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新兵

注册:2015-3-1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5-4 17:39: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L411040移动通信系统”:此部分内容新增了 “1L411045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特点”一条内容,其他部分内容没有变化。
1L411041移动通信系统的构成
一、移动通信特点
1 .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一方在移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移动通信是有线通信网的延伸,它由无线和有线两部分组成。无线部分提供用户终端的接入,利用有限的频率资源在空中可靠地传送语音和数据;有线部分完成网络功能,包括交换、用户管理、漫游、鉴权等,构成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网(PLMN)。
二、移动通信的发展历程
移动通信系统从20世纪40年代发展至今,根据其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 .第一代移动电话系统是模拟系统,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高级移动电话业务(AMPS)和英国的全接入移动通信系统(TACS)。
2 .第二代移动电话系统是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TDMA体制的典型代表是欧洲的GSM系统,CDMA体制典型的代表是美国的IS-95系统。
3. IMT-2000支持的网络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它可以支持髙达2Mbit/s的传输速率,并形成了 WCDMA、CDMA2000、TI>SCDMA三大主流标准三足鼎立的局面。
三'移动通信系统频段分配:




四、移动通信网络构成
(一)2G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构成
2G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由移动交换子系统(NSS)、操作维护子系统(OSS)、基站子系统(BSS) 和移动台(MS) 四大部分组成,如图1L411041-2所示。
1 .移动交换子系统NSS
移动交换子系统NSS主要完成话务的交换功能,同时管理用户数据和移动性所需的数据库。NSS子系统的主要作用是管理移动用户之间的通信和移动用户与其他通信网用户之间的通信。移动交换子系统主要由移动交换中心(MSC)、操作维护中心(OMC) 以及移动用户数据库所组成。
( 1 )移动交换中心(M SC )是公用陆地移动网(P L M N )的核心。
( 2 )移动用户数据库一般存储管理部门用于移动用户管理的数据、MSC所管辖区域中的移动台的相关数据以及用于系统的安全性管理和移动台设备参数信息(2007年真题)。具体包括:移动用户识别号码、访问能力、用户类别、补充业务、用户号码、移动台的位置区信息、用户状态和用户可获得的服务、鉴权用户身份的合法性等内容,另外还具有对无线接口上的语音、数据、信令信号进行加密以及对移动设备的识别、监视、闭锁等功能。
2 .操作维护子系统OSS
操作维护子系统对整个网络进行管理和监控。通过它实现对网内各种部件功能的监视、状态报告、故障诊断等功能。
3 .基站子系统BSS
BSS子系统可以分为通过无线接口与移动台相连的基站收发信台(BTS) 以及与移动交换中心相连的基站控制器(BSC)两个部分。BTS负责无线传输,BSC负责控制与管理。一个BSS系统由一个BSC与一个或多个BTS组成,一个BSC可以根据话务量需要控制多个BTS。
( 1 )基站控制器(B S C )是基站系统(B S S )的控制部分,在BSS中起交换作用。BSC—端可与多个BTS相连,另一端与MSC和操作维护中心OMC相连,BSC面向无线网络,主要负责完成无线网络管理、无线资源管理及无线基站的监视管理;控制移动台和BTS之间无线连接的建立、接续和拆除等管理;控制完成移动台的定位、切换和寻呼,提供语音编码、码型变换和速率适配等功能,并能完成对基站子系统的操作维护功能(2009年真题,注意与BTS功能的区别)。BSS中的BSC所控制的BTS数量随业务量的大小而有所改变。
