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Male不在线
m

军衔等级:

  中将

注册:2004-12-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3-29 16:13: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9日 15:24 通信世界

  本刊记者 刘欣

  时间、地点:北京的3月

  人物:西门子通信集团移动网络副总裁高岩 VS 《通信世界》周刊社长、总编项立刚

  在业内,关于3G已流传出若干种定义,制造商一厢情愿的、成本高昂的、贵族化的、不成熟的……所以迟疑,所以焦虑,所以审慎而行。然而,无论外界如何喧哗与骚动,技术的进步却不会因此停滞不前,3G终究是大势所趋。

  从这次对话中,我们也能看到,对于3G,业内人士不再是单纯对新技术的热情与憧憬,而是客观、冷静之后的若干理性分析,是深度透视成长与徘徊之中的全球3G,正确解读争议与批判背后的中国3G。

  三个误解的理性批判

  误解一:3G,运营商与制造商的仇恨之源。

  误解二:2G是平民化,3G是贵族化。

  误解三:循序渐进而不是一步到位。

  项立刚:我们国家现在的情况,总是将3G牌照当作是运营商和制造商的对立点,认为3G是制造商所鼓吹的概念,强迫运营商来接盘,用来刺激用户消费。

  但是,中国运营商也需要3G,中国电信行业不仅仅有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还有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它们同样需要3G。我们的运营商要走出去,凭什么走出去,需要有能力,需要自身具备独特的业务,3G是个机会。纯粹的2G业务缺乏特色,难以得到认可,没有走出去的优势。

  此外,现在我们还面临着一个危机,NTT DoCoMo这样的海外运营商,开始在中国大规模地申请中国3G应用业务的专利,这对中国运营商来说非常严峻,将来我们如何开展业务呢?或者花钱购买别人的专利,或者与别人合作,就失去了独立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运营商不该害怕上3G,而是也应该大张旗鼓地支持上3G。

  当然,对于制造商来说,3G也是机会。在中国,不仅有诺基亚、西门子这些外企,还有许多需要把握机会的中国企业。但是,对于中国的制造商来说,除了华为、中兴,我们没有太多具有实力的设备商。因此,我们需要练兵,需要做最初的尝试,需要积累经验。假如明天中国忽然上了3G,能够拿出成熟设备的中国企业,除了中兴和华为,几乎没有其他企业,大部分的商机都属于国外设备商。这对中国企业来说是相当不利的。

  所以,我要大声疾呼,让3G早些到来吧!

  高岩:赞同,但还要从另一个角度补充。

  首先,现在讨论比较多的一个话题就是,上3G究竟是否值得,对3G的投资是否优于2G。其实,我们在谈论这些话题的时候,并没有做过认真的分析,没有考虑过2G时代的GSM、小灵通、CDMA、CDMA 1X网络分别需要投资多少,而3G又需要投资多少,相应地,PHS技术能够使用多久,而3G又能使用多久?如果按照投资回报来折算,其实3G所需要的投资,成本并不不比其它的技术高。

  第二,到底3G应用是否成熟了?如果不给它市场,如果没有应用,永远不可能成熟。你都不给它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它怎么可能成熟?对于运营商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应用,是适应市场。3G应用需要一个真正的环境,运营商需要这个环境来培养应用,来学习如何将这些业务真正拓展开来。对用户来说,这也是一种再培养、再教育的过程。打个比方,刚开始就让大家去使用短信,也并不是那么容易,但是用户一旦接受了,就会得到飞跃性的发展,尤其是,3G甚至能够让一些应用从不可能变为可能,从不可能被接受到可能被接受,到成为用户喜闻乐见的业务。

  要走出去,要让中国运营商做大做强,必须强调应用,通过3G来锻炼提高自己。

  项立刚:我们刚才提到了成本。以前一直有个观点,认为2G是平民化的东西,而3G是贵族化的东西。打个比方,以前我们使用286电脑,售价2万元一台,386是一万多元,而到了奔腾时代,电脑则降价成8000多元。这样来看,并不是品质越高的就越贵族,成本就越高。品质和价格并不成正比,反而是品质越高,价格越便宜。3G是否也是这样?

