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少将

注册:2005-4-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4-14 20:51: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小灵通从本质上就是一种“技术上没有前途的系统”,“不适合提供大规模公众业务”。其致命缺陷之一,就是它基站的小覆盖、小容量的基本特点。众所周知,小灵通的PHS技术由无绳电话而来,其基站的覆盖半径只有移动基站的十分之一到百分之一,而覆盖面积则只有移动基站的百分之一到万分之一。这样,要在北京达到与几千个移动基站同样的覆盖,就需要上百万个小灵通基站。很明显,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同时,小灵通即使达到了与移动同样的覆盖,但是用户一旦集中,此地只有几个或最多二三十个话路的小灵通基站就会完全阻塞,而相邻仅几百米的空闲基站却丝毫不能分担。这样,为了避免阻塞,每个小灵通基站都必须预留大量的冗余容量,并因此进一步扩大其网络成本。对比之下,移动基站在广大的覆盖范围内,无论用户在任何地点集中,都可以动态地利用几百条话路提供服务,再加上其二频、三频配置,就可以避免任何阻塞的发生。正如吴基传所说,“用小灵通组网等于非得把自行车开成奔驰车的速度,不但做不到,而且是违反科学规律的”。因此,在用户较少的发展初期,虽然小灵通还可以勉强使用,但是用户数量越大,它的致命弱点就越明显,而且越是无法克服。难怪一位专职负责小灵通的运营商经理抱怨,在小灵通用户已近七千万的今天,为小灵通网络“打补丁”的成本“爆炸式”增长,已经“远远”超过GSM的扩容成本。

举报本楼

本帖有 1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1 17:15 , Processed in 0.074647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