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大元帅

注册:2004-8-101114

爱心徽章,06年为希望小学奉献爱心纪念徽章 爱心徽章,09年为家园助学活动奉献爱心纪念徽章 家园09年十大网友 爱心徽章,2010年为家园助学活动奉献爱心纪念徽章 爱心徽章,2011年为家园助学活动奉献爱心纪念徽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2-10 22:04: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近几年来,互联网业务呈现出复苏和快速发展的势头,以即时通信(IM)为代表的互联网新业务比以往更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电信业务和传统运营模式。即时通信集成了文本消息、实时音视频交互、数据文件传输、短信等功能,能实时表现在线好友的状态并以点到点(P2P)的方式进行即时会话,与传统语音业务一样拥有及时互动性,使用简单,基本免费,并具有一些独特的功能和优势。即时通信业务正在对传统电信业务形成冲击波,对传统语音业务、尤其是固定电话业务形成明显的分流。随着即时通信的进一步发展,语音业务中的较大一部分可能被它所取代。


    据万方数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中国即时通信软件的最高在线人数已经突破了550万人,58%的用户每天至少使用即时通信一次。预计2004年国内即时通信最高同时在线人数有望突破740万人,到2006年将突破1 200万人同时在线。截止至2004年3月,腾讯QQ注册用户数超过2.9亿。目前每天有20亿条即时消息通过美国在线(AOL)网络传递,超过了AOL用户一天所发送的4亿条邮件。据Gartner预测,到2005年即时通信将超越电子邮件而成为互联网用户最主要的电子联络工具,有超过50%的互联网应用程序将把即时通信软件嵌入其中。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企业即时通信工具(EIM)也将作为联系和沟通的方式被有针对性地应用在企业的日常生产中,作为企业内外沟通方式之一。
除了即时通信以外,互联网上的其他部分业务也在不同程度上起着分流传统业务收入的作用,大量的信息交互可直接通过互联网实现,VoIP像一个通用模块嵌入到电子商务、网上教育、网上会议等众多应用中,通用业务(如实时音视频通信)免费、特色业务收费的互联网应用资费模式日益普遍。


    尽管电信运营商能从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产业中获取不断增长的接入费、IDC收入等,但由于在互联网上应用接入用户与应用用户是相互独立的,电信运营商不能有效地影响用户的应用,也不能阻止部分应用分流其传统业务收入,固定宽带互联网成了“没有围墙的花园(Unwalled Garden)”。目前从总体上看,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对电信运营商和电信设备制造商都是利大于弊,但随着互联网业务的蓬勃发展,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存在被边缘化的危险。单纯依靠电信运营商传统的经验尚不足以应对新的形势,下一代电信业务的开展对于中国电信运营商而言是一个空前的挑战。ITU在1999年底的报告中曾预言“一场前所未有的信息革命正在到来,电信处于它的震中”。未来一个阶段,电信运营业将产生一系列的变化:

运营商将重点从“网络建设”转移到“业务建设”上来,业务运营模式将发生较大的改变,网络结构走向开放,业务运营走向社会化,电信行业与其他一些行业将适当融合(或边界模糊,或结成联盟);
从运营商之间的简单竞争向以运营商为主导、包括一系列上下游环节的电信产业链竞争转变,产业链中的各环节都拥有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并主要聚焦在拥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域;
业务结构将发生较大的变化,电信业务总体市场呈上升趋势,电信运营业利润率下降,语音和接入业务收入比例下降,增值服务和内容的比例上升,设备制造商的产品结构也将相应变化;
市场研究、业务创新和业务开发将受到空前的重视,电信业发展处在“新业务、新起点”阶段;
电信运营商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组织结构等将越来越多地受到互联网文化的影响。

1 电信级公共业务平台运营商
    在新的电信服务产业链中,电信运营商应紧扣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在产业链中占据主导地位。通常认为,电信运营商可以定位为单纯的网络运营商,也可以定位为“网络运营商+业务提供商(SP)”。本文认为,在增值服务领域(尤其是宽带应用领域)电信运营商擅长于电信级公共业务平台的建设与运营,在目前条件下,电信运营商最适合的定位是成为“网络运营商+公共业务平台运营商”,待条件成熟后再向其他业务领域扩展。公共业务平台是电信服务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电信运营商应重点建设,以增强电信业持续发展的能力。


    公共业务平台支持多种服务与收费模式,其中应重点关注以下两种模式:

第一种为“SP汇聚模式”。用户(主要是个人用户)通过平台从SP获得点对点的人-机服务,典型的业务如VOD业务、信息服务等;或隶属于某个SP的用户之间通过平台开展交互类业务,典型的业务如即时通信业务、网络游戏业务等,这种模式可服务于企业应用。相应地,公共业务平台的一个接口是向SP提供的开放业务接口,接口中包含了可提供的业务管理协议、网络资源能力信息等,可简化SP接入的复杂程度。与SP自建平台相比可明显降低其建设与运营成本,使更多的SP、甚至个人成为业务合作伙伴。“SP汇聚模式”将使SP的创立、接入及退出变得非常简单。
第二种为“用户汇聚模式”。用户(主要是企业用户)之间通过平台直接开展通信类业务,支持人-人服务和人-机服务,支持点对点和点对多点服务,这些用户通常与SP没有关系,典型的业务如公众视讯会议业务、网络视频监控业务等。相应地,公共业务平台的另一个接口是通过承载网络向用户提供服务的接口,使企业用户、个人用户易于使用该服务。与企业自建平台相比也可明显降低其建设与运营成本。“用户汇聚模式”将把各企业内部的应用平台汇聚到运营商的宽带网上。

