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通过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的科创板IPO申请。从6月30日获得受理到成功过会,摩尔线程仅用了88天的“闪电”速度,成为年内规模最大的IPO项目之一,拟募资80亿元。
而这对于已经提前布局的中国移动而言,这笔投资赚大发了!
- 01 - 投资回报:5亿本金或变为90亿市值股权中国移动通过旗下中移基金持有摩尔线程849.5555万股,持股比例为2.1237%(上市稀释后为1.9114%)。根据摩尔线程Pre-IPO轮246.2亿元的投前估值,中国移动的投资金额约为5.23亿元。 然而,随着摩尔线程成功过会,这笔五年前的投资正在变为一场投资盛宴。市场对摩尔线程上市后的估值普遍乐观,预计在3000亿至5000亿元之间。 简单计算一下:如果摩尔线程上市后估值达到3000亿元,中国移动持有的股份价值约52.11亿元;如果达到4000亿元估值,股份价值约71.23亿元;如果达到5000亿元估值,中国移动的这笔投资将价值约90.34亿元。这意味着中国移动5亿多元的投资可能获得10倍以上的回报。
- 02 -生态协同:算力战略的关键拼图中国移动投资摩尔线程的逻辑远不止于财务回报。作为国内领先的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正全力推进“算力网络”战略,而GPU是AI算力的核心基础设施。 投资摩尔线程使中国移动获得了国产高端GPU的稳定供应和深度技术合作,增强其云计算(移动云)、智算中心、5G+AI应用(如云游戏、元宇宙)的竞争力。 2025年7月,在中国移动产业投资生态合作大会上,摩尔线程作为中国移动的生态合作伙伴全面展示了基于国产全功能GPU的通用计算加速平台及创新成果。中国移动打造的“沃土计划”为投资生态内的企业构建了赋能成长与商业合作的长效机制,摩尔线程已加入该计划。 这种“资本+产业”的双轮驱动模式,让中国移动既通过投资获取财务回报,又通过生态合作强化自身主营业务竞争力。
- 03 - 摩尔线程:国产GPU的领军者摩尔线程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专注于全功能GPU芯片及相关产品研发、设计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公司创始人张建中在GPU领域拥有丰富经验,曾在英伟达工作长达14年,担任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经理。 尽管成立仅五年,摩尔线程已推出四代GPU架构,并围绕芯片构建了板卡、一体机、智算集群等多种形态的产品矩阵。公司的技术实力得到了市场认可,2025年6月,在《2025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中估值已达310亿元。 财务数据同样展示了摩尔线程的成长性: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从4608.83万元增长至4.38亿元,复合增长率达208.44%。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更是达到7.02亿元,已超过前三年营收总和。
- 04 - 风险与挑战:差距犹存,竞争加剧尽管摩尔线程发展迅速,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公司在招股书中坦言,与英伟达等国际巨头相比,其产品在高端GPU市场的性能及生态支持上仍存在差距。 2023年10月,摩尔线程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导致先进制程代工受限、核心零部件采购受阻,制约了产品研发与量产节奏。 市场竞争也在加剧。按收入计算,2024年英伟达、华为海思以及AMD在国内AI芯片市场中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4.4%、21.4%、15.3%,而摩尔线程所占份额低于1%。
- 05 - 中国移动的投资眼光独到之处中国移动投资摩尔线程的成功,体现了其产业投资的独到眼光: 一是 战略先行。中国移动早在五年前就预见到AI算力对于电信运营商未来发展的战略意义,提前布局GPU这一算力基础设施核心环节。 二是 生态协同。中国移动不仅提供资金,更为被投企业提供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通过“沃土计划”等机制实现双向赋能。 三是 长期主义。中国移动没有因为摩尔线程连续亏损(近三年半累计亏损约52.76亿元)而却步,而是看中其长期技术价值和战略协同效应。 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AI算力需求持续爆发,中国移动这笔投资的价值还将进一步释放。这不仅是一次成功的财务投资,更是传统电信运营商向科技创新型企业战略转型的成功案例。
白犀牛通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