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机房工艺说明1. 走线架机房内走线架分两种:电源线走线架和信号线走线架;电源线走线架为蓝色,信号线走线架为电信灰。
当机房层高(梁下净高)大于2.5米,走线架为双层设置,下层为信号线走线架,上层为电源线走线架,间距为20CM,下层走线架距地最少2.1米,最多2.3米。
当机房层高(梁下净高)低于2.5米时,设置为并排双列走线架,电源线走线架与信号线走线架相对位置根据图纸进行安装。
独立基站机房内采用U型多孔走线架,与电信现有机房合设基站采用原有类型走线架。
2. 馈线洞按图纸要求开设馈线入口洞,集群和一般馈线的3G基站,每个馈线洞尺寸为: WxH=400x400(mm),其下沿距室内地面 2.3米,内镶50mm厚硬质木框。如果3G需敷设13/8”馈线,则开洞尺寸为WxH=600x600(mm)。
局内机房开设300×200电源进线孔;局外机房开设Φ100电源进线孔,内嵌PVC保护管,施工完成后需用防火封堵处理,特殊情况按图施工。
3. 门窗要求机房安装防盗甲级防火门,基站的大门为电信蓝;当机房为改建机房时,原有门净宽度不低于0.75米,净高不低于2米时,不需再加宽门洞,利用原有门洞安装防盗防火门;当为新建机房时,门净宽应不小于0.9米,净高不低于为2.2米。
机房原有窗体应用非燃材料做封闭,窗体应具有阻燃隔热、防漏水、耐压功能。
4. 照明照度要求: 50lx (水平面0.8米处),日光灯采用长度为1200mm40W灯管。灯管统一使用Philip灯管,开关统一使用86型奇胜开关。机房层高大于2800mm时,灯管一般距地高度2800mm,否则灯管需吸顶安装,塔下机房统一吸顶安装。
机房内设事故照明灯(24V灯泡串联,60W)2只。
门口设开关两只(距地 1.3米),分别控制日光灯和事故照明灯。
5. 空调1) 机房内配置3匹或5匹空调机2台,原则上采用柜式空调,若遇特殊情况,可以使用壁挂式或吸顶式空调,但壁挂式及吸顶式空调不能安装在设备的正上方;空调必须具备断电恢复自启动功能。
2) 空调室外机一般安装在屋面或外墙上,可与大楼物业或有关部门协调后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室外机的安装位置。柜式空调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的氟管长度应控制在45米以内,高低差应控制在25米以内。
3) 空调的室内机和室外机采用中压紫铜管连接,氟管的弯头采用市售的标准弯头,曲率半径应≥3D。
4) 安装前必须逐根检查氟汽、液管的管子质量,并将管内杂质,油污等洗干净。氟系统管道之间的连接一律采用银焊,管道应尽量避免突然向上和向下的连续弯曲,以减小管道阻力。
5) 室外机和室内机的紫铜管采用厚度为10mm的耐高温橡胶管保温。
6) 柜式空调室内机的支架采用50×5角钢制作,高度为300mm。支架与空调机间衬垫中硬橡皮。
7) 凝结水管采用PVC管或镀锌钢管制作,凝水管应有0.01的坡度坡向排水。凝水排至机房外,凝水管的排向应与大楼物业或有关部门协调后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冷凝水管用15mm厚的难燃B1级橡塑管壳保温。
8) 空调室外机主电源引自机房的交流配电屏(箱)内的20A/3P开关,导线采用ZD-BV-4×2.5+E2.5,穿钢管SC25顺空调氟管敷设。室外机至室内机的电源线采用ZD-BV-3×2.5穿SC20,控制线采用ZD-BV-2×1.5穿SC15,均顺氟管敷设,交流配电屏(箱)至空调室外机电源线在室内敷设时,需安装线槽。
9) 落地塔机房空调室外机要求安装在屋顶。
6. 机房处理机房中天花板需作防水密封处理。原则上机房内不做吊顶,当机房条件限制需做吊顶时,高度应不低于2.8米,应用非燃材料,做到防火、防尘、防潮。
