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我观察到的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三大运营商都开始动真格解决“数据造假”的问题。三大运营商先后在不同的场合、通过不同的渠道传递出一个信号——对“数据造假”零容忍。 事实上,我认为,当前确实到了运营商整治、打击“数据造假”问题的关键时刻。 一直以来,“数据造假”都是困扰运营商企业发展的问题之一,而“数据造假”背后的原因有很多,除了重复统计、数出多门、口径不一和基础资料不全等客观因素外,还有不同程度的以成本换收入(虚假收入)、渠道养卡活跃新业务、员工买业务跑指标等,甚至人为捏造数据、注水美化数据等。 而数据造假(不可靠、不可信)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 一是会影响决策部门对基层各单位、各业务发展形势的判断,这导致相应的发展战略、市场策略失准,错过市场机会,浪费资源,比如,想想当年的MM业务、后来的飞信业务。 二是不利于基层单位落实总部的政策措施,因为这些政策措施是失准的,总部根据失准的数据制定的任务目标,下发到各基层到位,往往将成为基层员工一直诟病的“天价KPI”。 三是造成“管战建”之间的割裂。数据造假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产品上、运营上的问题,总部、省公司、专业公司之间“管战建”协同的基础也就不复存在,三方以KPI为目标各行其是,最终可能KPI是完成了,但三方之间的割裂也在加剧。 三大运营商当前正在推进转型发展,从传统通信运营转向数字服务运营,从一个相对熟悉的市场走向一个陌生的、广阔、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对市场决策的实时性、精准性要求更加高,同时产品、业务的资源投入规模也更加大,数字经济浪潮时不我待,运营商要开好局、起好步,决策数据上掺不得水分、容不得虚假。 三大运营商要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在发展思维和理念上,也应该进入更加注重全面均衡发展、注重创新驱动、注重经济效益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有人仍靠数据造假扮靓企业发展的基本面,必将贻误大局。 我认为,对“数据造假”零容忍不光在喊口号、提要求上,而应该从制度建设层面共同形成“不敢造假、不能造假、不想造假”的制度体系。比如,是不是可以明确相关的制度机制,追究数据造假的当事人责任,同时倒查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领导责任;比如,是不是可以在干部考核评价中加强“政绩甄别”和“诚信甄别”,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重实干、办实事,提升“不想造假”的感召力。 三大运营商正在推进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当下强调对数据造假“零容忍”,具有更积极的现实意义:统计数据要当好衡量高质量发展的“晴雨表”,首先必须挤掉统计“水分”,让真实的数据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