300~1339nm波长范围内色散不大于3.5ps/nm. km; ④在1271~1360nm波长范围内色散不大于5.3ps/nm. km; ⑤在1550nm波长的色散系数不大于16ps/nm. km; ⑥在1480~1580nm波长范围内色散不大于19ps/nm. km。 (9)偏振模色散系数 成缆后在1550nm波长范围内,光纤的偏振模色散系数应小于0.20ps/√km。 (10)拉力筛选试验 成缆前的一次涂覆光纤全部经过拉力筛选试验,试验拉力不小于5N(约为0.4Gpa、50kPsi,光纤应变约为0.58%),加力时间不小于1秒钟。 (11)光纤着色应优先采用UV处理法。其颜色应不迁染、不褪色(用丙酮或酒精擦拭也应如此)。 (12)光纤接头损耗 所供光缆中的任意两根光纤在工厂条件下1310nm波长的熔接损耗应满足: 平均值≤0.05dB 最大值(2σ)≤0.10dB 2、G.655光纤 (1)模场直径(1550nm波长) 标称值:8.0-11.0μm之间取一定值 偏 差:不超过取定值的±0.6μm (2)包层直径 标称值:125μm 偏 差:不超过±1.0μm (3)纤芯(MFD)/包层的同心度偏差:不大于1μm (4)包层不圆度:小于1% (5)截止波长 截止波长应满足λc或λcc的要求: λc(在2米光纤上测试)<1470nm λcc(在20米光缆+2米光纤上测试)<1480nm (6)光纤衰减系数 ①在1550nm波长上的最大衰减系数应≤0.22dB/km 在1525~1565nm波长范围内,任一波长上光纤的衰减系数与1550nm波长上的衰减系数相比,其差值不超过0.05dB/km。 ②光纤衰减曲线应有良好的线性并且无明显台阶。用OTDR检测任意一根光纤时,在1550nm波长处500m光纤的衰减值应不大于(αmean+0.10dB),αmean是光纤的平均衰减系数。 (7)光纤在1550nm波长上的弯曲衰减特性 以37.5mm为弯曲半径,松绕100圈后,衰减增加值应小于0.10dB。 (8)色散 ①最大零色散点斜率:≤0.10ps/nm2.km。 ②非零色散波长区在1530~1565nm范围内任何波长处的色散系数都应满足:1.0≤D≤6.0 ps/nm. km。 (9)偏振模色散 成缆后在1550nm波长范围内,光纤的偏振模色散系数应小于0.1ps/√km。 (10)拉力筛选试验 成缆前的一次涂覆光纤全部经过拉力筛选试验,试验拉力不小于5N(约为0.4Gpa、50kPsi,光纤应变约为0.58%),加力时间不小于1秒钟。 (11)光纤着色应优先采用UV处理法。其颜色应不迁染、不褪色(用丙酮或酒精擦拭也应如此)。 (12)光纤接头损耗 所供光缆中的任意两根光纤在工厂条件下1550nm波长的熔接损耗应满足: 平均值≤0.05dB 最大值(2σ)≤0.10dB (二)光 缆 目前通信工程建设所用的光缆按缆芯结构划分主要有:松套层绞式光缆、中心束管式光缆、骨架式光纤带光缆、全介质自承式光缆、架空地线复合光缆、室内光缆等;按其使用用途划分,又分为:管道/架空光缆、直埋光缆、非金属光缆、轻铠光缆、特殊光缆,如水底光缆、海底光缆、防蚁光缆、阻燃光缆等;按光缆护层结构划分(光缆护层结构应根据敷设地段环境、采用的敷设方式和保护措施确定),又分为:用于直埋光缆的护层结构:PE内护层+防潮铠装层+PE外护层,或防潮层+ PE内护层+铠装层+PE外护层,光缆型号有GYTA53、GYTA33、GYTS、GYTY53或其他更为优良的结构;用于架空光缆的护层结构:防潮层+ PE外护层,光缆型号有GYTA、GYTS、GYTY53、GYFTY、ADSS、OPGW或其他更为优良的结构;用于管道光缆(含硅芯塑料管管道)的护层结构:防潮层+ PE外护层,光缆型号有GYTA、GYTS、GYTY53、GYFTY或其他更为优良的结构;用于水底光缆的护层结构:防潮层+ PE内护层+钢丝铠装层+PE外护层,光缆型号有:GYTA33、GYTA333、GYTS333、GYTS43或其他更为优良的结构;用于局内光缆的护层结构:阻燃材料外护层;用于防蚁光缆的护层结构:直埋光缆结构+防蚁外护层。 1、光缆缆芯结构 (1)缆芯一般采用松套管层绞式或中心束管式结构; (2)缆芯以12芯为一组;若采用G.655 光纤与G.652光纤混合缆芯结构,应注明第X组~第X组采用 G.655 光纤或G.652光纤; (3)同一包中同芯数各类型光缆分组纤芯数量及其色谱应一致。缆芯内应充满缆膏和松套管内应充满纤膏。 (4)加强构件可以为金属或非金属。金属加强芯应采用不锈钢丝,也可采用其它不易腐蚀的、不析氢的、涂有保护层的钢丝等。非金属加强芯应采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拉力≥1500N。 2、光纤识别 (1)为了便于识别,光纤和松套管必须有色谱标志。每组12根光纤应用12色(即全色谱) (2)用于识别的色标应鲜明,在安装或运行中可能遇到的温度下,不褪色,不迁染到相邻的其它光纤或光缆元件上,并应透明。 (3)每盘光缆两端分别有端别识别标志。(即A端或B端) 3、机械性能 光缆在承受表列“允许拉伸力”和“允许压扁力”的情况下,受力解除后,所有光纤的衰减均不应有变化。光缆允许拉伸力和允许压扁力见下表: 光缆的机械性能要求 其他机械性能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按供货合同约定。 4、光缆标称盘长:一般为2000m,或按供货合同约定。 5、光缆外护层上以1米间隔印出以下内容: (1)纵长米 (2)光纤数量和类型 (3)工程名称缩写:电信运营商徽标——工程名称 (4)制造厂家 (5)制造年份 以上标志是永久和清晰的(在光缆寿命期间内)。尺码的精确度应优于每100m±0.2 m。 现将光缆出厂检验的三个实例列于附录1、附录2、附录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