机房中原有吊顶原则上需拆除,当吊顶不便拆除时,应做好防水防漏措施,并将机房内吊顶上方的通风口和喷淋出水口封堵。
(塔下标准机房)机房结构砖混机房垫高30cm. 要求层高净高 2.9米。墙面做到光结、耐磨、耐久、不起尘,墙面采用白色乳胶漆三度涂覆。
机房内电气电源线采用明线布置,并用PVC管保护。
机房内原有吊扇、电灯等与机房无关的东西需拆除。
原则上机房内原有水管(包括下水管)应予以拆除,原有水管接口应采取密封措施。对于无法拆除的水管应做包封堵塞处理。
原则上要求环境监控设备、交流配电箱、直流配电箱底部均距地1.3米。
彩钢板机房采用钢结构底盘,底盘主要构件材料选用槽钢,槽钢连接方式均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7. 机房地面处理机房内地面原则上使用自溜坪。对于全加固机房和新建彩钢房的地面,应在底板表面采用静电耗散材料做为铺垫材料。铺设后地板上表面电阻及任一点与地之间的系统电阻值均为:
1×105Ω-1×109Ω
静电电压泄放时间小于1s。
机房内静电地板采取两点接地,由机房内地板不同两点引接地线至室内接地母排。
8. 消防机房内按每10平方米配置1个1公斤手提式ABC干粉灭火器,每机房最少2个。
机房内配置2只消防过滤式自救呼吸器。
二. 电源与接地1. 交流供电基站应引入一路稳定可靠的三相380V市电作为正常工作电源,独立3G基站、3G共站基站要求供电容量分别不小于14kW、29kW,考虑今后使用的不确定因素,市电电源引入开关容量分别宜为63A、100A,引入电缆分别采用RVVZ22 5x16平方毫米、RVVZ22 (4x35+1x16)平方毫米铜芯阻燃绝缘护套铠装电缆,尽可能采用埋地方式或沿强电管弄引入机房。若大楼有两路市电或油机供电的,尽可能使用大楼已切换好的电源。提供油机供电的物业,签订合同时需确认保证,施工时可不安装移动油机接线箱。无物业油机供电的基站,尽可能安装移动油机接线箱或市电/油机电切换箱。
基站采用移动油机作为备用应急电源,油机电源的接入及与市电的切换可根据基站市电电源引入的实际情况设置,分为两种方式:
①市电电源在高层引入:市电电源、油机电源分别引入基站交流设备后进行切换。
②市电电源在底层引入:市电电源、油机电源分别引入市电/油机电切换箱进行切换后再引入基站交流配电设备。
基站内设置交流配电设备1台,基站内所有交流用电负荷均由基站交流配电设备引接电源。
基站交流配电设备内设置用电计量装置。根据基站当地物业管理的要求,可另行设置用电计量装置。
2. 基站接地要求基站接地采用联合接地方式,地网接地电阻值需小于5欧姆。可从大楼总接地干线、垂直接地干线引出接地线。利用商品房作机房的基站,应尽量找出建筑防雷接地网或其他专用地网,并就近再设一组地网,三者相互在地下焊接连通,有困难时也可在地面上可见部分焊接成一体作为机房地网。找不到原有地网时,应因地制宜就近设一组地网作为机房工作地、保护地和铁塔防雷地。工作地及防雷地在地网上的引接点相互距离不应小于5m,铁塔上应与建筑物避雷带就近两处以上连通。若基站所在建筑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能满足工程要求的,则从该接地体或近地点引出二根接地线到室内接地母排。建设单位应监督、测量、记录工程过程中的各项相关数据,以存档及日后查阅。
基站设室内接地母排1块或2块,详见各基站图纸,规格为TMY-100x10,从地网不同端点引入地线二根,引入线为RVZ-1x95mm2。
室外设防雷接地母排,规格为TMY-100x10,引入线为RVZ-1x95mm2,一般安装在机房外馈线孔下侧。
基站需安装避雷器架,避雷器安装在信号线走线架的上方。
2.1 基站接地系统
1)新建基站应按照《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的规定设置联合接地系统。基站地网由机房地网、铁塔地网和变压器地网组成。
