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Male不在线
hcf

军衔等级:

  一级通信军士

注册:2009-4-1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28 10:09: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第1章 通信的基本概念        1
1.1 系统带宽和信号带宽        1
1.1.1 系统带宽        1
1.1.2 信号带宽        3
1.2 爱尔兰的含义        3
1.3 阻塞率的含义        4
1.4 GOS        5
1.5 接收机灵敏度        5
1.5.1 is-97灵敏度测试        5
1.5.2 链路预算中的接收灵敏度        6
1.6 反向负载因子        6
1.7 dB、dBm、dBi、dBd、dBc、dBW的含义        7
1.8 LAC        8
1.9 频率复用        8
1.10 bit、Byte、symbol和chip的比较        10
1.11 CDMA系统常用频谱及频点计算        10
1.12 SID和NID的含义        13
1.13 IMSI字段的含义        14
第2章 CDMA基本原理        17
2.1 引言        17
2.2 扩频通信技术        17
2.2.1 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        17
2.2.2 扩频与解扩频过程        18
2.2.3 处理增益与抗干扰容限        19
2.2.4 扩频通信技术特点        19
2.3 多址技术        20
2.4 CDMA系统的实现        21
2.4.1 CDMA扩频通信原理        21
2.4.2 CDMA扩频码的选择        23
2.5 语音编码技术        27
2.6 信道编码技术        28
2.6.1 移动通信信道特点        28
2.6.2 循环冗余校验        31
2.6.3 卷积编码        31
2.6.4 块交织技术        31
2.6.5 Turbo码        32
第3章 CDMA2000 1X调制解调技术        37
3.1 概述        37
3.2 导频信道        37
3.2.1 导频信道的作用        37
3.2.2 导频信道的产生        37
3.3 寻呼信道        39
3.3.1 寻呼信道的作用        39
3.3.2 寻呼信道的产生        39
3.3.3 寻呼信道的结构        40
3.4 同步信道        40
3.4.1 同步信道的作用        40
3.4.2 同步信道的产生        41
3.4.3 同步信道的结构        41
3.5 接入信道        42
3.5.1 接入信道的作用        42
3.5.2 接入信道的结构        43
第4章 CDMA2000 1x关键技术        45
4.1 软切换        45
4.2 软切换        45
4.2.1 概述        45
4.2.2 软切换的优点        45
4.2.3 导频信号集        46
4.2.4 软切换相关参数        47
4.2.5 软切换过程        49
4.2.6 IS-95和cdma2000中软切换的比较        51
4.2.7 补充说明        52
4.3 功率控制        53
4.3.1 功率控制概述        53
4.3.2 1x中的前向快速功率控制        55
4.3.3 1x中的RC1和RC2的前向功率控制        59
4.3.4 反向功率控制        60
4.4 分集技术        69
4.4.1 概述        69
4.4.2 时间分集        69
4.4.3 频率分集        70
4.4.4 空间分集        71
4.4.5 RAKE接收        72
第5章 CDMA2000 1x EV_DO 原理及关键技术        75
5.1 CDMA2000 1x EV_DO 标准发展概述        75
5.1.1 概述        75
5.1.2 空中接口标准进展说明        76
5.1.3 网络参考模型        77
5.1.4 空中接口协议层        79
5.2 EVDO RevA相对于Rls0的改进        80
第6章 EVDO RevA物理层        83
6.1.1 前向信道        83
6.1.2 反向信道        85
第7章 EVDO关键技术        89
7.1.1 前向时分复用/固定功率发射        89
7.1.2 虚拟软切换技术        90
7.1.3 速率控制技术        92
7.1.4 反向功率控制技术        95
7.1.5 自动重复请求(H-ARQ)技术        96
7.1.6 多用户分集/前向调度        100
7.1.7 反向链路延迟和容量互换        104
第8章 无线电波传播的基本理论        107
8.1 无线传播理论        107
8.1.1 概述        107
8.1.2 自由空间传播模型        108
8.1.3 电场与功率的关系        111
8.1.4 三种基本传播机制        113
8.2 无线传播模型        117
8.2.1 概述        117
8.2.2 传播模型的分类        118
8.2.3 宏小区传播模型        119
8.2.4 微小区传播模型        128
8.2.5 室内传播模型        130
8.2.6 传播模型在蜂窝设计中的应用        131
第9章 天线基本知识和天线选型        135
9.1 天线基本知识        135
9.1.1 天线增益        135
9.1.2 方向图        136
9.1.3 极化        138
9.1.4 天线其他技术指标        139
9.1.5 天线的分集        140
9.1.6 电调天线与机械天线        143
9.2 天线选型的一般原则        144
9.2.1 天线工作频段和极化方式        145
9.2.2 天线辐射方向图、水平波瓣宽度、垂直波瓣宽度和增益        145
9.2.3 天线下倾方式        148
9.2.4 天线旁瓣抑制与零点填充特性        149
9.2.5 天线前后比、功率容量、三阶互调、端口隔离度等参数        149
9.3 室内分布系统的天线选型        150

举报本楼

本帖有 80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7-19 14:49 , Processed in 0.20825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