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上将

注册:2004-11-1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2-16 13:02: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引言

    直放站是在基站和移动台之间串入的一个模拟有源设备,噪声积累效应直接影响施主基站的覆盖和容量。

    当直放站上行增益与上行链路损耗相等、噪声系数与基站相等时,1个直放站将使施主基站底噪抬升3dB,影响施主基站的上行覆盖范围;由于宏基站的上行覆盖先受限,因此需要降低施主基站底噪的抬升量,往往采用直放站上行增益低于上行链路损耗的措施来降低抬升量。

    直放站对施主基站的容量也有影响。直放站和干放等模拟设备产生的噪声是积累的,无法通过信号再生方法消除。因此,引入直放站将降低信号的信噪比(EVM恶化),降低系统的解调性能,直接降低WCDMA系统的容量。另外,直放站增加了传输时延和设备处理时延,对快速功控的收敛带来一定的影响,也会直接导致施主基站的容量下降。由于直放站上行和下行均进行放大,对双向链路的容量均产生影响。

    二、对上行容量的影响

    在没有周围基站小区干扰的条件下,CDMA系统单业务条件下单小区的上行容量表达式为:

    (1)

    式中M表示CDMA系统的信道数(同时接入的最多用户数),是业务的处理增益,是背景热噪声在通信带内(3.84MHz)的功率,是每个业务信号到达基站接收端的功率, 是业务在一定业务质量QoS(主要是误块率等)下,接收机解调所需的信噪比。

    由公式(1)可见,CDMA系统上行容量取决于处理增益和系统性能(解调所需的)。

    不考虑底噪影响时的容量表达式(时的极限或者极点容量):

    (2)

    CDMA是自干扰系统,自干扰引起功率攀升导致基站总接收噪声(宽带接收总功率RTWP,包括底噪和自干扰噪声)上升,基站小区负荷提高,基站小区上行负荷公式:

    (3)

    式中是小区上行负荷,是基站总接收噪声上升量。

    单业务上行容量模型不失一般性,结论可以作为依据。由于话音业务粒度小,比较容量变化误差相对较小,下面将话音业务作为例子探讨。

    1.底噪抬升对上行容量和覆盖的影响

    从公式(3)可以看到,基站总接收噪声上升3dB时,即,上行负荷已经达到50%,上升6dB时达到75%。

    从公式(1)可以看到,基站底噪抬升后对上行实际容量有影响。但底噪抬升对容量的影响与自干扰功率攀升对容量的影响是不同的。自干扰引起功率攀升是在功率控制机理下,比如一个新用户接入增加了干扰,已经接入的用户为了满足原来的QoS而增加功率,以克服新用户接入的干扰,这是一个交替攀升的过程,理论和仿真结果证明,在功控收敛的条件下功率攀升不会无休止进行下去,将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功控收敛条件与功控算法、无线环境和链路时延等有关。

    底噪抬升3dB并不意味上行容量降低了50%。底噪抬升是指在背景热噪声基础上,用户不断接入产生自干扰使基站宽带接收总功率RTWP上升;底噪抬高后,RTWP更快接近最大限制值,即对容量有影响。下图是底噪抬升与自干扰功率攀升示意图:

   


图1不同底噪的自干扰功率攀升示意图

    底噪抬升直接降低上行接收灵敏度,上行覆盖半径直接缩小,覆盖半径缩小的百分比与传播模型有关,室外传播模型可以使用距离衰减系数3.53作为参考。

    底噪抬升对上行覆盖半径缩小比例见下表1:



    CDMA系统是一个自干扰系统,干扰增加即容量下降;信号本身就是干扰,增加发射功率意味着干扰增加,容量下降。

    组网时必然存在多小区,干扰增加,组网后每个基站小区的容量比单小区容量下降,下降比例取决于干扰的增加量。

    根据3GPP协议【3】,多运营商和多小区时干扰噪声上升,将引起容量的损失,以容量下降前的容量作为比较基础,则容量下降(损失)比例为:

    (4)

    是单小区(或单运营商)的干扰,是多小区(或多运营商)的干扰。按照增加干扰的情况,由(4)式得:

