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验
- -5
- 分贝
- 0
- 家园分
- -8
- 在线时间:
- 10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1-5-20
- 帖子:
- 0
- 精华:
- 0
- 注册时间:
- 2009-6-25
- UID:
- 398734
注册:2009-6-25
|
第1章:横向划分网络
OSI以及TCP/IP模型的及时提出,基本解决了前期网络发展遇到的难题,即全球统一网络模型和全球互通。但这两种模型对于我们学习通信业务来说还是显得有些抽象,它们无法清晰的展示通信网内部分工、合作的服务关系。为此我们采用一种新的网络分层方式,一种从网络运营的角度出发,更加直观、便于理解的网络分层方式。
国内大多数运营商将维护体系划分为无线专业、线路专业、传输专业、数据专业、交换专业、集成托管等专业,我们就借用此种划分方式对网络进行分层。首先将各维护专业按照分工不同进行分类:
[img=554,300 src=]http://www.txrjy.com/[/img]
现在,我们将各专业常用的通信术语添加到对应的网络结构中,如下:
[img=554,336 src=]http://www.txrjy.com/[/img]
这里对此种分层方式做一个简单说明:
1、承载层提供的是实实在在的物理通道;传送层提供的是带有保护功能的业务中继;交换层提供的是带有交换功能的网络环境;应用层提供的是已包装完毕可直接提供给客户使用的业务。
2、由网络分层概念可以得出,没有哪种网络技术是自成体系的,每一层功能的实现,或者说每一项特定的通信技术,一定程度上都需要底层技术或者同层技术为其提供服务。例如ATM技术可经由光纤进行组网,也可采用ATM over SDH再经由光纤进行组网。
3、诚然,某些通信技术的定义并不完全依从这种分层模型,但套用此方式能很好反映各类网络技术的大致定位及维护归属,最重要的是该图能够清晰告诉我们通信业务的本质以及各类通信业务之间的依存关系。
第2章:纵向划分网络
通信网络除了可以进行横向分类,根据实际使用服务对象不同,还可以采用纵向分类,常见的是将其分为接入网、核心网和支撑网。
[img=554,404 src=]http://www.txrjy.com/[/img]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
1、接入网主要为解决最后一公里接入问题,其发展呈现高带宽、多元化的趋势。因为不涉及交换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接入网采用的所有技术均处在传送层和承载层。
2、核心网是运营商的网络主体,近几年核心网进行了一系列改造、融合、IP化等工作,并且提出了一些颠覆传统的网络架构,例如NGN。
3、参考ITU—T的规定,支撑网仅包括时钟网、信令网和电信管理网。时钟网变化一直不是很大,信令网则随着核心网改造而呈现出IP化趋势,而电信管理网是目前较为热门的发展方向。随着通信网络越发复杂,人们为了支撑和改善运行方式,就提出借助IT手段实现对电信网络和电信业务的管理,由此引发了对运营支撑系统(OSS,Operation Support System)的改造,特别是随着增强型电信运营结构图(eTOM结构图)概念模型的推广,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运营商的运营模式,使得运营商的竞争真正由规模、网络竞争转变为业务竞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