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9月25日,一家名叫“加尔文制造(Galvin Manufacturing)”的公司在美国芝加哥市哈里森街847号正式成立。
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名叫保罗・加尔文(Paul V. Galvin),曾经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名退役老兵。和他一起创业的,还有他的弟弟,约瑟夫・加尔文(Joseph Galvin)。 ▲ 保罗・加尔文(左),约瑟夫・加尔文(右) 加尔文公司的规模很小,只有5名员工。公司账面上的运营资金,仅565美元。 然而,就是这家不起眼的小公司,日后逐步成长为世界级的通信巨头,市值超过百亿美金,引领全球通信技术的发展。 没错,加尔文制造,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摩托罗拉(Motorola)。 萌芽起步,二战成名 在创办加尔文公司之前,保罗・加尔文已经有过多次的创业经验,不过都以失败告终。 加尔文制造公司,是保罗・加尔文在之前失败的蓄电池公司基础上,创立起来的。他收购了前合伙人爱德华・斯图尔特的电池代用器专利,打算继续以此进行销售、创业。 ▲ 加尔文公司的早期产品 —— 电池代用器 然而,1929年,经济大萧条紧随而至。保罗・加尔文很快发现,公司的库存越来越多,收入越来越少,再次濒临失败的边缘。 无奈之下,保罗・加尔文开始寻找新的市场商机。不久后,他盯上了汽车收音机市场。 当时,无线电广播逐渐流行,很多人都希望在自己的汽车上安装收音机,以便收听新闻和音乐。 但是,市面上所有的车载收音机产品,都有一个问题,就是容易受汽车引擎盖产生的静电干扰影响,出现杂音。 保罗・加尔文带领公司员工,经过细心钻研,解决了静电干扰问题,推出了没有杂音的车载收音机产品,并将其命名为“摩托罗拉(Motorola)”。 Motorola这个名字,由两个词根组成。“Motor”表示汽车,“ola”表示“声音”,合起来,就是“汽车之声”。 当时,很多品牌采用了类似的命名方式。例如路人皆知的可口可乐(Coca Cola),便是如此。 ▲ 加尔文公司的车载收音机 摩托罗拉车载收音机推出市场后,受到用户的广泛欢迎,销量猛增。 到1936年,加尔文公司累计销售了150万台汽车收音机。当时,包括福特、克莱斯勒等公司生产的汽车,有一半以上会安装摩托罗拉收音机。 除了面向大众市场的汽车收音机之外,加尔文公司还研发了面向警察局和市政府的专用无线电接收设备。 1936年,加尔文公司推出了一种被称为“Police Cruiser(警察巡洋舰)”的调幅汽车收音机。这种收音机被预先调谐到指定频率,专门用于收听警方广播。 ▲ Police Cruiser 1939年,二战爆发,加尔文公司的车载收音机销量锐减。无奈之下,保罗・加尔文决定,将公司的主要产品研发方向,从民用转向军用。 当时,美国军方正在牵头军用无线通信设备的研发。1939年,他们造出了第一台无线背负式步话机(walkie talkie),型号为SCR-194。 SCR-194推出之后,缺陷很多,不适合战场使用。于是,军方开始邀请民营企业加入,共同进行项目的研究。 而加尔文公司,就是被邀请的民营企业之一。 加尔文公司牵头研发的型号,是SCR-536。当时的研发负责人,是公司总工唐・米切尔(Don Mitchell)。后来,无线电领域顶级专家丹尼尔・诺布尔(Daniel E.Noble)也加入了他们,担任研究总监。 ▲ 丹尼尔・诺布尔(1901-1980) 经过不懈努力,1940年,SCR-536无线步话机正式定型,次年7月投入量产。 ▲ SCR-536 这款无线步话机采用AM波段,重量大约2.3千克,工作频率3.5~6MHz,输出功率360毫瓦。 它的有效通话距离比较短,只有1英里左右。值得一提的是,SCR-536是世界上第一款手持对讲设备,也被称为“handie talkie”。 ▲ SCR-536 1942年春天,加尔文公司又推出了新产品 ——SCR-300。 SCR-300的重量约为14.5-17.5千克,比SCR-536重,需要专人背负。但是它的有效通话距离更远,达到3公里。 ▲ SCR-300 SCR-300在太平洋及欧洲战场大放异彩,参与了诺曼底登陆等一系列战役,深受盟军官兵好评。 ▲ SCR-300 在整个战争期间,SCR-300累计生产了5万部,SCR-536生产了超过13万部。 这些性能出色的步话机,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加尔文公司,也因此成为世界知名的无线电设备制造商,享誉全球。 发展壮大,引领创新 1940年,除了军用无线电产品之外,加尔文公司还推出了一款民用挎包式无线电设备,名叫Motorola Sporter。这款设备的肩带上有一根天线,可以帮助人们在室外走路时收听广播。 ▲ Motorola Sporter 1941年,加尔文公司又推出了一款小型个人便携式收音机,售价19.95美元,取名为“Playboy(花花公子,囧)”。 1942年,保罗・加尔文的家庭遭遇了一次严重的意外。歹徒进入他位于埃文斯顿的家,杀害了他的妻子莉莉安・加尔文(Lillian Galvin)。 这个案子后来一直没有破。1943年,加尔文家族因为遗产税的原因,选择将公司上市。 1944年,在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加尔文公司为当地的出租车公司(Yellow Cab Co.)安装了美国第一套出租车专用的调频双向通信系统。 战争结束后,在肯塔基州的保灵格林,加尔文公司又安装了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调幅双向警用无线电通信系统。 