  高岩:新技术具有潜在的发展能力,从而更加具有生存的空间。首先是价格比以前的便宜了从而更具有竞争力,其次是效率提升了,能带来新的好处,一些以前做不到的事情,现在能够做到了。

  至于成本,目前中国的移动通信仍然以语音为主,但是即使单纯指语音业务,3G也并不比2G价格昂贵,它的成本比2G要低。

  项立刚:做一个硬对比。如果重新铺设基站,以最初的2G基站为基础进行建设,或者目前马上新建立一个3G基站,在都是最初进入的条件下,哪一个成本更高?

  高岩:对3G来说,每个基站与从前的设计不同了,用户容量不同了,需要提供的应用也不同了,一定程度上不具有可比性。3G基站要比2G的容量大得多。如果从整个网络成熟再扩容的角度来计算,就如同刚才提到的从286到奔腾的扩容来计算,结果是,3G的确比2G便宜。

  项立刚:也就是说,如果我刚开始进入移动通信领域,选择3G的成本更低。

  高岩:是的。并且,成本不仅仅是初期投入,还要看该产品投入的回报,要看其产品的生命周期。试想如果刚投入的网络不久就被新技术淘汰掉了,这个成本如何计算?

  项立刚:我们很多人都在想,现在上3G,是不是需要全盘摒弃2G时代的网络,重新建设一个新的网络,还是3G和2G并存。比如,日本运营商KDDI,就不是在同一天在日本部署所有网络,而是在一些比较大的城市,如东京等,率先部署了3G网络,推出一些先进的数据业务等,而在九州、四国等相对偏远的地区,还继续使用2G网络,主要还是支持语音漫游。这种情况是不是客观的需要?

  高岩:终端用户不会跟你讨论业务是3G还是2G,只会考虑能够使用些什么,是否需要这些业务。对于某些用户来说,需要这些使用新业务的机会,但并不是全部。

  因此,对于一个现有的移动运营商来说,肯定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3G与2G共存的阶段。

  如何让这个市场向3G时代平滑过渡,需要不断推出新的应用,一步一步来培养这个市场。比如中国移动培养中国市场,也花费了很多年,但是自身也一点一滴成长起来了,因此能够把握住机会突飞猛进。但是如果不培养市场,就无法树立运营商的品牌,要从竞争对手那里抢夺市场,就会非常困难。从市场,从经济的发展角度来看,而不是片面、侧面来看,3G不应该仅仅是运营商或供应商的问题,也不是简单的上与不上的问题, 如果进行综合、全面的考虑,意义就不一样了,3G延期并不能把成本省下来,因为我们可能需要更新和维护一些旧的、即将被淘汰的网络和技术。从发展前景来讲,采购这类设备会造成巨大的浪费;从长远来讲,对于我们整个民族产业来说,这都不是一件好事。

  项立刚:甚至在世界上,都会丧失竞争力,从而导致产业的落后,因为没有跟进最新的技术发展,只是掌握被淘汰的技术。

  我举一个粗浅的例子,比如我购买了照相机,采购了一个普通镜头,觉得不够用,又买了一个稍微好一点的镜头,然后又买了一部再好一点的镜头……结果最后,总体的费用比一步到位购买一个昂贵镜头的费用还要高得多,反而不如在一开始就采购比较先进的镜头,还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服务。

  我们的投资就很类似于这种情况,投资了小灵通,又投资了GSM,再投了一些3G,其实还不如整体上投给3G。在一定意义上,这个过程,一步到位反而能够节约成本。当然,我不认为所有事情都可以一步到位,

  高岩:做个假设,如果移动通信的牌照全部放开,即使是2G牌照放开,大家会选择哪种技术?我个人认为小灵通没有任何技术和成本上的优势。

  项立刚:PHS不属于核心网,而是重新构筑一个网络。其实,如果中国电信上3G,才是中国移动最强大的竞争对手,因为核心网改造具有一定成本优势,覆盖率很高,自身实力也比较强。

  我想我们还有一个基本一致的观点,3G应该上,这是肯定的。另外,总体上来说,早上有早上的道理。

  高岩:还要纠正一点,其实中国现在上3G,已经不能算是早上了,至多只是在跟随主流上3G。

  当然,国家有国家的考虑,包括经济发展平衡、市场平衡等各方面的考虑。但是,也应该看到,技术越来越成熟,欧美已经提供了许多运营经验,3G具有其发展市场,市场表现已经非常好,中国已经进行了许多测试,中国设备商、运营商都有这方面的需求,中国市场也有需求,否则就不会出现小灵通这样的技术和2.5G这样的过渡技术。就在前不久,NTT DoCoMo已经准备在2012年将二代网络关闭,正是看到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为了节约运营成本,运营两个网络成本更高。它的目标就是用3G代替全部网络。

