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少尉

注册:2017-5-1926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5-19 11:48: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我常逛各种通信论坛,我发现运营商员工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种错觉,觉得自己从事的是一份“伟大/至少是有别于其他行业”的工作,我知道这是那一段通信行业辉煌、伟大时期留下来的后遗症。而事实上,从工作性质来看,运营商员工其实也只是流水线上普通员工而已,跟绝大部分制造业,如纺织厂的工人性质无异,只是部分岗位的操作的复杂程度略高而已,如纺织厂工人很少需要写ppt(事实上在运营商里写ppt也只是一桩体力活而已)。

或者我们重头来捋一捋,来看看通信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在企业性质或工作性质上,是否确实具有什么特殊性。

每个时代都有一些具有时代特性的、被人们广泛认可的职业。如,上世纪50、60年代,社会认可的是插秧能手、种植能手,备受人们追崇,是能到处演讲的,后来有了抛秧技术等兴起,这群行业能手迅速悄无声息;然后到了60、70年代,当时社会上最具技术含量的工作是钢铁工人,只有最优秀的青年才有资格进到钢铁厂工作,后来“去产能”让他们集体失去工作岗位;70、80时代,年轻农民洗脚进厂,纺织工人一份是很多人羡慕的工作,要缴纳介绍费的,后来成为廉价生产力的代表;80、90年代,铁路工人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被系统外的人们深深艳羡,后来也泯然众人了。

到了90、00年代,随着国内通信市场在政策影响下开始波澜壮阔的跨越式发展,并先后经历了两次兴盛期,一是90年代中期固网大发展,二是2000年左右的移动通信大发展,由此进入常说的黄金十年时期,那时候拉根固定电话线是要排队几个月的,要好烟好茶侍候着,移动号码是要巨额的入网费的。到后来,未来巨头中国移动迈入快速发展轨道,大规模基站建设铺开,每期都是十万级的规模建设。当时的现状是,大量技术人员缺乏,并由此催生了一大批效益非常好的公司和大量的高薪通信工程师,不管是BSC、BTS,还是核心网工程师、网优,薪水几乎年年上涨,远远抛离了社会的平均水平。当时通信行业对人的要求是比较高的,直至我上大学的时候,都还是觉得通信比其他专业难读多了,又要懂硬件,又要懂软件,还有数据库,信号系统,无线射频,模拟技术,数字技术,单数学课就7、8门。当时进入三大运营商的几乎都是各所重点大学中的优秀甚至顶尖毕业生,当然,相匹配的薪酬和福利也是远远领先于其他行业,通信行业高薪、暴利的形象就是这段黄金十年的时期内形成的,并一直延(wei)续(huo)至今。

然后到了10年代开始,互联网异军突起,BAT开始了在IT领域的跑马圈地和割据称雄,极大地挤压了通信行业的生存发展空间,几大运营商及相关设备厂商都陷入了滞涨,甚至亏损状态,互联网企业一时风光无限,这种风光不光表现在营收、利润等账面数字上,还具体表现在员工薪酬和福利,如阿里上市人均红包(配股)40万元+,腾讯校招年薪30万等消息都在极大刺激着运营商乃至通信相关行业员工的神经,而运营商员工经过多年的滞涨甚至降薪后,目前基层员工月薪普遍停留在3000-4000元的区间。

我们来看一下三大运营商近三年的一些相关数据。


221.webp.jpg

222.webp.jpg

223.webp.jpg

224.webp.jpg

225.webp.jpg

注:中国移动人均薪酬2015年大幅下降的原因是,中国移动按照合同法修正案关于降低劳务派遣用工占总人工比例的要求,调整用工结构工作造成2015年劳动合同用工数量大幅增加。相应将人工成本及于2015年前记录于其他运营支出的劳务费合并至雇员薪酬及相关成本列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通信行业从零起步时,没有规划、没有架构、没有技术、没有应用,所有的一切都需要精力和才智去建造,这时候“人”的价值是最大的,因为他们发挥他的聪明才智去创造规划、创造架构、创造技术、创造应用,并且要去把这些run起来,去产生价值,所以企业给“人”的待遇会很高。而等这一切都成型了以后,等这一套东西run得很顺畅的时候,企业就会想着从提高效率和节省成本的角度去提升创造出来的价值,什么样的模式是效率最高和成本最低的?答案是:流水线作业模式。

企业开始细化生产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并将其标准化和流程化,让员工成为单一环节上的专才(熟手技工),让他们能够专注地去将生产线上的每一个环节快速完善,快速运转,快速盈利,这就是流水线作业模式,这是最有序且有效的方式,无论是对纺织工厂还是通信企业而言都是如此。在这种模式下,“人”的价值和重要性就没那么大了,因为他从事的是简单、重复的工作,随时来一个新人也可以快速上手。

举一个例子,我刚刚写一篇公司的新闻通稿,1500字,我是怎么做的?我将稿子按框架分成3到4部分,然后安排给不同的人去完成,最后我进行组装。学新闻的,他来写醒目一点的标题和先声夺人的第一段,对项目内容熟悉的,他来写内容细节,然后再一起拼凑起来进行加工,对了,还需要一个认字的进行核稿,看看有没有错别字。这是什么?这就是流水线作业。连写一篇文章这么具有脑力劳动符号的工作都可以通过流水线作业来完成,还有什么是不能以流水线模式开展的?!哪怕是今天已经成为了中国骄傲的华为,员工平均年薪63万元的华为,它大体上用的也是这一套管理模式,将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甚至企业运营的整个过程流程化,人在其中只是操作工、执行员。

无论多么不愿意,在今天的历史大背景下,在今天通信行业在生产模式/业务模式上已经走入穷途,创新乏力的现状下,我们必须要承认,运营商的员工,不管什么通信工程师、市场营销专员、网优技术员,企管专员等等,其实已经是一份没有什么象征性符号的普通职业了,今天我们可能跟钢铁厂的工人、纺织厂的女工、铁路系统的职工一样,都只是一个流水作业产线上的工人而已。

有人可能会争辩说,我们怎么可能创新乏力呢,我们的生产模式/业务模式怎么会走入穷途?我们在战略转型呢,我们在搞物联网、云计算呢,我们在搞5G呢,事实上,运营商立足之本从来就不是创新,而是其市场能力、服务能力和运营能力,甚至乎,哪怕是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情怀的伟大企业华为,还有爱立信、摩拉、诺基亚等传统的通信企业,其创新也仅停留于狭窄的专有通讯技术领域,而这个领域还有多少路好走,还能走多远呢。所以,在不再需要创新的通信企业/运营商里,大部分岗位强调的是高度执行力,而非具有创造力的员工群体。

论坛上面很多运营商员工对企业的未来抱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想象,梦想着运营商能赢得这场与互联网的战争(这是一场不存在的单边战争),梦想着企业能回到过去极尽荣光的高速增长时期,梦想着员工能回到黄金十年里梦幻般的薪酬和福利——

嗨嗨嗨,同学,该醒醒了,口水都流一地儿了。
……我抬起头,擦了擦嘴角的口水,继续我的ppt……


已有 3 人评分家园分 收起 理由
koros + 1 赞一个!
TYMING + 1 时过境迁
聘用工 + 1 赞一个!

总评分: 家园分 + 3   查看全部评分

举报本楼

本帖有 23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8-2 23:39 , Processed in 0.418736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