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以战养战的时代过去了,扩张-紧缩是普遍模式。
先来说一说大厂目前所处的阶段。大厂经历了与竞品公司烧钱抢流量的时代,各家巨头都各守阵地,大家都面临流量的增量放缓问题,这种时候稳住就很好了,已然不再需要“以战养战”了。
对应现在的裁员,也是顺理成章——大厂没有那么多新的业务和新的增长了。很多头部公司的某些项目部门甚至是少量正式员工+一些实习生+大量外包来组成团队完成任务。
再来说一说公司内部扩张和紧缩的模式。年初的时候大厂要做计划,为了业务的增长以及核心业务的加强会不断尝试新的方向,所以上半年你会看到他们疯狂招人扩团队。
到了下半年的年终盘点,这个时候他们就会看看上一年业务扩张动作的产出如何,如果很多业务效率太低甚至根本没有必要做,那就要开始控制人手,开始紧缩业务了。
这样的扩张-紧缩在公司内部也就是客观规律,任何一家企业几乎很难做到极其精确的预测到每一波变化,都是疯狂试探,尝试扩张,然后往后收,然后再尝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边缘业务、发展不清晰的业务,自然而然就被「优化」掉了。这也是为什么在裁员或者收紧招聘的公司,仍然有一些部门在使劲招人的原因。有一些公司,原本就不应该有那么多人,人太多了,人效降低了,业务进展也不够。
人多、效率低,在某些阶段是能够被接受的,美其名曰发展成本。比如在资本市场上所谓的「风口」,各个资本都会抢着在这里砸人投钱。
但是到了一定阶段,哪怕有钱,资本也会慎重,公司也会趋向于保守,接下来就是缩减人员,降低成本,确保公司没有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