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天线和联合检测技术是TD-SCDMA的关键技术,多阵元是TD-SCDMA的技术特点,传统的馈线宏基站为集中式解决方案,在多通道的实现方式上,室内室外采用大量的馈线(三扇区站型共27根馈缆)连接,在06年试验网建设过程中普遍暴露出组网困难、施工困难、施工周期长、施工成本大的弊端,TD-SCDMA规模组网受到极大限制,地制约了TD-SCDMA产业的发展。
业界其他厂家推出了第一代中频拉远宏基站,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采用集束电缆进行连接,将原先的27根馈线捆绑起来构成6根更粗的馈线,大量沉重而难以弯曲的馈线给工程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且馈线损耗大,难以拉远,中频拉远宏基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传统馈线基站的难题,仅仅是一个过渡方案.
中兴通讯通过大量调研,沿袭公司已有无线系统射频拉远研发经验,直接跳过第一代分布式中频拉远基站,提出全新的BBU+RRU光纤基站解决方案,其核心思想是将基站的基带部分和射频部分分开,使基带共享资源池(即BBU)集中放置,通过光纤与远端单元(即RRU)相连,远端单元(即RRU)直接与天线通过跳线连接。BBU+RRU光纤到塔顶方案,采用3根光缆代替27根馈缆,降低工程和维护难度,保证快速建网。 三个室内LPM(用于28根馈线防雷、3根控制线防雷),包括LPM支架安装、多达62个接头连接、驻波比测试 BBU+RRU光纤基站解决了传统馈线基站施工复杂的难题,引领了TD-SCDMA基站的发展潮流。中兴通讯凭借强大的技术产业化能力,快速推出了业界系列最全的光纤基站家族,包括超大容量、大容量、中小容量BBU以及8通道、单通道、大功率单通道RRU,通过BBU和RRU的不同组合,满足各种场景的覆盖需求。 2006年7月15日,中兴业界首例BBU+RRU光纤基站在青岛麦岛正式开通;中兴是首家成功实现BBU+RRU“光纤到塔顶”解决方案,并在现场成功测试应用的厂家. 2007年2月,厦门试验网完成了采用光纤基站替换传统馈线基站的工作,在短时间内总计开通23个光纤基站站点。这是业界第一个规模应用光纤基站的无线网络,BBU+RRU光纤基站建网模式得到了中国移动集团的高度认可。厦门试验网亮点: - 1个宏站采用光纤远端拉远,拉远距离达到6km,光纤远端拉远基站在现场得到成功验证。
- 2个室内覆盖全部采用光纤远端拉远,与同区域室外站点共用基带池,形成室内室外一体化覆盖。
3.3 7城市外场大规模应用—业界唯一全部采用光纤基站建网
在扩大的规模网络技术应用试验中,中兴通讯在北京、厦门、天津、沈阳、秦皇岛、深圳、青岛等7个城市全部采用光纤基站建网,规模接近1万个站点,超过5万载扇,中兴通讯是业界唯一全部采用光纤基站建网的设备商,光纤基站的成熟和稳定在外场得到了广泛的验证。
光纤基站相比传统馈线基站,工程工时节省60%以上,加快了建网速度,使得TD-SCDMA规模建网成为现实。 - 降低了工程辅料的成本:工程辅料包括馈线、接地、防雷、接头、各类接地卡、线缆安装卡等等,光纤基站的工程物料成本只有传统馈线基站的33%。
- 降低了建网工程成本:工程建设周期缩短,加快建网速度,节省建网工程成本40%
- 降低了网络运维成本:光纤基站相比馈线基站,故障点减少,对维护的要求降低,降低网络运维成本20%以上。
- 降低了仓储物流成本:3根光缆取代了27根馈缆以及大量的接头、接地卡和三联馈线卡等,降低了25%的仓储物流成本。
与传统馈线基站比较,光纤基站可使运营商综合成本(TCO)降低10%~25%。 - 光纤基站支持远端拉远,通过RRU级联,最长拉远距离达到40KM,组网更灵活。
- 智能资源池实现了基带资源的动态共享,可实现室内外一体化覆盖以及特定区域的话务动态迁移,降低了网络建设成本。
- 室内覆盖中,光纤基站结合多通道算法,实现了覆盖和容量的独立规划,降低干扰,提升室内覆盖性能。
中兴在业界首推的BBU+RRU光纤基站有效解决了馈线基站的工程问题,降低了网络建设成本和运维成本,提升了网络性能,使得TD-SCDMA规模建网成为现实,引领了TD-SCDMA基站的发展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