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ic电子网
近日有消息称,特朗普政府正在考虑通过《芯片法案》资金置换股权的方式,强行收购美光、三星、台积电三大芯片巨头的股份。若此举落地,美国政府将从“政策扶持者”蜕变为“直接股东”,彻底重塑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
据了解,这一计划的雏形始于美国政府对英特尔股权收购的尝试。此前有消息称,特朗普政府正在寻求收购英特尔10%的股份,计划将其获得的79亿美元补助转化为股权,以此激励该公司将芯片制造业务搬回美国。随后,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在8月19日证实了这一传闻。
卢特尼克表示,如果该计划得以实施,美国政府将成为英特尔的最大股东。这一策略被称为“以股换补”,旨在通过提供资金支持来换取公司股份,从而对半导体产业施加更大影响。
(相关报道截图)
据悉,特朗普政府的计划是利用《芯片法案》下的资金,通过“以股换补”的模式来实现对这些公司的入股。虽然《芯片法案》已向各大芯片公司拨付了337亿美元的资金,但实际的现金支出仍然非常有限,这为特朗普政府与英特尔、美光、三星和台积电就这一计划进行谈判提供了灵活性。
目前,美国政府已向台积电拨款66亿美元,向美光拨款62亿美元,向三星拨款47.5亿美元。而其余的大部分补贴尚未发放,这为政府提供了操作空间。尽管卢特尼克强调,入股仅为“为美国人民获取回报”,不涉及投票权或董事会席位,但市场普遍担忧,这或是“变相国有化”的前奏。
据知情人士透露,美国政府计划持有英特尔约10%的股份,以此换取更大的话语权;同时,三星、美光和台积电的补助可能也会被视作“国有化”。白宫宣称这是一项“创新方案”,旨在优先满足美国的需求。但专家则认为,政府干预企业运营可能会颠覆自由市场的根基。
对此,有业内人士警告称,政府直接持股可能会引发企业治理结构的复杂性,影响公司的决策和运营效率。同时,市场参与者也担心,政府的干预可能使得科技公司在未来面临监管的不确定性,从而对创新和投资产生负面影响。
无论此举最终落地程度如何,特朗普政府的行动都传递出了一个明确信号:试图通过资本介入,实现对半导体产业的战略掌控。这一举措虽然在短期内可能带来资金支持,但其长期影响仍需关注。尤其对于三星、台积电等企业而言,如何在政治压力与技术自主之间找到平衡,将决定其未来的命运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