( 2 )无线基站(B T S )是基站子系统(B S S )的无线部分,BTS在系统中的位置处于MS与BSC之间,与BTS直接相关的是无线接口。基站(B T S )是由基站控制器BSC控制,服务于某个小区的无线收发信设备,完成BSC与无线信道之间的转换,实现BTS与移动台MS之间通过空中接口的无线传输以及相关的控制功能。
4 .移动台MS
MS是移动用户设备,它由移动终端和客户识别卡(S IM卡)组成。
(二)3G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构成和工作模式
1.3G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构成
3G移动通信系统主要由用户设备(UE)、无线接入网(U T R A N )和核心网(CORENetwork)三部分组成。U T R A N由Node B 和RN C构成;核心网由P S和C S组成。其中的主要接口有U u接口、Iu b接口、Iu C S、IuP S接口。网络的结构如图1L411041-3所示。

( 1 )用户设备(UE) 它通过U u接口与网络设备进行数据交互,为用户提供电路域和分组域内的各种业务功能,包括普通语音、数据通信、移动多媒体、Internet应用 (如 E-mail、WWW 浏览、FTP 等)。UE 包括两部分:ME (The Mobile Equipment) 提供应用和服务,USIM (The UMTS Subscriber Module)提供用户身份识别。
( 2 )无线接入网(UTRAN) 包括无线网络控制器RNC和一个或多个基站NodeB,Node B 和RNC通过Iu b接口互联. 在UTRAN内,不同的RNS通过Iu r接口互联,Iu r可以通过RNC之间的直接物理连接或通过传输网连接。Node B 相当于GSM网络中的基站收发信台(BTS),它可采用FDD、TDD模式或双模式工作,每个NodeB服务于一个无线小区,提供无线资源的接入功能。RNC相当于GSM网络中的基站控制器(BSC),提供无线资源的控制功能。
( 3 )核心网(CORE Network) 它位于网络子系统内,由PS和CS组成,核心网的主要作用是把A 口上来的呼叫请求或数据请求,接续到不同的网络上。主要涉及呼叫的接续、计费,移动性能管理,补充业务实现,智能触发等方面。其主体支撑在交换机。
2. 3G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模式
3G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有两种工作模式,即频分数字双工(FDD) 模式和时分数字双工(T D D )模式。
(1) FDD是上行(发送)和下行(接收)的传输分别使用分离的两个对称频带的双工模式,需要成对的频率,通过频率来区分上、下行。对于对称业务(如语音)能充分利用上下行的频谱,但对于非对称的分组交换数据业务(如互联网),由于上行负载低,频谱利用率则降低。
WCDMA和CDMA2000采用FDD方式,需要成对的频率规划。WCDMA即宽带CDMA技术,其扩频码速率为3. 84Mchip/s,载波带宽为5MHz,而CDMA2000的扩频码速率为1. 2288Mchip/s,载波带宽为1. 25MHz。另外,WCDMA的基站间同步是可选的,而CDMA2000的基站间同步是必需的,因此需要全球定位系统(GPS)。以上两点是WCDMA和CDMA2000最主要的区别(2010年真题)。除此以外,在其他关键技术方面,例如功率控制、软切换、扩频码以及所采用的分集技术等都是基本相同的,只有很小的差别。
(2) TDD是上行和下行的传输使用同一频带的双工模式,根据时间来区分上、下行并进行切换,物理层的时隙被分为上、下行两部分,不需要成对的频率,上下行链路业务共享同一信道,可以不平均分配,特别适用于非对称的分组交换数据业务(如互联网>。
TD>SCDMA采用TDD、TDMA/CDMA多址方式工作,扩频码速率为1. 28Mchip/s,载波带宽为1.6MHz,其基站间必须同步,适合非对称数据业务。
1L411042 CDMA和GSM网络特点
一、GSM移动通信系统
(一)工作频段及频道间隔
我国GSM通信系统采用900MHz和1800MHz两个频段。对于900MHz频段,上行(移动台发、基站收)的频带为890〜915MHz,下行(基站发、移动台收)的频带为935〜960MHz,双工间隔为45MHz,工作带宽为2 5M H z ;对于1800MHz频段,上行(移动台发、基站收)的频带为1710〜1785MHz,下行(基站发、移动台收)的频带为1805〜1880MHz,双工间隔为95MHz,工作带宽为75MHz。(注:带宽25M,间隔45M;带宽75M,间隔95M)
相邻两频道间隔为200kHz。每个频道采用时分多址接入(T D M A )方式,分为8个时隙,即8个信道(全速率)。每个用户使用一个频道中的一个时隙传送信息。
