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通讯SDH设备交叉板组网能力探讨 石海军 广东联通 摘要:详细描述了SDH设备交叉板的硬件结构、支路板总线结构及特性、时分算法,对今后网络维护、扩容和改网提供帮助。 关键词:交叉板、支路板总线、时分算法 一、 问题引出 在进行本地网中兴通讯SDH设备维护过程中,尤其是在线扩容的时候,经常会碰到以下问题:那就是当某个站点光方向较多、组网比较复杂时,会想到交叉板是否能够实现,该用CSB板还是CSC板,用CSB时是用一块还是两块TCS,用CSC加不加TCS8,是否要加扩展子架等等,这些问题都源于对ZXSM-Ⅱ型机的硬件结构、总线结构和交叉板原理缺乏了解。现在就交叉板的硬件结构、支路板总线结构及特性、时分算法等方面分析中兴通讯ZXSM-Ⅱ型机关于交叉板组网能力的技术细节。 二、 交叉板的硬件结构 CS分为CSB板和CSC板,均为空分交叉板,同时CSB上可带一块或两块TCS即4×4的时分交叉板,CSC上可带一块TCS8即8×8的时分交叉板(交叉均指AU级而言)。CSB板与CSC板不插时分模块时均为空分交叉板,空分交叉容量是:CSB为48×48空分交叉;CSC为96×96空分交叉。整体而言CSB为48×48空分交叉,CSC为96×96空分交叉,TCS为4×4的时分交叉,TCS8为8×8的时分交叉。 关于子架各槽位AU总线的分布取决于交叉板是CSB还是CSC。若是CSB,各AU在槽位的分配是这样的,2#槽位2个AU,3#槽位2个AU,4#槽位2个AU,7#槽位4个AU。由于子架是以交叉板为中心左右对称和上下对称的,因而其他槽位与之成对称分布,所以总共占10×4=40个AU;若为CSC则是这样的,2#槽位2个AU,3#槽位2个AU,4#槽位8个AU,7#槽位8个AU,由于对称分布共占20×4=80个AU。根据各槽位AU总线的分布情况可知,由于2.5G设备4#槽位8个AU,7#槽位8个AU,所以2.5G设备必须采用CSC板。 CSB AU1~AU40被子架各槽位的AU总线占用,AU41~AU48留给两个4×4的TCS用,CSC AU1~AU80被子架各槽位的AU总线占用,AU81~AU96留给8×8的TCS8用。 CSB可带两个4×4的时分交叉,即占完48个AU,CSC目前只能带一块8×8的时分交叉,当然它最大能带16×16的时分交叉。在配置完时隙并下发命令时,有一个自动算法可检查配置是否合理,这个自动算法由NCP板完成,也即在子架内只插一块NCP板,通过下发时隙配置命令返回的消息就可知自己的配置是否合理。 交叉板的空分交叉最大的特点是:对光板支持“空分并发”,空分并发是指:进入空分交叉矩阵的某一AU(来自光板)可以同时发给任意多个AU。 三、 2M支路板EP1的特性 1. 2M支路板EP1的双总线特性。进入支路板的总线有两条,分别为上游总线和下游总线。正是因为支路板有2组总线,所以才能够在通道保护环中实现“并发优收”的独特优点。 2. 2M支路板的寄存器特性。支路板又分为V1.0与V2.0版。V1.0用的是PMC芯片,其特点是上下时隙可以不一致;V2.0用的是中兴通讯自己研制的ZTE芯片,其上下时隙必须一致,工作与保护时隙必须分布在两组总线里。 3. 2M支路板级联特性。若一个AU的时隙在一块EP1内不能下完(一块EP1有32个2M,超过32个2M的上下就要用第二块EP1),剩下的时隙再到第二块上下就是级联。ZXSM(II)设备在算法上可以实现2M支路板的3级级联,是因为考虑了34M板的情况,当一个AUG的业务下1个34M的支路,余下的2个TUG3共42个TU12需要2块EP1板才能下完。 4. 2M支路板空分不并发,光板空分支持并发。EP1板的总线信号若要发往多组(大于2组)总线,则必须进时分实现。如果是光板的总线信号发往多组总线则只需空分即可实现。 5. 2M支路的优收只能在支路板上实现,交叉板的优收只对光板实现了算法。在2M通道保护环中,交叉板必须把2组总线信号同时送给EP1板,由EP1板优收;带保护光支路的通道保护环中,如果时隙交叉是TU12级的交叉,交叉板把2组总线中的无告警TU12时隙合并在1组总线中送给光支路板;如果时隙交叉是AU4级的交叉,交叉板把2组总线中的无AU4告警的1组总线信号送给光支路板。无论是TU12级的优收还是AU4级的优收都是在交叉板上实现的。 四、 时分算法 首先讲讲时分算法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第一,业务自时分总线出来后不能再进时分,即业务只能进时分一次; 第二,时隙的对称配置节约时分。所谓对称配置举例说明如下:如7#OL4的第一个AU的第一个TUG3的TU12时隙5~8对应配置到27#OL1S的第一个AU的第一个TUG3的TU12时隙5~8,这就叫时隙的对称配置。这时并发由空分完成,而优收由时分完成; 第三,时隙交叉进时分; 第四,TU保护进时分; 第五,级联和时分不能同时进行。 以下以二纤通道保护环为例说明时隙配置的计算算法。 1. 