1946年10月2日,在伊利诺斯州的芝加哥,贝尔电话公司启动了世界上首个面向公众的车载无线电话服务,并利用摩托罗拉的通信设备,拨打出了第一个电话。 ▲ 保罗・加尔文和他的车载无线电话 此后,随着产品的迅速普及,摩托罗拉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逐渐成为了无线通信的代名词。 1947年,保罗・加尔文干脆把公司名字直接改成了“摩托罗拉(Motorola, Inc.)”。 同样是在1947年,摩托罗拉推出了首款面向工业领域的便携式双向无线电对讲机,以及首款电视机产品。 这款电视机产品被命名为“Golden View(黄金视野)”,因为价格便宜,深受用户欢迎,一年的销量就超过了10万台。摩托罗拉也一跃成为全美排名第四的电视机制造商。 ▲ 摩托罗拉电视机 1948年,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带给摩托罗拉很大的震动。不久后,摩托罗拉在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创办了一个实验室,专门从事新型半导体技术的研究。(后来,这里变成摩托罗拉半导体业务的根据地。) 1955年,摩托罗拉生产了世界上第一批商用高功率晶体管,用于车载无线电。 同年,摩托罗拉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无线寻呼机(PAGER)。这种小型的无线接收机小巧轻便、便于携带,可以接收信息,早期服务于医院等用户。 还是1955年,摩托罗拉推出了自己标志性的“蝙蝠翼”LOGO。 1956年,保罗・加尔文将总裁一职移交给了自己的儿子罗伯特・加尔文。两年后,罗伯特・加尔文继任公司董事长。从此,摩托罗拉进入了罗伯特时代。 后来的事实证明,罗伯特・加尔文是一位优秀的继承者,极具管理才华。摩托罗拉在他的领导下,一步一步迈入全球顶尖科技公司的行列。 罗伯特・加尔文,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实业家之一 1958年,摩托罗拉推出了全球首台电源和接收器全部使用晶体管制造的双工车载对讲机 ——Motrac。由于耗电少,这款对讲机即使在汽车没有发动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通话。 ▲ Motrac车载对讲机 1963年,摩托罗拉与 National Video公司合资,推出了全球首台真正意义的长方形彩色显像管,并迅速成为行业标准。在此之前,所有的电视荧幕,都是圆形的。 1969年,又是摩托罗拉的高光时刻。 这一年的7月20日,阿波罗登月计划获得成功,人类首次登上月球。而摩托罗拉无线电设备,让地球上超过5亿人得以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阿姆斯特朗那句经典名言:“That's one smallstep for man,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就是通过摩托罗拉设备回传给地球的。 当时的摩托罗拉,是世界最顶尖通信技术的代表,也是全球通信行业的领导者。 ▲ 摩托罗拉的宣传海报 进入70年代,民用公共无线通信开始进入爆发期。摩托罗拉和贝尔实验室(归属 AT&T公司)暗暗较劲,想要取得这个领域的竞争优势。 1973年,摩托罗拉工程师马丁・库帕(Martin Lawrence Cooper)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手机,将自己和公司的名字载入史册。 ▲ 马丁・库帕 此后,摩托罗拉逐步停止了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的投入,转向高科技电子元器件方向。 1974年,摩托罗拉将旗下的消费品部门(包括电视)整体出售给了日本松下电气。同年,摩托罗拉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微处理器产品 ——MC6800。 1979年,摩托罗拉又推出 MC6800的升级版 ——MC68000。 这款32位微处理器技术非常先进,领先同时代的 Intel 处理器大概半代,成为当时最受个人电脑和小型工作站最受欢迎的 CPU。苹果公司的第一代 Mac,就采用了 MC68000。 进入80年代后,日美贸易战进入高潮期,两国的半导体企业竞争也进入了白热化。 为了巩固本国市场,罗伯特・加尔文一直努力游说美国政府对日本半导体产业采取严格的贸易限制。他还创办了一个名叫“国际贸易公平联盟”的组织,专门劝说政府对外国公司征收高关税,以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 半导体竞争一直干到1986年,摩托罗拉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后来,中国改革开放越搞越火,罗伯特・加尔文敏锐地意识到中国市场的巨大商机,于是带队来到中国,进行投资。摩托罗拉不仅帮助中国数百家供应商企业建立了高标准的生产线,还为中国通信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1986年,摩托罗拉开创了大名鼎鼎的六西格玛(6σ)质量改进流程。 这套流程提供了通用的质量评估方法,可以确保99.99966% 的产品没有品质问题。推出之后,风靡全世界,被通用汽车、IBM、波音等众多大公司采用。 80年代中期,摩托罗拉研发成功了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成为当时与德州仪器(TI)、AT&T 并列的三大 DSP 供应商。此时的摩托罗拉,可以说是风头正盛。
本文来源:IT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