  三大焦点透视3G未来

  网络部署——实验室到商用,需要筹备多久

  业务平台——计费平台也需要改进

  终端——差异化路线是必然

  项立刚:从以上的讨论来看,3G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眼前我们最关注的是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网络的部署和优化,因为3G网络和2G相比,情况更加复杂,对数据业务的要求更高。第二,业务平台的建设,因为2G并不需要综合性的业务平台,而3G就不同了,需要这样一个平台来支撑业务。第三,3G终端。

  网络规划和优化是首当其冲的,能否在技术上解答一下这个疑问。另外,西门子在国外是否有一些成功的布网经验,能否介绍一下?

  高岩:3G比2G的布网要求要复杂得多,更富有挑战性,更需要时间和精力。一开始,欧洲运营商在部署3G网络的时候,低估了网络优化的复杂性,3G在欧洲先期的挫折也有终端方面的因素,但从网络上来讲还是对优化和规划不够重视。我们在欧洲,包括在香港都有一些切身的体会,比如在德国,我们与另一家竞争对手一起建一张3G网,我们的网络传输速率要比另一家高出一倍,说明了什么?我们在意大利与运营商也有类似的经验,在开通之前为优化做了许多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后来,我们在香港为和记做网络优化能够非常顺利,就是因为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

  项立刚:从布线环境来说,香港的经验是不是更有代表性?因为那里的环境是比较复杂的。

  高岩:香港拥有高山,有海面,有非常密集的高楼,还有层次非常复杂的建筑物。从无线传播的角度来说,在这里做测试,的确是最具挑战性的。经验是在具体的实践中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并且会为接下来的工作带来巨大的好处。

  项立刚:西门子现在在国外参与的3G商业网点有多少?分布情况如何?

  高岩:目前是30多个。最引以为荣的一点,就是我们在欧洲的主要国家都参与了3G网络的建设,可以说,仅仅用我们的网络,就能够覆盖整个欧洲。

  在美国,去年年底我们参与了Cingular的3G网络部署,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因为美国在全球移动通信市场发展都是非常迅速的,从GSM到3G的过渡非常快。

  项立刚:那么,从你们的经验来感觉,WCDMA的商用是不是已经没有什么大的问题?

  高岩:可以这么说。我们所投入的第一个WCDMA网络,到今天已经两年多了,基本没有问题。

  项立刚:我们所指的问题不是停留在实验室,而是包括承载能力等各方面的指标,在实践中能否满足需要,中国的情况也非常复杂,尤其人口密度很大,比如北京有国贸和金融街这些人口集中区域,西门子有没有专门针对这些区域的解决方案?

  高岩:我想再密集的程度也不会超过香港了。在欧洲、香港以及其他国家,我们所谈论的已经不是可能性的问题,事实上,全球已经有上千万的用户在使用我们的网络。从目前来看,覆盖和承载能力不是一个瓶颈。

  项立刚:第二个关注焦点就是业务平台,据我了解,以前西门子就拥有独立的业务平台。

  高岩:在应用领域,西门子的业务平台是最优秀的,我们一直都处于领先的地位。比如中国联通的流媒体平台,我们是其供应商,我们的LBS和WAP服务平台,在中国移动和欧洲都在使用。3G方面,我们的IMS平台也是很超前的。

  其实,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计费平台,目前通常是按照使用时间的长短,或者按照下载的数据量来计费这两种方式。3G之后,就不能简单这样来分类,将来的趋势是按照内容来计费收费,比如浏览新闻和收看电影就是完全不同的费用,大众的、普及性的东西就不如个性化的服务收费高。也只有根据内容来进行差异化计费,才能满足3G时代的用户需求。所以,我们就开发了能够达到这样要求的、综合性的业务平台。

  项立刚:从前就是因为缺乏这个平台,运营商把权力放给了SP,因此难以管理。短信一度出现那么多问题,就是因为缺乏平台导致管理不够。3G之后,这样的问题仍然存在并且更加严重了。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络不同,就是拥有计费平台,但是这样也增加了成本。3G之后,带来的需求更多,还包括存储等等,都可能会带来更多商机。

  高岩:我觉得这跟3G或者2G没有关系,根本问题在于,用户的需求越来越丰富了,技术发展让一些不可能的变成可能,3G时代的业务更多了。对综合运营商来说,移动、固定业务都有,就需要一个综合性的平台,同时服务于这两个网络。

  项立刚:第三,提一个终端的问题,如何通过终端来培育3G市场,我有一个建议。从前,上网卡、GPRS的速度不够,到了CDMA 1X,速度提升了,但速率还是不够,比如我们需要传输图片文件,就需要宽带网络。在3G之后,市场可能需要一些行业化的东西,比如,作为新闻记者,我们就非常需要一种特定的手机,具有强大的文字功能,目前我们也可以使用短信来发送一些短篇新闻,但是要再输入到互联网,就很麻烦,能不能设计这样一种手机,在文档文件里面写好新闻,然后可以轻松一键发送?