第一种情况是环上某点有业务上下并有保护,又有直通且上下业务在一个AU内。收在交叉板上是这样实现的(不论是CSC或CSB并且不占时分只占空分):由环上两个光方向来的两条AU总线分别交叉进EP1的两条总线,而发是由EP1的两条总线分别发向两个光方向完成。 2. 第二种情况也是环上某点有业务上下并有保护但业务分布在两个AU内,不带光支路,这时若是V1.0版只需一个4×4的时分即可完成。进时分的情况是这样的:两个AU有保护相当于有四个AU,其中三个和EP1的一条总线共四个AU进时分,剩下一个AU直接进EP1;另一条总线,进时分的三条AU总线合成一条进EP1的总线,而EP1进的总线分成三条总线分别发向三个光方向,EP1剩下的一条总线发向第四个AU。若是V2.0版则需用5×6的时分。 3. 第三种情况是环上某点有业务上下有保护,并带有一个光方向也有业务保护,但业务都分布在一个AU内。若是V2.0版EP1需用一个4×3的时分板,占用情况是这样的:两个光方向的AU总线,EP1的一条总线,光支路的一条AU总线共4条AU进时分。由环上两个光方向的AU合成一个AU去光支路,由EP1的总线与光支路的AU总线合成两条AU总线发向环上两个光方向。环上两个光方向的AU在空分内发向EP1的两条总线实现本站业务的上下。若是V1.0也可如上占一个4×3的时分板,也可占4×4的时分板即进EP1的总线也由时分合成。 当然若本站无业务上下则还可多带一个光支路方向,情况同上。只不过进时分的EP1总线变成光支路AU总线而已。但若本站也有业务上下,带两个光支路并有保护,业务分布在一个AU内,则一个4×4的时分就不行了,但这也不是绝对的。 4. 第四种情况比较复杂,即CSB加两个TCS的时隙算法(两个TCS之间不能进行TU12时隙的交叉)。这里列举两种情况来说明CSB加两个TCS的算法。 一种情况是环上某点有业务上下并有保护,又带有三个光方向有业务上下并有保护,但本站业务与其中一个光支路业务分布在一个AU内,而另两个光支路业务分布在另一个AU内。这时时分占用情况是这样的:环上光方向的两个AU与EP1总线和一个光支路AU共四个AU进第一个4×4时分,环上光方向的另两个AU与另两个光支路AU进第二个4×4时分。若是V2.0则第一个时分出三条总线,本站业务由环上光方向AU并发向EP1的两条总线完成,若是V1.0还可出第四条总线来完成本站业务的上下。 另一种情况是最复杂的CSB加两块TCS的用法。业务配置是这样的:环上某点有业务上下并有保护,且带有两个光支路,其中一个光支路有保护,而另一个光支路有业务上下但无保护,即业务进行穿通,所有业务均在一个AU级内。其时分占用情况是这样的:第一个4×4时分进入的AU除了只带有保护时隙的622光方向的AU(即没有把TU12时隙直通到光支路的622光方向)外其余四条AU总线(带有无保护时隙的622光方向的一个AU,两个光支路AU,一条EP1总线)进入第一个时分,合成一条总线到有保护时隙的622光方向。第二个时分占用情况是除了有保护时隙的光支路其余四条总线进第二个4×4时分,出三条总线到两个光支路方向AU和一个带有无保护时隙的622光方向的AU。本站上下业务的EP1时隙及保护的实现,以V2.0版EP1为例,622光方向的两个AU分别发向EP1的两条总线 5. 第五种情况是CSC加8×8时分的算法,相对来说CSC加TCS8的时隙算法比较简单容易理解。在配置时隙时要牢牢记住一点,即时隙配置一定要对称,因为这样可节约时分。举例来说环上某AU的时隙要在光支路上下时隙并带有保护,这时若是对称配置则只需2×1的时分(完成TU12的优收),并发由空分完成。若不对称配置则需要一个3×3的时分,即两个光方向和一个光支路方向AU共3个AU进时分,并发和优收都由时分完成。 现在以本公司本地网主站时隙配置为例来谈谈这种时分的算法。 主站的配置:主站带一个622的二纤通道环,并带有8个光支路方向,主站无2M业务上下。所有业务均通过主站配的一块2.5G光板到业务上级局,在上2.5G光板时占用16个AU级的前四个。进入时分的AU总线是这样分配的:622二纤环光方向的2个AU进时分,合成一个AU发向STM-16中的AU1,8个光方向中的6个AU进入剩下的6个时分总线,出合成一个AU发向STM-16中的AU2,剩下的两个光方向直接由空分进入STM-16的AU3,AU4,到各个光方向的业务由空分并发完成,这样就需要一个8×2的时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6个光方向AU进入时分时一定要对称配置,不然则只能有5个光方向的AU进时分且需要一个6×6的时分,总共需8×7的时分。其中6×6的时分是这样占用的:5个光方向AU加一个STM-16的AU2共6个AU进时分,出6条总线分别发向STM-16的AU2和5个光支路AU总线。 通过以上几种典型情况的说明,发现时隙配置中时分配置的共性,掌握其算法,有利于今后在维护、扩容及改网中做到心中有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