(二)频率复用
GSM频率复用是指在不同间隔区域内,使用相同的频率进行覆盖。GSM无线网络规划基本上采用4 X 3频率复甩方式,即每4个基站为一群,每个基站分成6个三叶草形60°扇区或3个120°扇区,共需12组频率。这种方式同频载干比C / I能够比较可靠地满足GSM标准。即C/I>12dB (GSM规范中一般要求大于9dB,工程中一般加3dB
余量)。
(三)GSM采用的多址技术
G SM通信系统采用的多址技术主要有频分多址技术(F D M A )和时分多址技术(TDMA)(2011年真题)。频分多址(F D M A )是把整个可分配的频谱划分成许多单个无线电信道(发射和接收载频对),每个信道可以传输一路语音或控制信息。时分多址(T D M A )是在一个宽带的无线载波上,按时隙划分为若干时分信道,每一用户占用一个时隙,只在这一指定的时隙内收(或发)信号。
(四)GSM信道
GSM中的信道分为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一个物理信道就是频宽200kHz,时长为0. 577ms的物理实体。逻辑信道又分为业务信道和控制信道两大类。
1 .业务信道(T C H ) :用于传送编码后的语音或客户数据。在上行和下行信道上,点对点(BTS对一个MS,或反之)方式传播。
2 .控制信道: 用于传送信令或同步数据。根据所需完成的功能又把控制信道定义成广播、公共及专用三种控制信道。
(五)GSM通信系统的构成
GSM通信系统主要由移动交换子系统(NSS)、基站子系统(B S S )和移动台(MS)三大部分组成。其中NSS与BSS之间的接口为A 接口,BSS与MS之间的接口为Urn接口。GSM规范对系统的A 接口和Um接口都有明确的规定,也就是说,A 接口和Um接口是开放的接口。
(六)切换
处于通话状态的移动用户从一个BSS移动到另一个BSS时,切换功能保持移动用户已经建立的链路不被中断。切换包括BSS内部切换、BSS间的切换和NSS间的切换。其中BSS间的切换和NSS间的切换都需要由MSC来控制完成,而BSS内部切换由BSC控制完成。
二、CDMA通信系统
(一)CDMA工作频段
我国CDMA通信系统采用800MHz频段:825〜835MHz (移动台发、基站收870〜880MHz (基站发、移动台收)。双工间隔为45MHz,工作带宽为10MHz,载频带宽为1.25MHz,如表1L411042所示。
(二)CDMA多址方式
1.CDMA给每一用户分配一个唯一的码序列(扩频码),并用它来对承载信息的信号进行编码。
2. CDMA按照其采用的扩频调制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直接序列扩频(DS)、跳频扩频(F H )、跳时扩频(T H )和复合式扩频等几种扩频方式。扩频通信系统具有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可以实现码分多址、抗多址干扰、能精确地定时和测距等特点。
(三)CDMA信道
CDMAIS~95A中主要有开销信道和业务信道两类信道。导频信道、寻呼信道、同步信道、接人信道统称为开销信道。导频信道、寻呼信道、同步信道、业务信道构成前向信道;接入信道、业务信道构成反向信道。
(四)CDMA通信系统的构成
CDMA系统同GSM等2G移动通信系统一样由移动交换子系统(含MSC,EIR,VLR,HLR,AUC)、基站子系统(含BSC和B T S )和移动台(M S )三大部分组成。其中NSS与BSS之间的接口为A 接口,BSS与MS之间的接口为Um接口。
(五)CDMA切换
与GSM的硬切换相比,CDMA移动台在通信时可能发生同频软切换、同频同扇区间的更软切换以及不同载频间的硬切换。
所谓软切换是指移动台开始与一个新的基站联系时,并不立即中断与原基站间的通信,当与新的基站取得可靠通话后,再中断与原基站的通信。这使得CDMA相对GSM在切换成功率方面提高。
(六)CDMA的优点(2007年真题)
和TDMA相比,CDMA具有以下优点:
1 .系统容量大。
2 .系统通信质量更佳。
3 .频率规划灵活。
4 .频带利用率高。
5 .适用于多媒体通信系统。
6.CDMA手机的备用时间更长。低平均功率、高效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和先进的锂电池的结合显示了 CDMA在便携式电话应用中的突破。用户忖以长时间地使用手机接收电话,也可以在不挂机的情况下接收短消息。

1L411043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特点