  高岩:这个建议很好。目前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广告让人眼花缭乱,用户从广告上获取手机的信息往往会不知所措,所谓的高中低端,其实对用户并不实用。不如针对固定的人群量身定制。刚才你提到的,也就是这个手机专业化的问题。

  西门子之于中国

  把握每个时机充分准备

  质量的差别精确到最后的10%

  项立刚:西门子为中国市场做了哪些准备呢?

  高岩:准备是多方面的,当然最后的结果还要由市场来决定。主要工作通过各种方式和运营商进行各个层面的交流,包括技术交流、产品交流、经验交流等等。

  首先,我们引入了一些欧洲运营商在技术、市场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从初期的探索,到现在将网络建设成熟,我们目睹了这些成败,这也是我们的优势,因为我们在欧洲拥有大量客户,并且已经建立起彼此信赖的关系,我们会邀请他们到中国来,和中国运营商交流。在市场模式、运营经验方面,无论成败,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其次,我们还参与信息产业部的试验,以适应中国对于产品所具有的一些要求。测试不仅反映出了产品的质量,还对于如何进入、完善这个市场,积累了经验。

  第三,是内部的准备。3G真正来临之后,市场起步阶段,竞争一定是非常激烈的。运营商竞争激烈,对合作伙伴设备商要求也会非常高。如何将网络建好,对于稳定性、布网速度都要求很高,要一环扣一环。中国有这么大的面积,如果3G牌照马上颁发了,你有没有足够的实力,足够的技术人员去承担这些网络的部署?事实上,西门子已经投入很大成本来做准备。从今年1月份开始,我们在上海的合资公司已经开始批量生产3G网络基站,我们无需从国外进货,而是投入了很大的成本来做好第一手准备。我们对这个市场非常有信心,我们的原则是,先付出,然后再谈回报。理论和实际上的东西还是存在差距,比如刚才提到的网络部署和优化,并不一定2G时代做好了,3G就一定能做好。比如人员的培训,比如刚才提到的网络规划和优化,理论和实际是完全不同的,要把握这个市场,抓住一切机会积累经验是我们应该做的。

  项立刚:有一个例子。一家企业说在与西门子合作的时候,西门子自己开发了一个管理程序,对于合作非常有意义。这肯定也是我们中国企业所缺乏的。在运营管理上,西门子的风格和特点是什么?

  高岩:这跟西门子是德国企业有关,德国人做事认真、扎实、系统化、有条理,非常讲究程序,先要勾画好,而不是做一步看一步。这跟摸着石头过河正好相反,有利有弊。反映在产品上、市场上,许多人说西门子质量好,为什么?现在技术发展到这一步,要差异化其实很难。90%的质量都是一样的,关键在于最后的10%,要追求这10%,需要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而精密的电信网络也不容许这10%的误差。西门子具有非常严谨、固定的质量标准,并且执行相当严格,这就是质量的保证。

  但是也有弊端,有人说,西门子是不是反应慢了一拍?这也就是高质量所付出的代价。今天改一下,明天改一下,按照客户需求,在市场角度这是对的,但是最终,用户还是需要优秀的质量。在高新技术领域,要具有优势,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经得起检验。测试的时间比写软件的时间要多出不知多少倍,这都需要投入大量成本。

  当然,我们正在把欧洲的研发队伍向中国转移,从而提高我们的反应速度,同时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

  总的来说,西门子更擅长的并不是市场宣传,而是技术、产品,要发挥出优势,我们就需要考虑,如何为客户设计更适合于他们的产品和技术,要具有各方面的竞争力。西门子的产品线也非常广,除了通信、家电、医疗器械,还有汽车电子、发电、交通自动控制等方面都有很出色的表现,是真正的巨人。


举报本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7-17 07:42 , Processed in 0.200692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