2)新建独立机房应充分利用机房建筑物的基础、铁塔基础内的主钢筋以及地下其它金属设施作为接地体的一部分,并再埋设一组地网,所有接地体均应在地下焊接连通,按均压、等电位原理将工作地、保护地和防雷地组成一个联合接地网。
3)对于利用商品房作机房的基站,应尽量找出建筑防雷接地网或其他专用地网,并就近再设一组地网,三者在地下焊接连通。找不到原有地网时,应就近埋设一组地网作为机房工作地、保护地和铁塔防雷地。
4)基站机房内设置联合接地排,接地汇集排与接地网中心部位可靠连接,站内各类接地线应从接地汇集排上分别引接。
5)新地网埋设时,必须按照有关的接地设计规范的要求施工。建设单位必须监督、测量、记录施工过程中的各项相关数据,以存档及日后查阅。
6)新建基站机房内设置接地排(IGB),室外设防雷接地排一块,规格均为TMY-100x10,从地网中心部位就近引入2根95mm2电缆或40*4镀锌扁钢至室内接地排,室内接地排以辐射方式分别承接机房内各设备接地线。另外再从地网引出95mm2电缆或40*4镀锌扁钢至室外接地排,此接地排宜安装在馈线孔下侧外墙上。引入机房的天馈线金属外层,必须与机房内走线架等金属体绝缘,并接至室外接地排上。基站内所有设备、走线架及导线的金属外壳均需良好接地。
7)基站地网的接地电阻要求小于5欧姆。
2.2 基站电源系统防雷与接地
1)通信基站应根据YD5068-98《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做好防雷各项措施。基站电源设备应满足相关标准、规范中关于耐雷电冲击指标的规定,交流屏、整流器(和高频开关电源)应设有分级防护装置。电源避雷器和天馈线避雷器的耐雷电冲击指标等参数应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移动通信基站宜设置专用电力变压器,电力线宜采用具有金属护套或绝缘护套电缆穿钢管埋地引入移动通信基站,电力电缆金属护套或钢管两端应就近可靠接地。
3)移动通信基站交流电力变压器高压侧的三根相线,应分别就近对地加装氧化锌避雷器,电力变压器低压侧三根相线应分别就近对地加装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变压器的机壳、低压侧的交流零线以及与变压器相连的电力电缆的金属外护套,应就近接地。出入基站的所有电力线均应在出口处加装避雷器。
4)进入移动通信基站的低压电力电缆宜从地下引入机房,其长度不宜小于50m(当变压器高压侧已采用电力电缆时,低压侧电力电缆长度不限)。电力电缆在进入机房交流屏处应加装前应安装标称放电电流不小于20KA的限压型SPD避雷器,从屏内引出的零线不作重复接地。组合式开关电源架的交流引入端应具有标称放电电流不小于15KA的限压型SPD;通信设备的直流电源输入端应具有浪涌吸收装置。各级过电压保护装置的残压要求应符合《通信工程电源系统防雷技术规定》中的相关规定。
5)基站电源设备的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避雷器的接地端,均应作保护接地,严禁作接零保护。
2.3 天馈线的防雷与接地
1) 基站天线应避雷针45度保护范围之内。
2) 基站同轴电缆馈线的金属外护层,应在上部、下部和经走线架进机房入口处就近接地。当同轴馈线电缆长度大于60m时,其屏蔽层应在塔身的中间部位增加一个接地连接点。
3) 同轴电缆馈线进入机房后与通信设备连接处应安装馈线避雷器,以防来自天馈线引入的感应雷。馈线避雷器接地端子应就近接到室外馈线入口处接地排上。
2.4 信号线路的防雷与接地
1) 信号电缆应由地下进出移动通信基站,电缆内芯线在进站处应加装相应的信号避雷器,避雷器和电缆内的空线对均应作保护接地。站区内严禁布放架空缆线。
2) 新建信号电缆,宜采用在电缆上方布放排流线或采用有金属外护套的电缆,也可采用光缆,以防雷击。
2.5 其它设施的防雷与接地
1) 机房内走线架、吊挂铁架、机架或机壳、金属通风管道、金属门窗等均应作保护接地。保护接地引线采用面积不小于35mm2的多股铜导线。
3. 室外走线架及抱杆接地要求