3G是3rd 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1G)和第二代GSM、CDMA (2G),第三代是指将无线通信与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相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2007年真题)。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即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至少2Mbps、384kbps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3G有WCDMA、CDMA2000、TI>SCDMA三种制式。(2009年真题)
一、CDMA2000网络特点
1 .自适应调制编码技术。
2 .前向链路快速功率控制技术。
3 .移动IP技术。
4 .前向链路时分复用。
5 .速率控制。
6 .增强的电池续航能力。采
7 .软切换。
二、TD>SCDMA网络特点(2009年真题)
1. TD>SCDMA系统中由于采用了 TD D的双工方式,使其可以利用时隙的不同来区分不同的用户。同时,由于每个时隙内同时最多可以有16个码字进行复用,因此同时隙的用户也可以通过码字来进行区分。每个TD>SCDMA载频的带宽为1. 6MHz,使得多个频率可以同时使用,TD~SCDMA系统集合CDMA、FDMA、TDM A三种多址方式于一体,使得无线资源可以在时间、频率、码字这三个维度进行灵活分配,也使得用户能够被灵活地分配在时间、频率、码字这三个维度,从而降低系统的干扰水平。
2.TD>SCDMA的同步技术包括网络同步、初始化同步、节点同步、传输信道同步、无线接口同步、I n 接口时间较准、上行同步等。
3 .功率控制是TD-SCDMA系统中有效控制系统内部的干扰电平,从而降低小区内和小区间干扰的不可缺少的手段。
4 .智能天线技术
5. TD-SCDMA系统中采用的联合检测技术是充分利用造成多址干扰(MAI) 的所有用户信号及其多径的先验信息,把用户信号的分离当作一个统一的相互关联的联合检测过程来完成,从而具有优良的抗干扰性能,降低了系统对功率控制精度的要求,因此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上行链路频谱资源,显著地提高系统容量。
6. TD-SCDMA系统的接力切换概念不同于硬切换与切换。
7 . 动态信道分配的引入是基于TD-SCDMA采用了多种多址方式CDMA、TDMA、FDM A以及空分多址SDMA (智能天线的效果)。
三、WCDMA网络特点
1 .支持异步和同步的基站运行方式,组网方便、灵活,减少了通信网络对于GPS系统的依赖。
2 .上行为BPSK调制方式,下行为QPSK调制方式
3 .发射分集技术,支持TSTD、STTD、SSDT等多种发射分集方式,
4 .适应多种速率的传输,可灵活地提供多种业务
5. WCDMA利用成熟GSM网络的覆盖优势
6 .支持开环、内环、外环等多种功率控制技术,降低了多址干扰
7 .基于网络性能的语音AM R可变速率控制技术
8 .先进的无线资源管理方案。
9 .软切换采用了更软的切换技术。
10. Rake接收技术。

1L411044移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以及3G在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商用,网络带宽的大幅度扩展,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蓝牙技术、W LAN等技术以及IP 多媒体子系统(IM S )的支持,使得3G除可以承载更高品质的语音业务以外,3G还能够全面支持包括高速互联网接入、无线音乐等更加丰富的移动多媒体业务应用。
1 .高速互联网接入。
2 .无线音乐业务
3 .手机游戏。
4 .移动支付业务
5 .移动定位,是指通过特定的定位技术来获取移动手机或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经纬度坐标),在电子地图上标出被定位对象的位置的技术或服务。定位技术有两种,— 种是基于GPS的定位,一种是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基站的定位。
6 .可视电话业务
7 .手机电视
手机电视业务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三种:
( 1 )利用卫星广播网络方式。
( 2 )利用移动通信网络方式。
( 3 )利用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网络与移动通信网络相结合方式。
8 .视频点播
9.手机办公与手机商务。