    公共业务平台在物理上的上述两个重要接口表明,公共业务平台的公共特性不仅是针对SP的,也是针对最终企业用户的,另外,它也是针对电信运营商自身的多业务环境的。


    电信运营商的传统优势和核心能力在电信级、大容量公共业务平台的规划、建设、维护方面可以得到充分的施展,由于标准化、资源共享,将产生规模效应,降低SP、最终企业用户的建设和运营成本。公共业务平台应灵活地支持新业务的生成,随着业务平台的不断升级、新业务的推出,可以增强对SP和最终用户的服务能力,有利于巩固SP、最终用户与运营商的合作关系。公共业务平台的开发与大规模建设,将对部分行业的产业格局和制造商格局产生影响,因此标准化非常重要。运营公共业务平台的难题之一,是一些已经成熟、规模较大的SP或者企业大客户不一定愿意接入该平台,而宁可自己建设、维护平台,运营商相应的对策之一是采用有竞争力的电信资源捆绑销售政策。


2 下一代业务交付平台
    近年来,各种业务平台层出不穷,特别是基于开放的、面向业务的架构得到了广泛地关注,一些采用JIAN和PALARY技术的产品也开始进入商用。国际大型IT企业与电信设备制造商(如Microsoft、SUN、IBM、HP、Ericsson、Alcatel、Siemens等)对下一代业务交付平台(SDP)研究的步伐明显开始加速,IT国际巨头的介入尤其值得关注。


    在传统的垂直划分情况下,各种业务和应用是与交付的渠道紧密地捆在一起的。目前多数设备都是在一个单独的环境里运行的,导致了功能重叠、资源不能共享、信息模型不同、接口兼容性不足等,增加了获得收入的时间和业务开发和维护的成本。传统的解决方案在能力、管理、标准化等方面都暴露出其固有的缺陷,很难再适应下一代电信业务的发展。网络的业务层需要一种水平的解决方案,在这个业务环境里中可以有效地共享全部的功能和资源。目前电信网络垂直划分的方式已开始向水平划分的价值链方向发展,这种发展必然引起供应链发生深刻的变化。


    网络的融合给业务提出了新的课题。以前的业务是与网络类型有关的,但是在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换。初期的移动通信采纳了许多固定通信的业务(如呼叫等待、呼叫转移等),现在固定通信也开始借鉴移动通信的业务,如短信、预付费。随着网络向以分组交换为基础的网络演变,随着电信运营商向全业务方向发展,无论移动还是固定、宽带还是窄带,同一业务将在更大范围的网络上实现,下一代的业务将会按照麦特卡尔夫定律发展。


    面对诸多的挑战,新的业务交付平台的策略逐渐明朗:采用标准的、公共的体系结构,集成跨越固定、移动和宽带网络的电信业务,为不同类型的网络提供集中、安全的业务。下一代的业务交付平台是电信网络基础设施与IT基础设施之间的粘合剂,它有助于减少从想法到收入的时间,减少运维费用,减少开发风险。它将具备如下主要特性:

形成一整套标准的,开放的,能快速开发、提供、运行、管理和计费的增值业务的管理系统;
能与IT基础设施完美结合,充分利用OSS/BSS/MSS、CRM、AAA、门户服务器的资源;
能与网络现有的设备(如SSP、SCP、BRAS)、新的设备(如Softswitch、CSCF)及现有业务平台(如SMS、MMS)互通;
能以某种独立于网络和设备的方式交付语音、数据和视频业务和内容;
能以统一的、标准化的方法向运营商、客户及其第三方业务开发者提供网络能力、业务和内容,以及业务开发手段。

    下一代的业务交付平台还在积极地探索之中,到目前为止对SDP的组成结构还没有完全达成一致意见,各厂商的产品中所包括的内容有多有少,但必然会与其他IT产品相同(如各种OSS),是一系列功能组件的集合。


    SDP位于网络的业务层,由业务透露层(SEL)、网络抽象层(NAL)、业务执行平台(SEP)和内容交付平台(CDP)4个部分所组成。业务透露层通常通过Web服务器把业务能力提供给第三方业务提供者和企业用户,如Parlay-X网关。网络抽象层是提供到核心网元和业务的标准接口,该层通过对交换、信令、智能网等的网元设备的接口将各种网络能力和业务特征抽象出来,如呼叫控制能力,位置管理能力,并向上提供标准接口对这些抽象出来对象进行访问。如Parlay网关或SIP网关。业务执行平台为广范围的语音或数据应用提供配备和运行环境,包括各种增值业务和电信应用服务器。内容交付平台通过接入多种原有的业务系统和一些具有附加功能的系统向用户终端设备提供多媒体内容。它支持多通道的内容接入,如:视频、流媒体、MMS等,内容下载,内容推送,内容验证,内容流程管理,DRM,终端设备数据管理等功能。


