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大校

注册:2009-7-107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3-7-20 09:10: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八卦叨/文

随着手机成为支付工具,新型诈骗也越来越多。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某运营商就曾因补电话卡时审核不严致使用户被盗走12万元,后来该用户一纸状书将运营商告上法庭,最终被判赔偿用户3万元损失。此事经过如何?运营商又是否真的有责任承担损失?接下来试图展开介绍。

双方各执一词

据该用户称,曾有人使用伪造他的临时身份证在运营商营业厅办理补办手机电话卡业务,随即使用手机银行在五分钟时间内将其银行账户下的12万余元转走。在发现后该用户立即报警,但最终钱款并未追回。

在此背景下,该用户认为运营商在办理补卡业务时没有尽到审慎义务,导致其损失,应该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但运营商则表示,在发现申请人与临时身份证中照片不一致时曾当即进行了核实,但申请人则称是自己外形相貌发生变化,所以才用新照片办理临时身份证。并且该运营商也辩解说,公司为持有临时身份证的申请人办理补卡业务符合相关要求。补卡业务与该用户银行账户资金被转走没有直接因果关系。该案涉及刑事犯罪,应该等刑事案件侦查完毕后再处理。

酌情判定运营商赔偿3万元

最终,法院审理后认为,该运营商未能对补卡人的身份进行有效核实,应承担响应责任。

但也强调,通过手机银行办理转账业务尚需凭借登录密码、支付密码等方可完成,而此又绝非运营商所能够掌握与操作的,该运营商虽为补卡人办理了补卡业务,但补卡后并不必然导致上述密码的泄露,补卡人也不能仅凭所补办的手机来获取上述密码。

因此,该用户的存款被盗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单一补卡所能导致,酌定运营商赔偿了3万元。

合情合理合规为用户办理补卡谁之错?

其实早前为了制止网络不法行为,工信部就曾规定电信企业在销售手机卡时需要查证用户本人身份证件,并当场进行验证。不过,人为检测的“人证比对”并不高效,且精确度不足。直到2019年12月1日起,开始引进了“人脸识别”技术,并要求电信企业需在实体渠道全面实施人像比对技术措施,人像比对一致方可办理入网手续。

据文书显示,该起案例发生在2016年,也就是说,当时的技术条件并不成熟,运营商工作人员也只能凭借肉眼及询问进行审核。

所以,该运营商本来就是合情合理合规地为用户办理补卡业务,至于谁的问题?只能说诈骗犯太猖獗,一直寻找技术方面的漏洞,并且由于难以追寻,运营商作为经手人只能跟着“背锅”。

举报本楼

本帖有 9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10-6 03:21 , Processed in 0.16378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