    (5)

    式中为增加的干扰比例。

    或者按照干扰增加的dB值计算得出容量的下降比例:

    (6)

    根据参考文献【6】、【7】结论,Qualcomm公司进行的模拟实验表明,来自其它基站小区的干扰为基站收到的本小区内部干扰的35%,组网后多小区容量比单小区容量下降,按照(5)式计算,相对下降前的容量,下降比例为:

    (7)

    直放站引起基站底噪抬升,上行接收灵敏度降低,上行覆盖半径变小,在相同数量移动台的情况下,基站之间的干扰增加。这是因为其它基站下的移动台在相同地点增加了发射功率,到达本基站形成干扰的增加,相当于其它基站下移动台同发射功率的等效平均距离减小。

    当底噪抬升dB时,假设室外宏小区传播模型的距离衰减系数=3.53,则覆盖半径缩小比例为:

    (8)

    同发射功率的等效平均距离减小导致干扰增加,其比例与(7)式相同。

    比如底噪抬升3dB,灵敏度降低3dB,室外宏小区传播模型的距离衰减系数=3.53,则小区半径缩小17.77%。从式(5)得周围小区对本小区的干扰引起容量降低比例为:

    (9)

    可见,底噪抬升3dB增加的干扰导致上行容量下降15.1%。

    2.EVM恶化对上行容量的影响

    直放站、干放引入噪声后,使调制信号信噪比恶化,用误差矢量幅度(EVM)来衡量。根据3GPP协议规定【1】【2】,基站的EVM指标是低于17.5%,直放站的EVM指标要求好于12.5%。无论如何,引入直放站就增加了系统噪声,在原来信号的基础上附加了模糊度,影响了整个系统的EVM指标,使解调时误码率BER(或者误块率BLER)上升,噪声上升增加可以表示为【8】:

    (10)

    而经过直放站后,信号的EVM可以按照一下公式计算:

    (11)

    这样,总的EVM值是21.5%,根据公式(10)得:

    (12)

    这样,直放站引入后噪声上升约0.20dB,降低容量为:

    根据公式(6),,下降了4.5%。

    或者根据公式(3),,下降了4.5%。

    两种途径求得的结果相同,EVM恶化导致容量下降4.5%左右。若EVM恶化指标小于协议规定的值,EVM导致容量降低的容量将减小,一般可以做到容量仅降低3%左右。

    3.引入时延对上行容量的影响

    直放站和干放引入额外的时延,对1500Hz的功控环路产生迟滞效应,造成功控收敛波动大的问题(中值仍然收敛于目标值,但是方差大),实验结果表明,在业务相同QoS(主要是误块率BLER等)下,基带解调所需信噪比Eb/N0提高0.2dB左右,使用公式(2)或(3),所需信噪比提高而降低容量为:

    根据公式(2):,下降4.5%

    根据公式(3):,也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

    参考文献【4】对非理想功率控制对容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经过大量仿真和证明的结果,在非理想功率控制的标准偏差达到2.5dB时,对容量的降低接近1dB,即容量降低比例约为。

    上述的3个因素均降低CDMA的上行容量,总降低量为3个降低量的总和。

    三、对下行容量的影响

    衡量基站下行容量比较困难,因为在基站近处,每个用户所需的功率很小,输出20W功率可以满足超过256个用户的需要,此时是下行码道(信道)之间的非正交干扰受限和码资源受限(最多256个话音码道或7个384K码道),不是功率受限,室外微基站就是这种典型情况。当全部用户在宏基站远处接入和通信时,每个用户往往将最大限制的功率用完,20W功率最多只能接入10多个话音用户,此时是功率受限,大区制宏基站覆盖(比如覆盖半径大于10Km)系统就是这种典型情况,需要加大基站发射功率或者用直放站增加下行容量,在大区制宏基站覆盖系统中直放站可以增加下行容量。

    在城市环境,基站覆盖半径一般在5Km范围内,下行容量更偏向非正交干扰受限的情况,直放站主要作为补盲覆盖,覆盖区域实际话务量小,扩大下行容量的效果不如大区制的明显。