1L411045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特点(新增章节,重点)
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请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而在用户最为关注的价格方面,4G与固定宽带网络在价格方面不相上下,而且计费方式更加灵活机动,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确定所需的服务。此外,4G可以在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没有覆盖的地方部署,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很明显,4G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用户对更高性能的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需求,希望享受更为丰富和高速的通信服务;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三网融合的发展,为4G技术的商用奠定了基础。
一、4G无线通信目标
1 .提供更高的传输速率(室内为100Mbps〜lGbps,室外步行为数十至数百Mbps,车速为数十Mbps,信道射频带宽为数十MHz,频谱效率为几到数十bps/Hz)。
2• 支持更高的终端移动速度(250km/h)。
3• 全IP 网络架构、承载与控制分离。
4• 提供无处不在的服务、异构网络协同。
5• 提供更为丰富的分组多媒体业务。
二、4G系统网络结构
4G移动系统网络结构可分为三层:物理网络层、中间环境层、应用网络层。物理网络层提供接入和路由选择功能,它们由无线和核心网的结合格式完成。中间环境层的功能有QoS映射、地址变换和安全性管理等。物理阿络层与中间环境层及其应用环境之间的接口是开放的,它使发展和提供新的应用及服务变得更为容易,提供无缝高数据率的无线服务,并运行于多个频带。这一服务能自适应多个无线标准及多模终端能力,跨越多运
营者和服务,提供大范围服务。
三、4G关键技术
1. OFDM多载波技术。
2.MIMO多天线技术。
3 .0TDM链路自适应技术。
4. SA智能天线。
四'4 G 的主要优势
1 .通信速度更快。
2 .网络频谱更宽。
3 .通信更加灵活。
4 .智能性能更高。
5• 兼容性能更平滑。
6 .提供各种增值服务。
7 .实现更高质量的多媒体通信。
8 .频率使用效率更高。
9 .通信费用更加便宜。
五' 4G技术标准
国际电信联盟(I T U )已经将WiMax、HSPA+、L T E正式纳入到4G标准里,加上之前就已经确定的LTE-Advanced和WirelessMAN-Advanced这两种标准,目前4G标准已经达到了 5种。
(一)LTE
LTE (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项目是3G的演进,它改进并增强了 3G的空中接入技术,采用OFDM和MIMO作为其无线网络演进的唯一标准。主要特点是在20MHz频谱带宽下能够提供下行100Mbps与上行50Mbps的峰值速率,相对于3G网络的提高了小区的容量,同时将网络延迟降低:内部单向传输时延低于5ms,控制平面睡眠状态到激活状态迁移时间低于50ms,从驻留状态到激活状态的迁移时间小于100ms。并且这一标准也是3GPP长期演进(L T E )项目,是近两年来3GPP启动的最大的新技术研发项目。
由于目前的WCDMA网络的升级版HSPA和HSPA+均能够演化到L T E这一状态,
包括中国自主的TD-SCDMA网络也将绕过HSPA直接向L T E演进,所以这一 4G标准获得了最大的支持,也将是未来4G标准的主流。该网络提供媲美固定宽带的网速和移动网络的切换速度,网络浏览速度提升。
(二)LTE-Advanced
从字面上看,LTE-Advanced就是L T E技术的升级版,那么为何两种标准都能够成为 4G 标准呢? LTE-Advanced 的正式名称为 Further Advancements for E-UTRA,它满足ITU -R的IMT-Advanced技术征集的需求,是3GPP形成欧洲IMT-Advanced技术提案的一个重要来源。LTE-Advanced是一个后向兼容的技术,完全兼容LTE,是演进而不是革命,相当于HSPA和WCDMA这样的关系。LTE-Advanced的相关特性如下:
带宽:100MHz
峰值速率:下行lGbps,上行500Mbps
峰值频谱效率:下行30bpS/H z,上行15bps/Hz
针对室内环境进行优化
有效支持新频段和大带宽应用
