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大校

注册:2005-10-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26 12:11: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伪导频切换的原理
  导频信号是基站连续发射未经调制的直接序列扩频信号,它使得手机能够获得前向码分多址信道时限,提供相关解调相位参考,并且为各基站提供信号强度比较,手机可以确定何时进行切换。
  在没有伪导频设备的情况时,手机漫游在A基站下,使用载频FA2通信。当手机逐渐远离A基站,靠近B基站,B基站却只有载频FA1提供服务。手机收到的A基站FA2的信号越来越弱,而B基站FA1信号逐渐增强,只能采用硬切换的方式进行切换,而且会产生30毫秒的中断。不同基站的异频硬切换的成功率很低,非常容易形成掉话的现象。
  如果我们在B基站安装了伪导频设备,当手机处于载频FA2服务之下,从A基站移动到B基站时,手机会不断检测附近基站的导频信号强度。当T_ ADD参数超过门限值时,手机会主动向A基站发送PSMM(功率强度测量)消息。A基站收到消息后,查询相邻基站的配置信息,发现B基站的FA2的导频信号实际上是伪导频信号,不具备提供业务信道的可能,但B基站的FA1可以提供服务信道。A基站向手机发送EHDM(增强型切换定向)消息,通知手机切换到载频FA1,同时将切换参数发送给手机。手机立刻先切换到A基站的载频FA1下,然后按照软切换的方式从A基站的载频FA1切换到B基站的载频FA1,从而保证的切换顺利进行。

  几种常用的伪导频实现方案

  伪导频技术由CDMA技术标准拥有者高通公司提出之后,由于对有效降低掉话率,作用非常明显,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根据使用方式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基站自提供方式
  基站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伪导频切换功能。在数字基带处理时,从正常载频信道中提取出导频信号,用于伪导频的发射。这样可以保证伪导频信号只包括导频信号,而且和正常载频导频信号保持高度一致。
  这种方式显然是最佳的实现方式。但遗憾的是,不少厂家的基站并不支持。尤其是微蜂窝基站为代表,为了减少成本,厂家往往省去伪导频的功能。也为后面两种方式留下了市场空间。

  二、纯导频方式
  纯导频方式是采用专门的信道发生器模拟出纯粹的导频信号。由于只发射纯导频,对伪导频所在的载频上的干扰减小。
  但由于导频信号需要自己产生,要使用一些昂贵的modem芯片,而且内部结构比较复杂
  三、移频方式
  移频方式实现起来相对简单,具体地说从基站射频信号处将所有信号(包括同步、寻呼和业务信道信号)都耦合到新载频上进行发射。
  伪导频设备不仅发射导频信号,而且还要发射同步信号、寻呼信号和业务信道信号,这样为保证伪导频的覆盖范围与基站的覆盖范围相似,所需要发射的功率将与基站的发射功率保持同步。
  分析比较
  基站自提供方式和纯导频方式从技术本质上看属于同一种技术,我们重点分析一下纯导频方式和移频方式的优缺点。
  纯导频方式结构复杂,导频信号发生器设备成本也较高,但其所需发射的信号纯粹,对发射功率的要求也减少到最小,一般不超过4w。而对于移频方式,伪导频设备转发了正常载频的全部信号,因此所需要发射的功率将与基站正常载频的发射功率相同,在国内基站的发射功率通常为20w,这样,伪导频的发射需要20w的高功放,成本较高,因此移频方式和纯导频方式综合成本相差不多。
  纯导频方式的覆盖范围相对固定,而CDMA基站的信号是有呼吸效应的,实际的覆盖范围会对随着用户数量不断变化,纯导频方式的信号覆盖范围不能保持和原基站载频的同步,对切换的成功率产生负面影响。移频方式却恰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移频方式在发射伪导频的同时,也发射了业务信道等信号。这些不需要的信号会对周围的基站产生不必要的干扰,降低了周围基站的信号质量和用户容量。而纯导频方式则对周围基站的干扰降到了最小。
  综合起来,我们认为纯导频方式对网络影响小,适合在基站密集的地区使用。移频方式对网络由一定的影响,但切换成功率较好,适合在城市边缘地区使用。

举报本楼

本帖有 19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9-4 10:32 , Processed in 0.12352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