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径路复测 复测内容主要包括:根据长途光电缆线路径路图,确定干线光电缆、分歧电缆的径路走向、过桥、涵、过道、过轨防护、接头等项目的相对位置、防护和数量以及线路土质情况。 径路选取原则: 径路与其他建筑物的间距,均应符合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的规定,使光电缆线路安全可靠,并便于施工和维护。 径路复测要求: 测量时每100米一个定测桩,接头、余留、拐点、过轨、过道等特殊地点另加桩。 合理计算并分配光电缆各种预留位置和数量,对有隐患的地方和穿越障碍点提出相应的施工方案。 复测数据做到准确详实,并绘制径路复测台帐。如现场情况有变动与设计径路不符合须变更设计时,应根据变更范围,确定变更设计类型后,按规定办理变更设计手续。 (2)、光电缆单盘测试 光、电缆到货后依据出厂记录核对盘号和盘长,检查缆盘外包装及外观有无损伤,做好记录,并对光电缆分类各进行统一编号。单盘测试的主要内容包括: 电缆: 开盘检验电缆端别,确定A、B端别,并用红色油漆在缆盘上对外 层端别做醒目标识; 对号检查所有芯线有无断线、错线、混线等故障; 测试每一根芯线对其他所有芯线及金属护套之间的绝缘电阻和电气绝缘强度; 低频四线组的电容耦合系数K1和对地不平衡电容e1、e2的测试。 芯线环阻的测试和不平衡电阻的计算。 测试完毕后,用热缩端帽将电缆端头热缩,在电缆端头上标明A、B端。 详细如实记录各项测试内容,对照出厂记录,检查有无不符合质量要求和规范、验标的有关规定,若存在上述问题必须进行复测确认,及时通知生产厂家处理,必要时更换电缆。 光缆: 光缆的单盘测试内容有光纤衰减、光纤长度和光纤曲线平滑度三个项目,其中光纤衰减要分测两个波长(1310nm、1550nm)两个方向(A→B、B→A)的衰减值。光纤长度只在1310nm波长两个方向(A→B、B→A)测试。 单盘测试采用背向散射法,即用光时域反射仪(简称OTDR)进行测试。测试步骤如下: 将辅助测试光纤接至OTDR输出端,然后用藕合管将被测光缆的光纤与辅助光纤连接起来。 根据光缆制造厂家给出的光纤折射率和被测光缆的长度,在OTDR上设置适当的起始位置、测试距离、脉冲宽度、波长等参数。 将被测光缆的光纤进行赋值标号,即可对光缆进行测试,OTDR荧光屏上可显示出被测光纤的衰减曲线图,将左、右标记分别设置在辅助光纤与被测光纤连接反射曲线的下降沿处和被测光纤末端菲涅尔反射的上升沿处,此时OTDR会自动计算且显示出该光纤的衰减值及光纤长度。 测试完毕后,选取合适的热缩端帽封头,将光缆端头热缩,在光缆 盘上用红色油漆在缆盘上对外层端别做醒目标识。 (3)、光电缆配盘 电缆: 遵循在同一音频段内,配用同一工厂生产的同一结构的电缆的原则,四线组只做系统交叉,节距内采用电容耦和系数K1和对地不平衡电容e1、e2值相互抵消的方法,确定各接续套管的交叉形式,按设计要求配置加感线圈、屏蔽地线、区间电话,充分考虑现场实际情况,合理配盘,确保线路传输质量。 利用PITE3700智能电容耦合测试仪测试和存储对称电缆四线组的电容耦合参数K1、e1、e2值,完成低频对称电缆四线组两公里加感节距内K1、e1、e2最小剩余值及节距间的最优交叉方案的计算。通过RS232接口,可将数据上传到计算机,进行存储、查询、计算和打印,使配盘过程智能化,合理化,传输线路特性指标控制在最佳。 光缆: 在同一光中继段内,使用同一工厂、同一型号的光缆。因为制造厂通过配纤已将模场直径偏差减小到±0.5μm之内,只要是同一厂家、同一型号的光纤相接模场直径偏差不会大于1μm,所以不再考虑模场直径配盘。按光缆长度和环境条件进行配盘,就可以保证每盘光缆不被切断,并考虑好光缆接头环境。 (4)、缆沟开挖 首先根据径路复测台帐划线,有线工班组织人员和机械按线开挖,做到面要直、底要平、深要够。严格按图施工,按规范施工。本次的缆沟埋深设计要求为:一般士质1.2米;石质1.0米;坚石0.8米。 路肩开挖时,严禁污染道碴,严禁危及路基安全,路肩地段、易塌方地段、电缆过轨等特殊地段集中力量开挖一段、敷设一段。 (5)、光电缆敷设及回填 缆沟成形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签证后,依据配盘表敷设光电缆。 敷设前,桥槽内放入防震垫,石质地段在沟底垫上细沙或细土,穿 越铁路、公路、便道水沟、涵洞等采用钢管防护;过大、中桥时30米 以下用钢管防护,30米以上用钢槽防护。 人工敷设过程中,注意人工抬扛间距,保持速度均匀,防止骤然停止、骤然加速,确保缆线牵引力均匀,杜绝缆线拖拉,保证缆线不受损伤。 光电缆穿越防护管时使用橡胶垫或喇叭口保护,避免光电缆穿越受到损伤。