峰值速率大幅提高,频谱效率有限的改进
如果严格地讲,L T E作为3.9G移动互联网技术,那么LTE-Advanced作为4G标准更加确切一些。LTE-Advanced的入围,包含TDD和FDD两种制式,其中TD-SCDMA将能够进化到TDD制式,而WCDMA网络能够进化到FDD制式。移动主导的TD-SCDMA网络期望能够直接绕过HSPA+网络而直接进入到LTE。
(三)WiMax
WiMax (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即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的另一个名字是IEEE 802. 16。WiMax的技术起点较高,WiMax所能提供的最高接入速度是70M,这个速度是3G所能提供的宽带速度的30倍。对无线网络来说,这的确是一个惊人的进步。WiMax逐步实现宽带业务的移动化,而3G则实现移动业务的宽带化,两种网络的融合程度会越来越高,这也是未来移动世界和固定网络的融合趋势。802. 16工作的频段采用的是无需授权频段,范围在2 G H z至66GHz之间,而802. 16a则是一种采用2GHz至11GHz无需授权频段的宽带无线接入系统,其频道带宽可根据需求在1. 5M H z至20MHz范围进行调整,目前具有更好高速移动下无缝切换的IEEE 802.16m的技术正在研发。因此,802.16所使用的频谱可能比其他任何无线技术更丰富,WiMax具有以下优点:
( 1 )对于已知的干扰,窄的信道带宽有利于避开干扰,而且有利于节省频谱资源。
( 2 )灵活的带宽调整能力,有利于运营商或用户协调频谱资源。
(3) WiMax所能实现的50km的无线信号传输距离是无线局域网所不能比拟的,网络覆盖面积是3G发射塔的10倍,只要少数基站建设就能实现全城覆盖,能够使无线网络的覆盖面积提升。
不过WiMax网络虽然在网络覆盖面积和网络的带宽上优势巨大,但是其移动性却有着先天的缺陷,无法满足高速(> 5 0 km /h )下的网络的无缝链接,从这个意义上讲,WiMax还无法达到3G网络的水平,严格地说并不能算作移动通信技术,而仅仅是无线局域网的技术。但是WiMax的希望在于IEEE 802. 16m技术上,将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也正是因为有中国移动、因特尔、Sprint各大厂商的积极参与,WiMax成为呼声仅次于L T E的4G网络手机
(四)HSPA+
HSPA+ :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技术(High Speed Downlink Packet Access),而 HSUPA即为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技术,两者合称为HSPA技术,HSPA+是HSPA的衍生版,能够在HSPA网络上进行改造而升级到该网络,是一种经济而高效的4G网络。
从上文我们也可以了解到,HSPA+符合L T E的长期演化规范,将作为4G网络标准与其他的4G网络同时存在,它将很有利于目前全世界范围的WCDMA网络和HSPA网络的升级与过渡,成本上的优势很明显。对比HSPA网络,HSPA+ 在室内吞吐量约提高12. 5 8%,室外小区吞吐量约提高32.4%,能够适应高速网络下的数据处理,将是短期内4G标准的理想选择。目前联通已经在着手相关的规划,T-Mobile也开通了这个4G网络,但是由于4G标准并没有被IT U 完全确定下来,所以动作并不大。
(五)WirelessMAN-Advanced
WirelessMAN- Advanced就是WiMax的升级版。802. 16系列标准在IEEE正式称为WirelessMAN,而 IEEE 802. 16m 即为 Wireless MAN-Advanced。802. 16m 最高可以提供lGbps无线传输速率,还将兼容未来的4G无线网络。802. 16m可在“漫游”模式或高效率/强信号模式下提供lGbps的下行速率。该标准还支持“高移动” 模式,能够提供lGbps速率。其优势如下:
1 .提高网络覆盖,改建链路预算;
2 .提局频谱效率;
3 .低时延&QoS增强;
4 .功耗节省。
目前的WirelessMAN-Advanced有5种网络数据规格,其中极低速率为16kbps,低速率数据及低速多媒体为144kbps,中速多媒体为2Mbps,高速多媒体为30Mbps,超高速多媒体则达到了 30Mbps〜lGbps。

举报本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8-3 10:55 , Processed in 0.28985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