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周里,旷视裁员事件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也成为了公司发展以来的第一次裁员。公司方面称,此次裁员是为加强对 AI技术的投入和人才储备。该公司并未透露裁员的具体数字。对于这次裁员,旷视方面并未给出解释。据多位接近旷视的人士向界面新闻透露,本次裁员并不是公司最后一次裁员,而是第一次。
一、前因后果
12月5日,一篇《旷视科技裁员,没有任何补偿》的文章在网上传播,文中提及,旷视正在进行战略转型,大规模裁员是为了加强在 AI领域对人才的储备。在这篇文章中,旷视表示,“人工智能时代,人才至关重要。”但是在如今日益严峻的人才竞争形势下,旷视也在通过自身不断努力谋求新发展。一位接近旷视的人士告诉界面新闻,旷视的核心是图像识别技术,旷视也已经有将近20年的发展历史。该公司业务覆盖 AI技术全产业链,包括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等技术领域,同时也涉及到商业应用场景。而在过去几年里,旷视科技的业务一直在快速扩张,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员工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也导致了旷视方面不断地出现一些问题。
二、旷视被裁员工的身份
旷视此次裁员是否涉及员工的利益,以及是否涉及“特殊情况”,尚不明确。界面新闻在旷视和华为之间了解到,被裁员工不是华为员工,他们并没有和旷视产生劳动关系。而根据中国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1月21日发布的仲裁裁决书显示,旷视此次被裁员工并没有直接与华为公司进行劳动关系谈判。据该裁决书显示,旷视和华为双方自2019年11月30日起建立劳动关系。旷视被裁员工要回旷视公司赔偿金520330元。华为方面则表示该赔偿标准是按照员工入职时所在公司(华为公司)发放工资标准来计算。
三、旷视裁员事件
旷视的这次裁员计划被广泛地传播开来,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这家公司进入了大规模裁员的节奏,二是该公司正在寻求多元化发展,三是该公司管理层认为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旷视公司成立于2011年,曾获得软银3亿美元注资。旷视目前拥有5000多名员工,核心技术人员约1000人。根据旷视2018年Q1财报,该公司在2018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2.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0%;净利润1.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0%;净利润率18.4%。该公司表示,此番裁员是为了加强团队凝聚力、人才储备和技术创新能力。旷视表示,公司此次裁员完全是出于战略调整与战略规划所做出的调整,并不存在恶意裁员。
四、 AI离“AI”还有多远?
据旷视方面透露,目前其拥有近200人的研发团队,拥有近万个算法模型,其中包括超过100位专家。旷视创始人李开复曾经说过:“AI时代, AI不一定是风口,但一定是未来”。这句话用在旷视身上再合适不过了。目前旷视已经构建起一套包括深度学习 AI算法、大规模训练 AI模型(即训练一批高质量模型)及智能机器人在内,人工智能平台及行业解决方案体系。旷视方面还表示:“人工智能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3次产业变革与技术革新, AI产业将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与此前旷视总裁孙亚辉所说“我们现在是 AI时代”背道而驰。但目前来看我们正处在行业大变革时期,旷视接下来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开发出满足业务场景需求与新技术场景需求之新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