同时加派专人看守,光缆、电缆应同期、同沟、同底敷设,先敷设对称电缆,再敷设光缆,电缆靠近铁路侧,双缆在沟中平行排列,无交叉、无扭曲。在对称电缆接头处,光缆采用水泥槽防护。 敷设时光缆的弯曲半径不小于光缆外护套的20倍。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小于电缆外护套的15倍。 缆沟采用人工回填,回填高度应高于地面20公分,防止雨后下沉。桥槽盖好盖板,上好卡箍。回填完毕后,在电缆的径路转角处,接头处和直线距离50米间隔埋设标桩。 (6)、光电缆接续 光缆: 根据地形开挖接头坑,按设计要求作“∝”形或“Ω”形预留。 两侧光缆各套入一只橡胶档圈待用,用专用开剥器开剥光缆。 依据《光缆接续作业指导书》安装光缆接头盒骨架(收容盘)。为防止感应电压的累积,光缆的铠装层、金属护套和加强芯在接头处断开并且不接地。 调整好工作台固定支架上光缆的距离,使两侧光缆基本平直对应。将光纤熔接机及接续专用工具,擦洗干净放置在操作台上。 光纤接续采用熔接法,先按顺序在每根光纤上用编码纸编上号,再在一侧穿入光纤热熔加强芯。 光纤熔接时其端面倾斜度必须小于0.5°。 光纤接续完毕后对接头点进行检查,出现接头点有焊纹、接点成球状、接头变细、变粗、轴向偏差、气泡等现象必须重新接续。 在测试端将光时域反射仪(OTDR)通过尾纤用耦合管连接被测光纤,终端光纤环接,实行双向监测。 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控制接续指标,《铁路光缆通信同步数字系列(SDH)工程施工规范》本工程要求单模光纤平均接头损耗aj≤0.03dB/处(波长分别为λ=1310nm和λ=1550nm,进行双窗口测试)。 光纤接续合格后,立即用热熔加强芯加强保护,确保收缩均匀,无气泡。 每接完一根光纤,把余长盘留在收容盘内,光纤接头(加强管)放在收容盘两侧固定槽内。光纤收容时弯曲半径不小于40mm。 全部光纤接续完毕后,按要求进行接头盒安装,在接头盒内放置接续卡片,标明每根光纤的接续损耗值及接续人、接续时间等。 清理现场,对接头按设计要求进行接头水泥槽防护。 电缆: 本标段低频对称电缆采用接头盒接续,在保证施工质量和工艺要求时,需兼顾指标与接头盒的密闭性。主要施工步骤如下: 按《电缆接续作业指导书》要求开剥电缆,首先将电缆内的油膏祛除干净,同时确认电缆A、B端是否正确。 将同侧电缆自身钢带与铝护套焊接连通;采用无腐蚀性助焊剂(松香)、铝铅焊条涂底料。 安装电缆连接支架,保证电气连通良好。 进行四芯组及信号线分组、接续。把A、B两端的四芯组及信号线理开,按接头盒工艺要求保留芯线长度,套上分组环,多余部分剪去。 根据芯线接续交叉明细表或测试点要求确定对接线对。接续时应先接直通线对,然后接分歧、加感线对。芯线接续采用扭接加焊方式,芯线以左压右顺时针方向扭绞,前松后紧,扭绞长度为35mm,其中裸绞部分为25mm(加焊部分为10mm),带绝缘部分为10mm。 电缆芯线扭绞接续后,扭绞分排排列。各四芯组接续后的倒向为:第一工作对(红、白线对)倒向A端,第二工作对(兰、绿线对)倒向 B 端。 接入加感线圈时,电缆的B端应接加感线圈A端,电缆A端接加感线圈B端,且加感线对需做交叉时,在上行(即加感线圈A端)交叉。 芯线接续完毕后,确认两侧电缆已电气连通,则通知测试点进行对号,绝缘、耐压测试,若为平衡头,则还应进行交流对地不平衡衰耗值、近远端串音以及环阻不平衡电阻测试,必要时由测试点通知接续点更改交叉,以保证电气指标。 测试合格后即在扭绞后的芯线上涂上松香酒精溶液,采用浸焊法进行加焊,加焊长度为10mm。 加焊完毕后将热缩防腐密封套管套在芯线上,并用喷枪进行热缩密封。 重新检查整理芯线,用中等火烘烤芯线驱潮,烘烤时喷灯左右来回移动,手放在芯线上来控制温度,以防过高,烘烤约3—5分钟。包扎用的电缆纸也进行烘干、去潮。 用烘干的电缆纸加聚乙烯带按1/3重叠,从中间包扎约3—4层,再用塑料带进行包扎,最外层使用屏蔽铝膜绕包。 按要求安装接头盒,并放入接头卡片。 若有地线则与盒体地线柱作牢固连接,通知测试点复测。 确认指标无误后,把接头盒平放在接头坑底,盖水泥接头防护槽,随后回填土。清理现场,文明撤离。 (7)、地线的安装 干线电缆做屏蔽地线,每隔4km设置一处地线,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电缆金属护套在接头处应保持电气连通。在土壤电阻率较大的地方,可采用化学降阻剂以减小接地电阻,接地连接线与电缆相连处设置地线断开装置,以便维护测试。地线垂直于径路埋设,如特殊地段需平行埋设时,平行距离不得小于3米,接地体距电缆接头大于5米,最小不小于3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