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大将

注册:2024-8-2878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9-14 17:05:40 来自手机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9月8日,工信部向中国联通颁发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这张被业内称为“卫星互联网入场券”的牌照,让中国联通可以“持证上岗”。
9月9号,中国联通营业厅随即正式上线了“联通卫星”业务。无缝衔接的背后,是中国联通的极度渴望。因为,这不仅是当前市场竞争的需要,更是面向6G星辰大海的必然选择。那么,围绕着空天一体和卫星互联网,中国联通将会走出一条什么样的产业路径呢?

超过50年的卫星通信“基因”
故事应该从50年前说起,很少有人知道,中国联通与卫星通信渊源已跨越半个多世纪。
早在上世纪70年代,由周总理批准建设了我国最早的卫星通信地面站,现已形成具备数据、语音、视频、互联网等全业务保障能力。中国联通还拥有运营商中唯一的自有高通量信关站,可提供7*24小时连续通信服务;中国联通圆满完成多项重大攻关任务,如护卫神舟13返航、南极科考通信覆盖、抢险救灾抗击“杜苏芮”等。
2017年,为了加速中国机载Wi-Fi市场化进程,中国联通与航美在线、海特凯融联手成立合资公司“联通航美”。作为联通集团旗下致力于卫星通信产品与服务的专业化子公司,联通航美的业务触角在不断扩展,推出了沃星海、沃星陆、沃星空、沃星图四大卫星系列产品,为全球客户提供专业的天地海一体卫星服务。
但据业内人士透露,在众多的专业公司中,联通航美的整体营收排名并不高。究其背后的原因,在于其客户和产品结构,以B端用户为主,主要面向特殊场景与应急通信。而原本被寄予厚望的航空互联网业务,也因为各种原因难以快速上量。中国联通卫星业务应该如何破局呢?
“天通”只是“开胃菜”
其实,不仅仅是联通,一直手握牌照的中国电信,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虽然是独家运营,但中国电信的卫星业务一直不温不火,甚至组织个行业终端集采都有困难。为什么?因为用户量太小,对于运营商而言,基于规模的价值运营才是第一位的,如何才能具备规模效应呢?
直到2023年华为Mate 60“捅破天”的发布,电信才找到了答案。研发历程是历尽艰险,回报也同样喜人。短短两年之内,中国电信的天通用户增长了10倍,营收也同步增长;更重要的是,中国电信吸引了一批高端用户,也提升了品牌的美誉度。
中国电信的成功,也让中国联通看到了机会。业内人士透露,中国联通很早就向监管部门提出申请,希望可以共建共享天通。历经波折之后,中国联通终于如愿以偿,“中国联通可依法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等业务,深化应急通信、海事通信、偏远地区通信等场景应用,丰富通信服务与产品供给。”拿到牌照后,中国联通营业厅随即上线了联通卫星业务。
根据业务说明,在地面通信网络覆盖不稳定或无覆盖情况下,联通卫星业务可提供紧急通信服务。目前,天津、山西、安徽、江西、湖北、贵州、广东、海南用户可订购联通卫星业务。用户只需开通联通卫星功能包,每月支付10元费用,即可连接卫星拨打、接听电话及发送、接收短信,还包含2分钟免费国内主被叫通话。不过,目前该业务仅支持在中国境内使用,暂不支持境外使用。
需要指出的是,受限于协议制式、卫星轨道、卫星数量等因素,天通在业务形态、覆盖能力和终端支持门槛等方面,有其局限性,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通信保险”的本质。不过,天通让卫星从十万级用户生态,跨入到了千万级用户生态,这对于行业是个巨大的贡献。
对于联通而言, “天通”能够带来什么?一个最为明显的数字就是手机直连用户,参考电信的用户渗透率情况,发展200-300万用户是可行的,再加上车联网等形态,会带来数亿元的收入。但天通只是“开胃菜”,真正的“大餐”还在后面。
NTN才是通往星辰大海的正途
作为新基建中的信息基础设施,以低轨巨型星座为底座的卫星互联网具有覆盖范围广、不受地理环境限制等显著优势,能够为全球范围内的用户提供高带宽、灵活便捷的互联网接入服务。尤其是基于NTN(非地面网络)的物联网技术,更是为卫星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了新的维度。
事实上,中国联通很早就开始进行了NR NTN相关研究,并率先完成了在轨技术试验。2023年9月,中国联通研究院就已完成了NR NTN低轨卫星实验室业务验证,成功完成端到端卫星语音通话、卫星可视电话等业务测试。2024年2月,中国联通研究院又携手产业链共同完成了运营商主导的首个NR NTN终端直连低轨卫星在轨试验,上行峰值速率3.6Mbps,下行峰值速率11Mbps,数据速率和4G速率相当。
今年2月,中国联通在北京亦庄完成了国内首个基于低轨星座—吉利星座的车载卫星通信外场试验,试验设备搭载专用芯片模组,成功验证了“车载终端—在轨卫星—业务平台”全链路双向通信能力。今年8月下旬,联通星系01星-04星四颗低轨卫星在山东日照附近海域成功发射入轨,其中,联通星系01-03星为低轨物联通信卫星,联通星系04星为具备先进窄带物联通信能力的低轨卫星。
这一系列技术验证也为后续的技术突破和商业模式创新奠定了基础。
当然,不少人疑惑:中国星网、上海垣信等专业卫星企业已在布局星座建设,为何还需要电信、联通、移动这样的电信运营商参与?答案或许就藏在“运营能力”这四个字里。
电信运营商在卫星互联网领域具有天然优势。一是网络运营经验,电信运营商多年来维护着超百万个地面基站,在网络优化、信号调度、故障排查等方面的能力,是卫星企业短期内难以复制的;二是客户运营体系,其覆盖全国的营业厅、客服团队,能更加方便为卫星用户提供“最后一公里”的服务;三是生态整合能力,电信运营商深耕各行业多年,可快速推动卫星技术在应急、海事、交通等领域的落地。
可以明确的是,电信运营商与卫星企业的关系绝非竞争,而是互补。随着越来越多的玩家入局,我国卫星互联网市场将形成“适度竞争、良性互动”的格局,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应急通信、偏远地区通信的覆盖也将更加完善,最终让“天地一体化”的通信服务惠及更多人。 天通”只是“开胃菜”

举报本楼

本帖有 1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9-14 21:41 , Processed in 0.16546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