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光缆的主要技术指标1.1.1 机械性能 (1) 拉伸力 短期≥1500N 长期≥600N (2) 压扁力 短期≥1000N/100mm 长期≥300N/100mm (3) 弯曲半径 静态≥10倍光缆外径 动态≥20倍光缆外径 1.1.2 温度特性(1) 储运温度 -40℃~+60℃ (2) 安装温度 ≥-15℃ 1.1.3 绝缘特性光缆在浸水24h后聚乙烯外套的电性能应符合:在直流电压500V下对水绝缘不小于2000MΩ·km,在直流电压15kV下耐电压水平应不小于2min不击穿。 1.2 光纤配线架的主要技术指标1.2.1 环境要求(1) 工作温度 -5℃~+40℃ (2) 相对湿度 ≤85%(+30℃时) (3) 大气压力 70~106kPa (4) 贮运温度 -25℃~+55℃ 1.2.2 外观与结构(1)机械活动部分应转动灵活、插拔适度、锁定可靠、施工安装和维护方便。门的开启角应不小于110°,间隙不大于2mm。 (2)结构应牢固,装配应具有一致性和互换性,紧固件无松动。外露和操作部位的锐边倒角半径不得小于2mm。 (3)引入光缆进入机架时,其弯曲半径应不小于光缆直径的15倍。 (4)光缆光纤穿过金属板孔及沿结构件锐边转弯时,应装保护套及衬垫。纤芯、尾纤无论处于何处弯曲时,其曲率半径应不小于37.5mm。 (5)涂覆层应表面光洁,色泽均匀、无流挂、无露底;金属件无毛刺锈蚀。 (6)结构装置上的文字、图形、符号和标志应清晰、完整、无误。 (7)所有的零件采用的材料应具有防腐性能,如该材料无防腐性能应作防腐处理;其物理、化学性能必须稳定,并与光缆护套和尾纤护套相容。为防止腐蚀和其它损害,这些材料还必须与其它设备中所常用的材料相容。 1.2.3 机械耐久性整套光纤连接器插拔500次后,不得有机械损伤,插针表面无明显划痕。插入损耗应≤0.5dB,回波损耗应≥50dB。 1.2.4 功能要求(1)光缆固定与保护功能 应具有光缆引入、固定和保护装置。该装置将光缆引入并固定在机架上,保护光缆及缆中纤芯不受损伤。光缆金属部分与机架绝缘,固定后的光缆金属护套及加强芯应可靠连接高压防护接地装置。 (2)光缆终接功能 应具有光缆终接装置。该装置便于光缆纤芯及尾纤接续操作、施工、安装和维护。能固定和保护接头部位平直而不位移,避免外力影响,保证盘绕的光缆纤芯、尾纤不受损伤。 (3)调纤功能 通过光纤跳线连接器插头,能迅速方便地调度光缆中的纤芯序号及改变光传输系统的路序。 (4)光缆纤芯和尾纤的保护功能 光缆开剥后纤芯有保护装置并固定后引入光纤终接装置。 (5)容量 光纤终接装置、尾纤盘线装置、适配器卡座、尾纤及适配器( 适配器插座为SC型),在满容量范围内应能成套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