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ycx 于 2022-6-3 21:08 编辑
近十年来,国内传统通信市场进入饱和,供需关系逆转,三大运营商都过得殊不容易 与此同时,互联网企业的强势崛起,更加剧了运营商的“失去感” 而身处其中的运营商的员工的“失去感”更为强烈 在2000-2010的黄金十年中,运营商员工几乎是身处金字塔的顶尖,人人吃香喝辣 随后峰回路转,从顶尖迅速滑落,甚至很多基层员工是挣扎在社会保障线上 于是,三大运营商内部的员工工作氛围开始变得“诡异” 依然奋进者固然有,但也有不少躺平者、混日族、摸鱼党 这两波人工作在同一个狭小的环境,每天的工作交织在一起,矛盾与冲突可想而知 前不久一个某运营商的基层员工跟白犀牛吐槽, 说自己在一家地市公司工作,跟同事相处得不好,也不被领导赏识。 年轻的同事们每天只知道打游戏,年长的同事则天天关注小孩的成绩、然后偷偷摸摸提前下班去搞副业,跑个滴滴啥的 而我除了工作,空闲时间会看看书看,给自己充电。 我看不起他们,他们也看不起我,觉得我装。 周围的人都浑浑噩噩地过日子,虽然我和他们待在一个圈子,做些差不多的事,但总感觉自己和他们不一样。 时间长了,这位员工感到很疲惫,也很焦虑。 他觉得自己与同事们差别很大,但似乎也没取得什么突破,几年过去了还处在原来的岗位。 觉得前途渺茫,不知所终 其实,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人,一面抱怨周围的人都不行,一面又以自己的特立独行而得意。 就像鹤立鸡群里的鹤,一眼望去,在鸡群里非常显眼突出。 《百家讲坛》主讲人赵玉平,曾提出一个问题: 如果一只鹤站在一群鸡当中,是鹤比较难受,还是那群鸡比较难受? 有人说,鹤进鸡群,就像是一场降维打击,它才不会难受呢,那一群鸡会在它的面前自卑。 可赵玉平老师却说: 一只鹤,如果非要去跟鸡合群,那么最终的结果只有两个:要么被鸡群逼死,要么只能被鸡群同化。 那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 事实上,真正的鹤,不会一直站在鸡群里,也不该站在鸡群里。 成为小圈子里的佼佼者,只会使我们被一时的优越感所麻痹,看不到更大的天空。 与平庸的人相处久了,也会磨灭我们的心志,让我们失去前行的动力。 我在某省移动公司供职,岁月颇长,有一些浅薄的见识 近十年来,我见过很多员工从公司离职 而关键的是,这些离职员工往往是比较优秀的员工 我曾经找了一定数量的样本做过一个简单的分析 如果把全部员工按出色程度1-100进行评分 这些离职的员工大概是出于70-90的区间 1-70分的人,在外面也没市场,很难找到比运营商更好的工作,只能在公司混着 90-100分的人,在运营商内部得到更多的资源和关注,晋升非常快 这样一来,运营商当前的人才是断层的 “一个强将,带着一队弱兵”的情况比比皆是 可以看到,运营商近几年的执行力是出了问题的 问题就出在缺失了70-90这部分骨干 这种情况我知道不光在我所在的公司,在其他省公司、其他运营商企业同样也在时时发生 每个人的圈子其实就是你人生的世界,你的奋斗历程就是朋友的好与恶的历史。 你的朋友圈代表了你的审美和生活层次,不愿跳出舒适的朋友圈的人,你的人生会在安逸中和别人的差距越拉越大。 人生旅程中,保持怎样的姿态前行,往往跟身边的人有很大关系。 身边的人都很努力,你也会跟着努力上进; 身边的人浑浑噩噩,你也会整日无所事事。 一个人只有远离“鸡群”,努力靠近“鹤群”,才能展翅翱翔,飞向属于自己的天空。 所以,对于每一个选择离开的员工,我是赞成的 他们很多人跑来问我的意见,我也是鼓励他们出走的,哪怕他们在我的团队里 因为一只鹤,不应该一直站在鸡群里。 他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我没有任何理由阻拦 而事实也证明,离开的人大部分都过得更好 有在大厂赚着高薪的,有自己创业实现梦想的,也有当上公务员、岁月静好的 而留下的人,则依然是日复一日的,要么躺着,要么卷着 问题出在人身上吗?不,我认为问题出在企业身上。 三大运营商现在都在用一套平庸的机制来管理着数十万的员工 就如同圈养着数十万的鸡 而鸡圈里是养不活鹤的 我是一只鸡,我知道,而且是一只老鸡,飞不动了 我身边也是鸡居多,他们形成一个一个的鸡窝,充斥了整个企业 但我相信运营商员工中是有大量“鹤崽子”的 他们没有长成之前跟鸡崽子长得一摸一样 但只要给他们空间,等他们长成了,他们是可以一飞冲天的 过去五六年间,我曾经很努力地为我身边的鹤崽子在企业内部找这样一个空间 让他们远离那群鸡 我曾经试图把他们推荐到企业内部创新中心、孵化空间 但成效甚微,他们最终还是选择离开 在运营商内部找这样一片空间真的很难 某人力资源老总曾经跟我说,“他们要适应企业的发展,把自己转型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这样自然会有空间,企业那么大,很难因人而异地去为他们打造空间。” 当然,你是可以让一只鹤同化为一只鸡 但问题是,你需要这么多鸡干嘛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