    直放站引入后,将基站部分功率放大以扩大覆盖面积。但是,不会增加单位面积的容量(每平方公里的用户数),只是弥补基站输出功率的不足。

    室内覆盖环境主要以单径为主的微微小区特征,非正交干扰比较小,往往是码资源受限。已经在实验中得到证实。

    直放站和干放是一个串入基站到移动台之间链路的模拟有源设备,是双向进行放大的,因此,对下行链路也产生影响。以下分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直放站增加下行功率从而增大下行容量

    根据参考文献【5】的结论,直放站上行噪声系数要比基站大4~7dB,也就是说,直放站的上行接收灵敏度要比基站差4~7dB,为了达到上、下行平衡,直放站的下行功率要比基站小4~7dB。

    因此,总下行输出功率=基站输出功率+直放站输出功率。

    使用直放站后增加了下行功率,设直放站比基站功率低dB,则功率增加倍数为:

    (13)

    当=4~7dB时,根据(13)式,1.2~1.4倍,即下行容量增加20%~40%。

    2.直放站恶化链路EVM指标导致下行容量下降

    直放站在下行链路中恶化信号的EVM,参考上行的EVM指标,使移动台接收机解调所需要的信噪比提高,所需要的功率增加,同样距离和业务质量的情况下,增加了基站下行发射功率。

    由链路中信号EVM恶化造成的功率增加与移动台到基站距离相关,但下行容量降低比例可以从提高值直接得到,提高0.2dB,根据(6)式,则容量下降比例。

    3. 直放站额外时延造成下行功控误差的标准偏差增加,下行容量下降

    根据A.J.维特比的结论【4】,非理想功率控制对容量有影响,在非理想功率控制的标准偏差达到2.5dB时,对容量的降低接近1dB,容量下降比例约为。

    非理想功控使容量降低dB,根据(6)式容量下降比例为。

    在由于无线环境变化等造成功控来不及补偿衰落而出现误差,使非理想功率控制的标准偏差达到5dB以上时,容量的降低达到2dB,容量下降比例为。

    可见,当链路时延增加时,功控更来不及补偿快衰落,功控误差将更大,非理想功率控制的标准偏差上升更多甚至不能收敛,导致下行容量急剧下降。

    下行容量变化是以上3个结果的总和。

    综上所述,直放站引入后下行容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只有当额外时延使功控误差标准偏差低于2.5dB时,即使采用输出功率比基站输出功率低7dB时下行容量仍然有所增加,若下行功控误差标准偏差高于5dB时,直放站站将使下行容量下降。

    若直放站时延、AGC(ALC)等因素使得下行快速功控误差标准差很大,甚至超出稳定的临界状态,以致下行功控不再收敛,此时下行容量将急剧下降。比如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直放站引入额外时延使功控不收敛,不断增加链路发射功率,造成下行各条物理链路功率很快达到最大限制值,降低下行容量。在3G实验网中,对射频直放站和光纤直放站的实验时曾经发生过类似现象。

    四、结束语

    直放站引入后,造成施主基站底噪抬升,上行覆盖半径缩小,同时引起上行容量下降。在底噪抬升3dB的情况下上行容量降低约15%,EVM恶化和额外时延另外引起容量降低约9%,即综合的上行容量总降低量约24%。

    当直放站输出功率比基站低4~7dB时,下行容量增加15%~35%。只要额外时延使功控误差的标准偏差低于2.5dB,下行容量仍然增加;若下行功控误差的标准偏差大于5dB时,下行容量不增反减。当直放站引入额外时延导致下行功控不收敛时,下行容量将急剧下降。功控不收敛是指超出基站和直放站组成的系统稳定边界条件的情况,需要进一步研究,找出稳定边界条件和规律,以获得足够的系统稳定裕量,避免整个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出现容量大幅下降的情况。

    直放站和干放的作用和特性类似,结论可以在干放场合下借鉴。直放站后串干放的情况将加大噪声,更需要仔细分析各个方面的影响,在实际工程中采取相应的、有效的措施。

举报本楼

本帖有 8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7-18 08:26 , Processed in 0.23296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