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对照亚马逊等西方企业在云计算方面的进展,中国企业的视野和格局、创新活力以及生态凝聚力依然存在较大差异。 云计算推动的这一产业、商业、政府和社会变革,波及的范围超过了我们迄今为止所认识到的。它是一场宏大的社会创新,远远超出了一个技术、一个企业。 刚突破盈利界限,未来的道路还很长 云计算是典型的重资产运营模式,前期需要建设大量基础设施,比如数据中心的建设不仅需要服务器、电力设备、温控设备等固定资产投入,还有水电费、场地费、人工费等源源不断的开支,后续还得维持规模化发展,并通过持续投入研发保持创新活力。因此,目前全球云计算玩家中能实现盈利的凤毛麟角。 目前,公开财报数据显示,只有AWS、微软智能云和AlibabaCloud (以下称阿里云)超过了盈利门槛。从全球云计算市场份额来看,综合Gartner和IDC提供的数据,这三家云企业也正好名列前三,占据了全球近七成的市场份额,这一趋势仍在持续。
Gartner表示,AWS市场份额为38.92%,阿里云只有9.55%。但在亚太地区,阿里云以25.53%的市场份额稳居首位。在中国国内,阿里云更是占据了几乎一半的江山。 前期的阿里云以明显的价格和技术优势,在国内云市场占据主场优势。实现年利润对阿里云来说是重要的拐点,意味着跨越了最难的门槛。 阿里云,走的是“打深基础”的技术路线,背后的逻辑是基于云的特点构建整个基础体系。 近年来,阿里云的技术革新是可能的。特别是在芯片方面,阿里巴巴经济区块跨越电商、金融、物流、云计算、大数据、全球化等场景,拥有用户规模庞大、极具挑战性的丰富计算场景、网络阿里巴巴连续开发李天710、玄铁RISC-V系列、AI含光800等多种芯片。 从研发投入来看,阿里云与亚马逊云的差距仍然很大。公开数据显示,亚马逊2021年研发支出达到56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700亿元),营收约为12%。 从技术路线来看,无论是AWS还是阿里云,都不约而同地纵向“搭建深厚的根基”,横向“创新突破”。但是,AWS起步更早,技术广度、成熟度高,从IaaS、PaaS到SaaS的覆盖范围也很广。 做好生态,或是阿里云破局方向 AWS和阿里云的生态系统都是如此,在自身的电子商务孵化后,通过云平台整合垂直领域的企业,在服务链聚集的公司足够多的时候,将产业上下游的企业联系起来,实现生态耦合所有在国内创建云的企业都将目标瞄准AWS。这不是禁忌。 “做好生态”也是阿里云的重要战略。近日,阿里云宣布生态战略调整,重申“整合”战略,同时成立专业团队支持不同类型的合作伙伴,丰富行业解决方案,实现合作伙伴收入占比目前,阿里云在全球27个地区运营着84个可用区,拥有亚洲最大规模的云基础架构。仅在2021年,阿里云( 阿里云 )就新增了5个数据中心: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和德国。 但对国内、国际两大服务体系进行阿里云将带来运营成本、套利空间和合规性风险。相对而言,亚马逊是在欧美的监管体系下发展起来的。无需切换线路,从一开始就对用户的信息安全保护非常严格,技术集中度和合规性更充分,避免了绕道和回头的成本。 受新冠影响,以阿里钉钉为代表的远程办公一度成为最火爆的APP,企业对云服务的需求也在增长。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电子商务直播的爆发将企业云化、在线化推向了新的高潮,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云服务。 在政务、零售、金融、工业四大云服务未来需求增长潜力最大的行业,阿里云已经获得行业第一,其细分行业优势也日益凸显。 和中美市场一样,亚太市场的云服务饱和度也远远低于欧美市场的饱和度。这意味着亚太市场云服务市场的增长将超过欧美市场云服务市场的增长。 另一方面,从经济发展速度看,亚太地区经济增速远高于欧美地区经济增速。特别是受疫情影响,未来几年欧美经济增速将加速放缓。经济增长放缓意味着新添加的企业越来越少,对云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少。 很明显,随着亚太地区经济区块的日益发达,新的企业数量也在增加,对云服务有需求的企业也在增加。不过,面对国际云服务巨头的竞争,国内云服务厂商的追赶,阿里云计算未来的发展,必然长期承压。 不过,虽然目前阿里云与亚马逊还有一定差距,但以亚太云服务市场为主导的阿里云未来的成长性,明显强于以欧美云服务市场为主导的亚马逊,未来阿里云超越亚马逊云,并非没有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