    业务是区别运营商的重要标志,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人们满足了基本语音业务的同时,对下一代的业务的需求将使运营商面对新起点的挑战:

如何与ISP、CSP、SI、ISV等建立并维护合作关系?
需要什么新的业务和网络设备?是否有足够的扩展性?
需要透露什么网络业务和能力?如何透露?采用什么标准的数据格式?
如何生成新的业务?如何与标准的IT应用集成?
如何适应今后业务多样化的需要,甚至是未知业务的需要?

3 非PC终端
    中国电信业宽带接入用户近两年持续高速增长,如何保证发展后劲?本文认为,制约宽带业务持续快速增长的“瓶颈”之一,是目前单一的宽带终端——PC提高了宽带应用门槛并限制了宽带用户群。根据2004年7月CNNIC分布的报告,使用台式计算机上网的网民比例为97.5%,年龄在30岁以下的互联网用户占70.5%,35岁及以下的网民占82.0%,学生、专业技术人员仍然是网民主体。导致不上网的原因中,“不懂电脑/网络”占37.7%,“没有上网设备”占21.3%。上述信息反映了限制宽带应用发展的两个现实的门槛,其一是由于PC对用户的操作技能有要求、PC的不足(价格高、启动时间长等)而导致的终端门槛,许多用户不善于或者不愿意通过PC使用宽带业务,其二是目前宽带应用主要瞄准专业人员和年轻人而带来的应用门槛,使很多潜在用户被挡在宽带业务之外。


    宽带应用不完全等同于上网,以PC为唯一终端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不利于电信宽带业务商业模式的发展,必须积极发展非PC宽带终端和基于非PC终端的应用,有利于降低宽带门槛、拓展宽带用户群,对增强宽带业务的发展后劲将起到明显的作用。典型的宽带非PC终端有机顶盒+电视机、宽带多媒体电话、宽带信息终端、家庭网关,可以提供家庭休闲娱乐、家庭教育、可视通信等。在宽带接入资费走低的大趋势下,将通过宽带应用终端上实现的增值服务与宽带接入进行资费捆绑,有利于提升或巩固ARPU值。


    最典型的宽带非PC终端是“机顶盒+电视机”,其典型特征是使用遥控器轻松感受宽带家庭应用,基本业务功能包括音视频点播、广播,增强型功能包括信息服务、远程教育、互动游戏和可视电话等业务功能,有助于让宽带走出办公场所、游戏机房,让普通用户感受宽带客厅文化。多种宽带应用终端在家庭中的共存,使得对家庭网络、家庭网关的需求增加。家庭网关是一种简单的、智能的、标准化的、灵活的整个家庭网络接口单元,它可以从不同的外部网络接收通信信号,通过家庭网络传递信号给某个设备,实现互连设备、将联网设备连接到其他网络和服务、提供应用服务。家庭网关可以分为接入网关和应用网关。家庭网关的应用,将为家庭宽带新业务(家庭助理、网络硬盘、远程监控、远程家电控制等)的开展奠定基础。


    无线化、多样化将是宽带应用终端的发展趋势。在多种无线方式中,WLAN应用日趋广泛,最可能成为宽带应用终端的典型配置。经过一个阶段的培育,宽带应用终端将产生一个较大规模的市场和产业。宽带应用终端、家庭网关的普及,主要受到技术成熟度、最终用户的易用性、技术标准、终端价格这几个因素的影响。


    目前终端应用领域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新型终端产品价格较高,产品易用性有待提高,品种有待丰富,尚未规模化商用;固定运营商尚没有从电信业务的功能需求、可运营可管理、端到端质量保证等角度对终端的功能、性能提出完整的要求;终端与平台的接口缺乏统一的标准,终端与平台的兼容性、终端之间的互通性差;对终端开发的合作策略、终端推广的商业模式、管理维护问题考虑不足。为突破终端“瓶颈”,固网运营商应积极锻造新的电信产业链,在产业链中起到主导作用;制订相关标准,终端产品的要求、终端与平台的接口标准。


4 结束语
    互联网业务的复苏与快速发展正在对传统电信业带来越来越大的影响,电信运营商和电信设备制造商都需要积极调整自身的定位和策略,在目前条件下电信运营商最适合的定位是成为“网络运营商+公共业务平台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应增加对业务的研究,研究“客户的客户”的需求。应积极跟踪研究下一代业务交付平台,开展电信级公共业务平台的研究与开发。单一的PC终端带来了宽带门槛、限制了宽带业务发展的后劲,应积极发展非PC宽带终端和基于非PC终端的应用。

举报本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4-6-2 00:24 , Processed in 0.206734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